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行业“三品”典型案例经验系列报道③ | 增品种-水泥窑用系列新型低导热莫来石砖开发与应用典型案例 |
|||
来源: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06日|||
摘要:
近年来,建材行业在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方面,涌现出一批先进企业和优秀案例,获得了工信部等部门认可。为更好发挥典型企业引领示范作用,展示建材优秀企业的先进做法和经验,助力建材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组织开展“三品”典型案例系列报道。 |
|||
【案例方向】增品种 【企业名称】北京金隅通达耐火技术有限公司 【案例简要】针对水泥工业能耗高、碳排放大问题,本案例立足我国资源优势,利用铝矾土尾矿开发系列莫来石均质料,进而开发系列低导热莫来石砖,可代替镁铝砖、硅莫砖应用于水泥窑过渡带、预热带,达到降低筒体温度50℃和筒体载荷5%~10%,对水泥行业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施背景 水泥窑过渡带、预热带多使用镁铝砖、硅莫砖,由于导热系数高,能源利用效率较低。铝矾土是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但“采富弃贫”现象严重,大量尾矿、废矿被丢弃浪费。因此,如何通过对铝矾土尾矿提质改性,进一步实现高值应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国家“双碳”目标背景下,本案例通过系列新型低导热莫来石砖研制应用,可提高铝矾土资源利用率,促进耐火产品技术升级,实现水泥窑节能减排,助力建材行业绿色低碳安全高质量发展。 二、典型经验做法 (1)资源高效利用生产莫来石均质料技术。采用低品位铝矾土废矿尾矿、煤矸石和蓝晶石尾矿等原料,通过破碎、磁选、均化、真空挤泥、高温可控烧结莫来石化技术,克服了铝矾土尾矿、废矿中矿物分布不均匀、难烧结、杂质含量高等难题,达到调控钾、钠、铁、钛在材料中赋存状态的目的,制备出锆莫来石、单晶相莫来石、低铝莫来石均质料,具有二次莫来石化程度高、晶相发育完整、吸水率低、结构致密、体积稳定性好等优良特性。 (2)低导热莫来石砖制备技术与性能研究。利用原位莫来石转换技术及二次莫来石化技术,采用锆莫来石、单晶相莫来石、低铝莫来石等均质料为主要原料,配合红柱石开发低导热的单晶相莫来石砖、低铝莫来石砖、锆莫来石砖。莫来石均质料的莫来石晶体网络状骨架结构特性,以及红柱石原位莫来石化及二次莫来石化过程产生的体积膨胀,可降低莫来石砖显气孔率,提高其荷重软化温度和热震稳定性。经过在水泥回转窑等应用实践表明,低导热莫来石砖可降低筒体温度50℃以上,降低筒体载荷5%~10%,同时一定程度降低筒体腐蚀速率,保障水泥窑安全运行。 三、应用成效 系列低导热莫来石砖已经实现工业规模化生产,截至目前低导热莫来石砖应用突破10000吨,实现销售额5000多万元,产品应用于金隅冀东、台泥、华润等100多条水泥窑,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通过降低筒体温度50℃以上和降低筒体载荷5%~10%,实现熟料标准煤耗降低0.97kg/t。按照5000t/d水泥窑设计产能150万吨计算,每年降低煤耗约1500多吨,降低CO?排放4000多吨。低导热莫来石砖的推广对提高矾土资源综合利用率、实现水泥窑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四、推广价值 本案例通过利用铝矾土尾矿资源,调控杂质赋存状态,制备高性能莫来石均质料,实现低值矿物资源高值利用。基于莫来石均质料和红柱石复合,揭示了原位莫来石化及二次莫来石化对性能优化的机理,开发了低导热莫来石砖制备技术。同时利用物相优化技术,提高了材料抗碱、盐的侵蚀性,降低筒体温度与载荷,有效减缓筒体腐蚀。本案例技术打破了高温工业原有高纯和高价值原料体系局限,具有较好的市场复制与推广价值,能够减少矿土资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助力建材行业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文本、图片、LOGO、创意等版权归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请在两周内与本网联系,本网经核实后可立即将其撤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