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建材联合会
您当前所在位置:

2013年度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公示

来源: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科技工作部  撰稿人: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3日 浏览:
摘要:

2013年度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硅酸盐学会

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公示

根据《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硅酸盐学会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的规定,现将经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的2013年度“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硅酸盐学会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奖”建议授奖项目进行公示。建议授奖项目24项,其中:基础研究类二等奖1项;技术发明类4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类19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4项)。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公示的项目有异议的,应自公示之日起20日内以真实身份书面向建材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提出,以便进行核实、查证和异议处理。建材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按规定对异议人身份予以保密。
(建材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 联系地址:100831 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11号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科技工作部)

基础研究类

序号

项目名称

发现点

建议

等级

主要完成单位

主要完成人

1

平面三角构型无机盐构效关系与非线性光学材料设计

1.揭示碳酸盐可作为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拓展了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研究新方向,揭示了[CO3]微观基团的组装规律,通过阳离子的半径调控,实现大非线性光学系数碳酸盐的设计,提出常压下碳酸盐熔融的新策略,为大量探索合成碳酸盐化合物提供了方便的途径;

2.以[BeO4] 为硼酸盐中的连接基元,发展了硼铍酸盐新体系,丰富了硼酸盐结构类型,以[BO3]为共价型的层间链接,解决深紫外层状硼酸盐晶体由于层间结合力弱产生的解理和层状生长习性;

3.揭示ReAl3(BO3)4可作为紫外变频晶体,为四倍频的产生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将“酸碱性原理”引入晶体生长助熔剂探索中,解决了传统助熔剂获得的晶体存在紫外吸收的难题。

二等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叶 宁、王时超、邹国红、陈 昱、方声浩


技术发明类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发明点

建议

等级

主要完成单位

主要完成人

1

结构低频隔减振材料与装置创新研究

1.首次研制出碳包覆和表面活化磁流变液,该材料具有轻质、稳定性高、再分散性好等优点;研制的磁流变弹性体刚度可调,耗能性能高;研制了大吨位高耗能复合磁流变阻尼器等智能阻尼器;提出了磁饱和力学模型,能描述磁流变阻尼器的非线性滞回性能和磁饱和效应;

2.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模糊控制算法,据此发明的控制器解决了磁流变智能控制中时滞和电流瞬时确定的两大难题,实现了磁流变阻尼器的高效减振;

3. 针对结构低频减振要求研发了高耗能粘弹性材料,其损耗因子在低频和常温下处于0.55~1.10之间;据此研发了大吨位粘弹性阻尼器、复合粘弹性减振装置等;提出了修正等效标准固体模型,能更合理反映温度、频率及应变幅值的影响效应;

4.研发了多维隔减振装置,并提出了考虑多向耦合的力学模型,通过多维隔减振结构的振动台试验和拟动力试验,验证了该装置的有效性及力学模型的正确性;

5.研发了弹簧刚度可调、阻尼可调和粘弹性防舞动三种TMD装置,提出了TMD减振结构的能量遗传优化分析方法。

一等

东南大学、隔而固(青岛)振动控制有限公司、无锡市弘谷振控技术有限公司

徐赵东、尹学军、韩玉林、费树岷、杨建刚、王鲁钧

2

多光谱透过铝酸钙红外玻璃成套制备技术及大尺寸整流罩典型应用

1.系统研究玻璃组分对理化性能、工艺性能的影响,解决了Al2O3-CaO-BaO系统玻璃“成分-性能-制备工艺”的兼容问题,确定了性能优良、宜于工程化生产的多光谱透过铝酸钙玻璃配方;

2.攻克了真空加料、熔化、均化等关键技术,设计开发出专用的真空熔化炉及配套设备,彻底解决了熔制过程中的羟基隔离与驱除难题,在国内首次实现铝酸钙红外玻璃的真空熔制;

3.开发出大尺寸浇板热压复合成型和整流罩旋转热压复合成型新技术,解决了大尺寸铝酸钙玻璃和整流罩成型过程中的变形、析晶、炸裂等技术问题;

4.研制出大尺寸铝酸钙玻璃及整流罩的光学加工工艺及专用仪器设备,解决了同心等厚控制、超半球磨抛、光圈控制等光学加工关键技术。

一等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祖成奎、赵慧峰、韩 滨、刘永华、陈 江、王衍行

3

超低膨胀微晶玻璃的研制

1.通过合理优化各组成成分的百分含量,改进熔制技术,以及控制微晶化热处理工艺;

2.发明了独特的偏心搅拌熔制技术,消除了熔制条纹、气泡等缺陷,获得了高品质的光学材料;

3.研制的配方组成和制造技术获得的Li2O-Al2O3-SiO2系微晶玻璃均匀析出尺寸低于50nm的β石英固溶体主晶相含量高,热膨胀系数低,透过率高;

4.在微晶玻璃生产中的关键工艺环节中实现了集成创新,通过微机将微晶玻璃熔制、澄清、成型、退火关键工艺环节进行流程化控制,保证了产品性能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提高了产品合格率。

二等

北京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有限公司

范仕刚、余明清、赵春霞、刘 杰、何 粲、张 微

4

基于辊道节元法的浮法玻璃冷端全线跟踪控制系统及全仿真监控系统

1.发明了以玻璃载体——辊道为主控制对象的“辊道节元法”,可根据需要将实际物理辊道组合或拆分后构成辊道基本单元;

2.研究各辊道元的运行轨迹、辊道距离的变化量,实现冷端玻璃全线跟踪系统控制;

3.开发了含仿真和建模技术,与上位计算机结合可快速组成实际与仿真功能相融合、运行效果无差别的控制系统及全仿真监控系统。

二等

中国新型建材设计研究院

郑 宏、袁向阳、陈旭晔、刘横榕、马宏伟

责任编辑:
分享文章到:
0
浏览次数:
】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
因特网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电信业务审批[2004]885号 京ICP证040699号 海淀公安分局备案号:1101081900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9990号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