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期货迎来首次集中交割 |
|||
来源:中国玻璃网 |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04日|||
摘要:
|
|||
据统计,玻璃仓单自2月27日注册265张以来,截至4月26日,已增至654张,注册仓单的厂库数量也在增加。“一开始,只有大光明、安全两家企业拥有注册仓单,后来‘百花齐放’,打算参与交割的玻璃企业越来越多,热情也越来越高。”河北大光明嘉晶玻璃有限公司期货部负责人武延民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厂库企业日产量超过3万吨,与之相较,上市初期,玻璃厂库注册的16.3万吨交割库容的确太小。“不过,3月底郑商所对玻璃交割最大仓单进行了动态调整,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库容,交割厂库之间可根据自身需求对产能及库存进行调配,使玻璃价格的运行更贴近市场,厂库企业参与期货保值的积极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谈及玻璃期货在交割中遇到的困难,武延民表示,资金成本问题让参与交割的企业很“头疼”。据介绍,企业注册仓单需要用仓单价值100%的现金担保,这给企业带来了很大资金压力,无形中提高了仓单注册成本以及交割成本。“企业的现金担保比例若能降低,将进一步提高企业仓单注册及交割的积极性”。 玻璃期货全厂库交割的模式也给交割带来了一定风险。“注册仓单价格不确定导致未来增值税成本不确定,这对套保企业来说,存在一定风险,另外,目前各地区厂库还存在不同玻璃品牌价格不同的现象,导致仓单注册成本也有差异,对非交割库卖方来说,风险敞口较大。”国泰君安期货[微博]分析师张弛表示。 据了解,目前玻璃注册仓单主要集中在沙河地区,只有厂库品牌的玻璃才能参与交割,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市场参与。具体来讲,就全国范围来说,沙河地区的玻璃产能最高,但高端领域产品品质较华东和华南地区偏低。尽管在交割上沙河地区玻璃厂库有一定贴水,但因为交通运输不便等原因,华东和华南地区企业仍然不愿意到沙河厂库提货。 “按照目前的升贴水,华东和华南地区的玻璃企业人士普遍认为,河北沙河地区的厂库贴水偏低,而自己企业的升水幅度不够。”上海中期期货分析师见惊雷表示,同样的期货价格,河北沙河保值有充足的利润,华东和华南玻璃企业则可能利润不足,不愿进行套保操作。 对此,郑商所相关负责人称目前正在研究扩大玻璃期货的交割品牌数量,此外还将从更加长远、稳定的角度考虑,逐步调整升贴水,使市场竞争更加公平。“随着交割制度不断完善,企业可充分利用‘期转现’方式,达到定向交割的目的”。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末页 |
|||
|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文本、图片、LOGO、创意等版权归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请在两周内与本网联系,本网经核实后可立即将其撤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