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玻璃

您当前所在位置:

玻璃期货宜以逢高卖出为主

来源:中国玻璃网  撰稿人: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02日 浏览:
摘要:

【中国玻璃网】近几年,浮法玻璃行业的整体形势比较严峻,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库存压力逐年加大,由此带来价格下滑严重,同时也面临着重油、煤焦油、天然气、纯碱等主要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成本压力。这主要是近年来产能增长较快,国家调控房地产行业的双重压力造成。
  
  玻璃价格运行有规律可循
  
  玻璃价格运行具有较强的规律性。剔除2008年这一特殊年份,其他年份中第一季度由于市场处于冬储季节,受寒冷天气影响,终端建筑工程基本停滞,加工厂开工稀少,从而导致需求寥寥,市场交投多为经销商冬储进货,生产商出货缓慢,库存普遍高企,价格跌至全年最低点。4月至5月,随着气温回升,加工厂陆续开工,需求逐渐回暖,生产商出货好转,库存缓慢消化,价格有所回升。进入6月下旬价格基本涨至年后最高位。随着高温多雨天气的到来,下游接货积极性减弱,市场上行热情降温,交投渐清淡,价格陷入僵持盘整。8月~10月,“金九银十”效应逐渐显现,玻璃价格再次反弹,但10月底将进入房地产的冬歇期,涨幅不会过大。11月~12月,受房地产停工、终端消费不畅的影响,价格开始全面回落。
  
  下半年第三季度多数地区仍处雨季或高温天气,建筑工程进展缓慢,玻璃需求尚薄弱,预计市场将在僵持中艰难前行。随着“金九银十”到来以及年底工程收尾,下游需求或可小幅回暖,市场或将阶段性上行。但进入11月,玻璃价格将继续下行,玻璃期货在12月初上市,则可在价格运行至高位后逢高沽空,赚取利润。
  
  三大因素左右玻璃价格
  
  房地产行业调控深化。上半年前5个月受到房地产调控进一步深化的影响,开发商的整体投资情绪进入冰点,新开工和房屋销售数据均为负增长,同比分别回落4.3%、12.4%,从现行指标来看,房地产并未企稳。虽然在5月份部分地区出现了变相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放松的政策,部分城市5月份销售也出现了明显增长,而且5月份销售面积为7290.34万平方米,较6月份销售面积环比增加了967.82万平方米,但是从两方面看房地产投资出现大幅反弹的概率不大:一是政策变相放松并不会呈现大范围的铺开,管理层在今年也多次提到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说明调控的方向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二是资金问题,虽然央行下调准备金,利率下调,但是预计流入房地产的资金将会受到严格控制,并不会使房地产市场的趋势发生改变。
  
  原材料成本走高。玻璃的原材料价格近年来一直持续走高。无论是燃料、纯碱、硅砂等大宗材料,还是着色剂等辅助材料,其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吞噬了玻璃生产企业的利润。在2005年和2008年两年间,玻璃企业亏损严重时候,仅仅重油和纯碱两项玻璃成本就占到玻璃产品售价80%左右,其他的材料成本根本就无法消化。而在市场形势好的时候,其所占比例仅为40%以上。企业盈利效果不错。不过从目前看,大宗材料价格在相对高位运行应是常态。在将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受到通货膨胀和大宗商品涨价的影响,玻璃成本走高是不争的事实。
  
  宏观经济政策压制玻璃价格。玻璃行业的价格变化影响因素不仅仅局限于上下游行业的发展情况,还有国家宏观经济的影响和市场消费心理的变化等等。例如,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世界经济受到很大的冲击,很多产品,尤其是外销多的产品,冲击很大。玻璃行业也不例外,不仅外销量大幅度降低,外销价格也有很大的波动。国家为了提振经济,推出“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各地政府也随之出台了积极的发展计划。在国家经济刺激政策的推动下,玻璃行业很快走出阴影,需求增长,价格攀升,大批新建窑炉点火开工,加大了供应速度。
  
  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隐患。由于大批新窑炉纷纷点火,导致供给持续增加,而随着国内近两年房地产紧缩政策导致需求大幅减少,玻璃价格也逐年下降,库存量逐渐攀升,压制了目前玻璃价格的走势。
  
  跟踪高点卖出
  
  交易计划的指导思想为:价格优先,时间优先,跟踪高点卖出,享受季节性下跌收益。
  
  主线A:价格优先。综合考虑华东地区玻璃的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等要素(玻璃期货以华东地区玻璃价格为基准价),将玻璃的价格进行一个划分:
  
  第1级1160~1300元/吨(折合58~65元/重量箱),这个区间属于相对低估价值区间。此价格区间已经低于华东地区玻璃的生产成本,对玻璃价格起到非常有力的支撑作用,不宜进场做空。
  
  第2级1320~1450元/吨(折合66~72.5元/重量箱),这个区间属于近价值区间。此区间的价格非常接近华东地区玻璃的成本价格,可作为入市参考。
  
  第3级大于1450元/吨(折合72.5元/重量箱),这个区间属于绝对价值区间。此价格区间已经高于玻璃的生产成本,且目前全行业处于亏损状态,库存压力巨大,不具备长期上涨的动能,是逢高沽空的机会。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末页
责任编辑:
分享文章到:
0
浏览次数:
】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文本、图片、LOGO、创意等版权归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请在两周内与本网联系,本网经核实后可立即将其撤除。
京ICP证040699号-1
因特网信息服务:电信业务审批[2004]88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4070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9990号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