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建筑材料与建筑业相关性分析 |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10日|||||||||||||||||||||||||||||||||||||||||||||||||||||||||||||||||||||||||||||||||||||||||||||||||||||||||||||||||||||||||||||||||||||||||||||||||||||||||||||||||||||||||||||||||||||||||||||||||
摘要:
|
|||||||||||||||||||||||||||||||||||||||||||||||||||||||||||||||||||||||||||||||||||||||||||||||||||||||||||||||||||||||||||||||||||||||||||||||||||||||||||||||||||||||||||||||||||||||||||||||||
1 我国建筑业及三大建筑材料制造业经济运行现状 1.1 我国建筑业经济运行现状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它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2013年,我国建筑业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实现总产值15.9万亿元,同比增长16.1%;实现增加值3.9万亿元,同比增长9.87%,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6.86%。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更加明显,成为拉动三大建筑材料制造业增长的重要力量。 表1 2009~2013年我国建筑行业增加值变化情况 单位:亿元,%
2013年我国建筑业房屋施工面积为113.0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4.55%,比2010年下降5.76个百分点;竣工面积38.9亿平方米,同比增长8.50%,比2010年下降5.55个百分点。 2014年1-7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5648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6%,降幅比1~6月份扩大1.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9.4%,办公楼销售面积下降4.9%,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增长7.4%。商品房销售额36315亿元,下降8.2%,降幅比1~6月份扩大1.5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10.5%,办公楼销售额下降14.0%,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增长8.6%。 表2 2009年~2013年我国建筑业房屋施工及竣工面积 单位:万平方米
1.2 我国“三大建筑材料”制造业经济运行现状 所谓“三大建筑材料”是指主要用于建筑业的三种材料制造业,包括水泥、平板玻璃和建筑钢材制造业。水泥下游主要包括建筑业(房地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公路、铁路、轨道交通、机场及港口建设等)、水泥制品业及新农村建设等领域;平板玻璃下游主要包括建筑业、汽车业、电子信息产业以及家居制品业(家电、家具、灯具、厨具等)等领域;钢材下游主要包括建筑业、机械、汽车、船舶、家电等领域。水泥、平板玻璃和建筑钢材用于建筑业的比例均在50%以上,平板玻璃已达到产量70%以上。 1.2.1 我国水泥制造业经济运行现状 2013年我国水泥产量24.16亿吨,同比增长9.34%,比2010年降低5.16个百分点;水泥销量23.89亿吨,同比增长10.54%,比2010年降低4.16个百分点。出口1454.2万吨,同比增长21.21%。我国水泥表观消费量为23.76亿吨,同比增加10.47%,比2010年降低4.39个百分点。其中建筑业水泥用量16.41亿吨,同比增长8.50%,占表观消费量的69.08%。 2014年1~7月,全国水泥产量136893万吨,同比增长3.7%,增速同比减缓5.9个百分点;水泥价格均比上月下跌,当月重点建材企业水泥平均出厂价为344.8元/吨,比上月下跌3.2元/吨,跌幅为0.9%;同比上涨7.3元/吨,涨幅为2.2%,重点建材企业水泥库存1791万吨,同比增长2%。 表3 2009~2013年水泥产销量及建筑业用量情况 单位:万吨,%
1.2.2 我国平板玻璃制造业经济运行现状 2013年我国平板玻璃产量7.79亿重量箱,同比增长3.79%,比2010年降低9.45个百分点;平板玻璃销量7.48亿重量箱,同比增长7.34%,比2010年降低1.27个百分点。出口3989.54万重量箱,同比增长7.62%。我国平板玻璃表观消费量为7.13亿重量箱,同比增加7.27%,比2010年降低1.68个百分点。其中建筑业平板玻璃用量5.14亿重量箱,同比增长7.32%,占表观消费量的72.16%。 2014年1~7月平板玻璃产量48334万重量箱,增长6.2%,减缓4.2个百分点。平板玻璃价格均比上月下跌,平板玻璃出厂价57.6元/重量箱,比上月下跌3.5元/重量箱,跌幅为5.7%;同比下跌7元/重量箱,跌幅为10.8%。7月末,平板玻璃库存4459万重量箱,下降5%。 表4 2009~2013年平板玻璃产销量及建筑业用量情况 单位:万重量箱,%
1.2.3 我国钢材制造业经济运行现状 2013年我国钢材产量10.68亿吨,同比增长11.70%,比2010年降低3.96个百分点;钢材销量10.44亿吨,同比增长11.34%,比2010年降低4.42个百分点。出口6233.75万吨,同比增长7.62%。我国钢材表观消费量为9.96亿吨,同比增加11.18%,比2010年降低1.91个百分点。其中建筑业钢材用量5.25亿吨,同比增长6.81%,占表观消费量的52.76%。 2014年1~7月,全国钢材产量64723万吨,增长5.8%,减缓4.6个百分点。钢材出口4907万吨,增长36.9%;进口847万吨,增长5.8%。钢材价格继续回落。7月份,国内市场钢材价格综合指数平均为92.16,比上月下降1.41点,同比下降7.23点。 表5 2009~2013年钢材产销量及建筑业用量情况 单位:万吨,%
2 “三大建筑材料”制造业与建筑业的相关性分析 上述分析可知,2013年“三大建筑材料”钢材、水泥和玻璃用于建筑业的比例分别为52.76%、69.08%和72.16%。其产业的经济运行状况取决于建筑业的运行状况,严重受制于建筑业的运行。 2.1 水泥制造业与建筑业的相关性分析 为了更直观地反映水泥产量与建筑业房屋施工面积之间的关系,图1描绘了1999~2013年间水泥产量与建筑业房屋施工面积的二维散点图以及回归的拟合趋势线。其斜率为正,说明水泥产量与建筑业房屋施工面积存在显著(判断系数R2=0.9801)的正相关关系。 我国采用线性回归模式进行回归,回归结果显示该方程的拟合优度很高,表明从长期来看建筑业对水泥制造业拉动作用非常明显。计算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建筑业房屋施工面积每增加1万平方米,水泥产量将增加1972吨。
2.2 平板玻璃制造业与建筑业的相关性分析
图2 建筑业房屋施工面积与平板玻璃产量的散点图及回归方程 通过线性回归,其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建筑业房屋施工面积每增加1万平方米,平板玻璃产量将增加684重量箱。 2.3 钢材制造业与建筑业的相关性分析 图3是1999~2013年间钢材产量与建筑业房屋施工面积的二维散点图以及回归的拟合趋势线。其斜率为正,说明钢材产量与建筑业房屋施工面积存在显著(判断系数R2=0.9714)的正相关关系,但其相关程度低于水泥制造业,而高于平板玻璃制造业。
同理,线性回归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建筑业房屋施工面积每增加1万平方米,钢材产量将增加1014吨。 总之,三大建筑材料制造业与建筑业之间存在高度的线性相关性,但其程度也存在差异,自强而弱的顺序依次为水泥制造业、钢材制造业、平板玻璃制造业。 3 建议 尽管三大建筑材料制造业受制于建筑业,但是只要在经营战略和战术上有所突破,在相对不利的形势也会产生最佳的效果。2014年上半年,建材行业实现利润2011亿元,同比增长18.7%。其中,水泥制造行业利润342亿元,增长52.7%;平板玻璃行业利润17亿元,增长24.1%。 所以笔者认为,政府和各级、各类行业协会要制定措施,严格地控制盲目新增产能,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大力增强节能减排的紧迫感和责任担当意识;要推进实施“创新提升、超越引领”战略,实施“走出去”的国际化发展理念,加强行业自律的理念,努力提高运行质量,保证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除此之外,企业作为行业发展的微观主体,更要分析市场、研究市场,切实以市场为导向,推进新产品的生产与应用,积极拓展新的应用领域,引领消费。当前,三大建筑材料制造业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机遇与挑战共存,转型与发展并重。所以我们要坚定信心,抓住主要矛盾,扎实推进,克服经营上的困难,取得新发展、迈上新台阶。 |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文本、图片、LOGO、创意等版权归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请在两周内与本网联系,本网经核实后可立即将其撤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