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玻璃

您当前所在位置:

玻璃艺术:脱蜡铸造工艺

来源:中国玻璃网  撰稿人: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27日 浏览:
摘要:

新闻
脱蜡铸造法是玻璃加工方式中最为困难的一种。但在玻璃艺术创作上,却也是最能随心所欲表现作者艺术理念的手段。古埃及发明脱蜡铸造法,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脱蜡法
  亦称失蜡法(PATE-DE-VERRE),已广泛应用在金属材料的工业生产艺术创作,而重新应用在玻璃铸造,也不过百来年的时间。中国内地及台湾地区是在这十多年才陆续有玻璃艺术爱好者着手以脱蜡铸造法进行玻璃艺术创作。由于不断的投入,时间虽短,却已获得相当傲人的成果,在个别工艺操作上,已超越欧美同业的水平,引起国际上的重视与交流邀访。
  脱蜡铸造法在金属材料精密铸造和艺术创作领域,已是业界相当耳熟能详的一种铸造技法。但在玻璃艺术创作领域中,还是相当新颖的一种技法;脱蜡铸造法——首先将“脱蜡”与“铸造”二词分开说明,其工艺流程为:将设计好的作品,不论立体雕塑或半浮雕,雕塑完成之后,以硅胶加硅油按适当比例,用油漆刷均匀分层涂刷在雕塑品上,使雕塑作品平均刷满硅胶。依作品大小不同,硅胶凝固时间不等,一般约在2-4小时,大件作品甚至需要10-24小时。硅胶和硅油必须有适当的比例,才能有良好的轫性与耐用性。反之,急欲完成硅胶模,加了过量的硅油或硬化剂,虽然可大大地缩短硅胶凝固成型时间,却会造成硅胶延展性不够。在拆作品蜡形时,极易拉断作品蜡形,无法做出精细作品。而且硅胶模易脆化、使用次数不多,所以必须有耐心等待硅胶模自然成型。另一个影响硅胶模韧性、延展性的关键因素,是必须分层分次地将调好的硅胶油很平均地刷在粗细不一的雕塑作品四周。虽作品粗细不一,但均须使硅胶模均匀成型,一层干了之后,再刷第二层、第三层,直至达到一定的均匀涂层硅胶模,这才是一个适于创作的、耐用的好模。
  雕塑作品我们称之为阳模;而利用硅胶涂布其上成型的,称之为阴模(内部空心)。选择适当分界线,利用美工刀将硅胶局部划开,将雕塑作品拿出来,再将硅胶模分界线对好,形成空心模。此时将达到适当熔点的蜡,适量地倒入硅胶模中,灌满模型,而后静止等待使蜡自然冷却成型。这其中所使用的蜡并非普通蜡烛或石蜡,过硬与过软皆不合适,会无法达到原创作品的细致美感。过硬的蜡会很难修饰,太软的蜡无法成型。而温度不足会使熔蜡不能流到细微处,温度太高也是缺点,所以熔蜡温度需要控制适当。
  冷却成型的蜡模要从硅胶模中拿出,亦要小心拆模。在开硅胶模时需要逐步拉下,遇到枝节细微处,需要慢慢翻开,使蜡模完整。一不小心扯断了,需要重接,有时会使蜡模角度不对称,丧失美感。顺利拿出的蜡模和雕塑作品一模一样,即为阳模。此时的蜡模表面略有瑕疵,需要借助工具修补。将分模线、气孔等修好补平,若有断裂,亦在此时用蜡修补好,此工序为修蜡。修蜡完成的蜡模,即可进行灌石膏模型。通常铸造用的石膏,不是一般石膏,而是依造不同材料,选用专用的耐火石膏。用错了很难完成作品创作,甚至铸不出来,或敲不开。除此之外,水分的比例也相当关键。水分加少了,蜡模细致处未包满时石膏已凝固,无法作出好作品;水分加多时,石膏太松强度不够,尚未进炉烧结,表面纹路和枝节石膏脱落,亦无法操作。所以,需要按适当比例加水调配石膏,灌好耐火石膏,放在阴凉处自然风干。
  将风干包好耐火石膏的蜡模,浆口朝下放在蒸气桶中,将门关紧,以防高温蒸气喷出伤人。调好气阀,将蒸气导入,利用蒸气的高温,将耐火石膏中的蜡模逐步熔化,慢慢排出,直至耐火石膏模内完全没有残蜡,即可停止。大小作品不同,操作时间也不相同。如上所述,更需注意耐火石膏的调水比例,若比例不当,在蒸气的高温作业下,很容易崩裂模而无法使用。
  如能够按照标准操作完成,将蜡从耐火石膏模中完全熔出,使石膏模依蜡型形成中空,此为阴模,此工艺称为“脱蜡”。至此工序,在金属材料精密脱蜡铸造,已完成约80%的工序。只要再将金属材料完全熔化成液体,倒入中空的耐火石膏模中,自然冷却就算大功告成,失败率极低。但在玻璃艺术创作工艺中,脱好蜡的工序才算完成整个工序的30%。
  “铸造”二字,从字面上解释,就是熔铸而成。依任何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密度比重大于1者,利用其完全熔化后,自然垂流的物理特性,而有了重力铸造、机压铸造、离心铸造、砂模铸造、脱蜡铸造……等。这里简单介绍上述几种铸造方式之间的差别。重力铸造是以全铁模或半铁模为模型(使用材料有铝合金……等),自上面浇铸材料,让材料自然向下垂流,满灌成型。以中件铸造为主机压铸造,以钢模为主,使用材料有铝合金、锌合金、铜合金、普通玻璃等。材料熔化后,以油压机快速送汤液至钢模内,瞬间冷却成型,适合中大型铸造件。
责任编辑:
分享文章到:
0
浏览次数:
】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文本、图片、LOGO、创意等版权归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请在两周内与本网联系,本网经核实后可立即将其撤除。
京ICP证040699号-1
因特网信息服务:电信业务审批[2004]88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4070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9990号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