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2024年百项团体标准应用推广典型案例”⑦ | 淀粉基减水剂 |
|||
来源: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2日|||
摘要:
为推广宣传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先进团体标准,更好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联合会团体标准更好实施应用,现组织开展入选标准的专题宣传活动。 |
|||
【案例名称】淀粉基减水剂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陕西科技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五龙新材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奥莱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红墙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南京瑞迪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广西科达建材化工有限公司、山东浩宇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山西桑穆斯建材化工有限公司 【标准介绍】标准规定了水泥混凝土用淀粉基减水剂的分类与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产品说明书、包装与标志、运输与贮存。标准适用于水泥混凝土用淀粉基减水剂。水泥砂浆用淀粉基减水剂也可参照本文件执行。 混凝土外加剂是在混凝土拌制之前或拌制过程中加入的,用以改善新拌混凝土和(或)硬化混凝土性能的材料,具有掺量低、功能多样等特点,对于改善混凝土各项性能效果显著,是高性能混凝土和低碳混凝土必不可少的组分,广泛应用于公路、铁路、桥梁、建筑、市政、地下空间等领域。随着国家和建材行业“双碳”及绿色发展目标的提出,混凝土外加剂行业正在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升级换代,非石化基混凝土外加剂的研发及生产的重要性越发凸显。 不同于使用石油、化工等原料生产的减水剂,淀粉基减水剂是采用天然生物质原料制备的新型混凝土减水剂品种,是生物友好型的绿色建材。淀粉作为可再生资源不仅易得且成本低廉,因此以淀粉为原料制备减水剂,一方面可以摆脱混凝土外加剂行业对石油化工资源的过度依赖,减少碳排放和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在淀粉制备减水剂的过程中,不使用有毒化学原料,不产生废气、废液和废渣,最大程度降低了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碳排放以及对环境的污染,满足国家对建筑、建材领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二、标准关键技术指标 1. 针对淀粉基减水剂本身特有的缓凝特点,以及普通民用工程及预制件早期强度发展规律,提出淀粉基减水剂独特性能指标。 2. 根据淀粉基减水剂性能特点,提出了淀粉基减水剂的泌水率比、坍落度经时变化量等特色性能指标,是对现行国家及行业标准体系的补充与完善。 三、解决的关键问题 1. 混凝土外加剂作为现代混凝土必不可少的第五组分,推动了混凝土制备与应用技术的革新。淀粉基减水剂为混凝土结构绿色化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2. 淀粉基减水剂原料资源易得、可再生,摆脱混凝土外加剂行业对石油化工资源的过度依赖。 3. 在淀粉制备减水剂的生产过程中,不使用有毒化学原料,不产生废气、废液和废渣,最大程度降低减水剂生产与使用过程中的碳排放以及对环境的污染。 四、工程应用案例 该标准被全国各地区外加剂生产企业和检测单位广泛关注,产品已在工程中成功应用,用户使用效果反响良好,为绿色建材的创新发展开拓了新思路。生物质外加剂作为混凝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抓手”,将推动新型减水剂在出口和“一带一路”工程中的应用,为全球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质、绿色产品。 图1 沈白铁路项目 图2 川藏铁路项目 五、标准应用效益 1. 经济效益。减水剂是我国混凝土外加剂中用量最大的品种。随着国家重大工程的建设及“一带一路”的拓展,减水剂的产量将会持续增长。淀粉基减水剂因其较低的生产成本、绿色生产和应用属性,在建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可显著提升混凝土建筑在全寿命周期的经济性。 2. 环境和社会效益。淀粉基减水剂通过降低碳排放,减少对资源与能源的消耗,为混凝土建筑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淀粉基减水剂拓宽了天然生物质材料在建材领域的应用,满足国家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该标准的实施对规范淀粉基减水剂产品质量,引领混凝土外加剂行业向可再生、可持续化方向高质量发展,提升混凝土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文本、图片、LOGO、创意等版权归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请在两周内与本网联系,本网经核实后可立即将其撤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