注册
玻璃

您当前所在位置:

跨国公司在玻璃油墨行业的战略分析

来源:中国玻璃信息网论坛  撰稿人: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25日 浏览:
摘要:

新闻
Johnson Matthey公司(庄信万丰)和Ferro公司(福禄)是两家全球性的跨国公司,都拥有悠久的历史,产品线也都很长。本文通过对上述两个公司在中国汽车玻璃行业的战略进行比较,尝试说明公司战略对公司在特点市场中的发展造成的影响。
  两大玻璃油墨公司简介
  Johnson Matthey庄信万丰公司(JM),1817年在伦敦创立,1963至2000年间,分别收购了Blythe Colours Works和Cookson Matthey陶瓷企业,颜料和陶瓷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得到了极大的增强。油墨产品包括陶器颜料、白釉和瓷釉、底色颜料和泥釉,以及用于金属和玻璃的颜料。
  公司于1919年成立于美国,业务范围涵盖搪瓷瓷釉、陶瓷瓷釉、色素、电子材料、塑料化合物聚合物添加剂几大领域,在全球二十二个国家设有工厂,并在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销售网络。Ferro在中国有苏州全资公司和淄博合资公司。
  中国汽车玻璃行业宏观环境分析中国汽车玻璃经过不到20年的发展,目前有生产汽车玻璃的中大中型企业近70家,市场主要被福耀、信义、圣戈班、旭硝子和皮尔金顿集团分享。
  今后10-15年,中国可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汽车消费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1亿辆;中国在未来20年左右的时间内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根据油墨在汽车玻璃上的应用估算,整个中国汽车玻璃油墨市场业务大概为每年三千万美元左右。日本汽车企业往往采用日系油墨,市场相对独立封闭,在其他开放市场中,JM和Ferro占据了整车玻璃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战略微观环境分析
  JM公司在中国没有建立自己的生产工厂,中国地区销售的油墨来自荷兰工厂和韩国工厂,海运交货周期分别为3个月和1个月。
  Ferro公司在中国的工厂主要以陶瓷颜料和精细化工产品为主。中国的汽车玻璃市场业务,主要有位于日本的工厂负责。另外在汽车配件市场,福禄澳大利亚工厂也为汽车配件市场提供低端产品,以满足整车客户以外的其他市场需求。
  战略定位分析
  JM和Ferro都把自己定位为全球的供应商,中国汽车玻璃市场都服从于各自公司全球战略布局。
  JM中国市场属北亚区,玻璃油墨与陶瓷颜料业务合并,销售要负责中国区的所有产品。漫长的产品线造成了中国市场的售后服务和市场开拓力量不足。
  由于JM和福耀集团的长期良好合作,一直在市场占主导地位。Ferro公司则坚持自己对中国市场的理解,中国市场支持由日本工厂负责,销售则由香港方面负责,一直处于相对劣势。目前Ferro把精力放在了争夺圣戈班集团业务方面。
  S核心竞争力分析
  JM的油墨部门有100多年历史,具有丰富的知识积累,有良好的产品开发优势。无铅产品主要以氧化铋为铅的替代物。JM是中国市场的先行者,与福耀集团良好的战略关系是JM在中国的核心竞争力。JM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体现着欧洲企业的谨慎投资风格
  Ferro公司的强项在其钢化油墨较早地进入了亚洲市场,日本和韩国汽车产品中有很多成熟的应用。Ferro的无铅油墨产品以氧化锌产品,在国际市场金属铋价格变化的情况下,具有较强的市场价格竞争优势。
  品牌战略
  工业品市场中,产品的品牌往往沿用公司的品牌。JM和Ferro的产品战略相一致,都没有独立的产品品牌。公司的品牌维护,靠公司销售和技术支持来建设。
  市场战略
  1、产品战略
  JM公司在中国市场提供含铅/无铅夹层油墨和无铅钢化油墨。Ferro曾在中国市场提供所有规格油墨,近期全部转为无铅环保产品.
  2、终端战略
  JM的终端战略很清晰,集中于国内福耀/信义/圣戈班/皮尔金顿几个主要集团客户,其余市场,则是通过国内分销商来开发和跟踪。
  Ferro公司的终端模式也类似,但是由于香港分公司负责销售,负责跟踪所有的客户业务,在与JM抢夺现有集团客户上处于相对的劣势。
  3、渠道战略
  JM和Ferro的渠道都是采用直销的方式,重要客户都是厂方直接处理客户订单,负责产品生产/运输/发运,直至交付到客户手中。
  小结
  通过对各战略要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两个公司在发展战略上各有侧重。JM主要强调谨慎开拓市场,而Ferro主要采取争夺现有市场战略,但是基于工业品的营销战略是基本相同的。但双方均未充分挖掘现有的中国市场,面对不断发展的日系油墨供应商,以及中国本土油墨供应商的激烈竞争,缺乏对市场的快速反应,很可能在将来的5-10年处于劣势位置。
责任编辑:
分享文章到:
0
浏览次数:
】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文本、图片、LOGO、创意等版权归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请在两周内与本网联系,本网经核实后可立即将其撤除。
京ICP证040699号-1
因特网信息服务:电信业务审批[2004]88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4070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9990号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