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玻璃

您当前所在位置:

万达期货早评:基本面分析的玻璃期货仍有下行空间

来源:  撰稿人: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12日 浏览:
摘要:

【中国玻璃网】摘要:玻璃市场首轮涨价接近尾声,短期内终端需求的复苏不足以抵消各方利空因素。玻璃期货随主要工业品持续弱势震荡,总体上进退维谷,目前价位单边操作风险较大。
  
  重要消息
  
  欧元区经济萎缩,宽松政策在短期内仍将无能为力,但德国经济走好。美国就业数据持续走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预期增强。中国经济新年开局不利,增幅创04年以来最低,市场期待新班子的“三把火”。
  
  美国2月非农就业人数大增23.6万,失业率降至四年低点。
  
  周末数据显示,1-2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12.3%,比市场最悲观的预期13.8%还要低,增幅为2004年以来最低。
  
  1月德国出口增长1.4%是预期增长0.5%的两倍多,同时贸易盈余上涨至137亿欧元。
  
  玻璃指数分析
  
  11日,“中国玻璃综合指数”较前一日下跌1.02点,“中国玻璃价格指数”下跌1.34点,“中国玻璃市场信心指数”上涨0.29点。近期,现货价格出现了松动,综合指数与价格指数在经历了持续大角度上升后,出现了回落,信心指数表现平稳。
  
  玻璃现货情况
  
  现货市场今年首轮涨价已经接近尾声,受到出库不畅的影响,沙河地区与华南地区价格均出现了回落。“上周新增了3条生产线,分别是沙河安全八线1200吨,沙河鑫磊一线600吨和中航三鑫三线600吨。华东报价保持稳定,张家港华尔润5mm平板玻璃价格报1456元/吨,持平,昆山台玻5mm平板玻璃价格报1568元/吨,持平。”截至2月下旬,全国浮法生产线总计为286条,全行业总停产率为24.1%,停产数据仍然处于历史高位。纯碱市场低迷,国内相关公司出现亏损。短期内,新增产线将加大市场的供给压力,稳中走低的成本也将拉低玻璃出厂价格。长期看,过高的停产率进一步打击市场推涨信心。
  
  玻璃需求情况
  
  短期需求:下游加工厂开工率在逐渐恢复,且深加工占比较高的生产企业出货保持稳定。
  
  远期需求:“国五条”细则压缩远期需求,“城镇化”放大远期需求,两个方面的作用需要通过实施情况来确认。
  
  短期来看,工业品整体走弱,政策利空逐渐被盘面消化,行业复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利空。两会中多空参半的“城镇化”观点着实让市场信心萎缩。
  
  玻璃期货情况
  
  11日,玻璃期货延续探底反弹的日内走势。9月合约下探1483元/吨低点后震荡上行,尾盘收跌7元/吨,跌0.47%,收于1497元/吨,成交量较前一交易日缩小两成,增仓11294手。1月合约跌15元/吨,收于1469元/吨,成交量较前一日缩小近一半,增仓4956手。1月与9月价格倒挂,有望回归正常价差,长期内有做多价差套利机会。
  
  总结
  
  国内两会传出的关于建材类品种的消息总体上多空参半。近日,沙河与华南地区价格出现松动,新开产线也给市场带来了较大的供给压力,行业的复苏任务落到了终端需求上,玻璃加工企业的开工率逐步走高,城镇化部分刺激远期需求的释放。总体上看,上半年的走势将稳中小升,稳定为主,等待传统旺季“金九银十”。
  
  玻璃期货持续调整,随工业品震荡走弱。9月合约下探1483元/吨低点后震荡上行,尾盘收跌7元/吨,跌0.47%,收于1497元/吨,成交量较前一交易日缩小两成,增仓11294手。1月合约跌15元/吨,收于1469元/吨,成交量较前一日缩小近一半,增仓4956手。
  
  宏观上,美国就业数据持续转好,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预期加强,欧洲持续实施宽松稳定的货币政策,但经济根深的痼疾短期内仍得不到缓解,国内“国五条”调控政策细则出台,两会多空参半地提及新型城镇化建设。国际大宗工业品反弹乏力,国内工业品亦受并不乐观的前景持续走低,玻璃期货持续震荡偏弱,其走势逐渐回归到季节性波动中来,将在行业季节性特点下宽幅波动,同时随着宏观政策的变动部分修正季节性走势。短期内仍不过分期待底部出现,长期中等待玻璃市场季节性复苏与城镇化细节的远期利多。
  
  12日操作建议
  
  日内交易者区间操作;生产企业保值暂缓;较多资金投资者逐渐做多价差跨期套利;3000万级投资者持有前期建立的长期多单,关注60日线的吸附力度再做计划。
  
  作者:赵飞(万达期货西安营业部)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出市与入市依据。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末页
责任编辑:
分享文章到:
0
浏览次数:
】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文本、图片、LOGO、创意等版权归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请在两周内与本网联系,本网经核实后可立即将其撤除。
京ICP证040699号-1
因特网信息服务:电信业务审批[2004]88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4070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9990号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