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建设关键技术研究通过鉴定 |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22日|||
摘要:
|
|||
近日,陕西省科技厅组织召开了由该省铜川公路管理局、长安大学等单位完成的“西部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建设关键技术研究”成果鉴定会。鉴定专家认为,该项目系统开展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组成材料、表面功能及施工与养护等关键技术研究,建立了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荷载应力模型,提出了荷载应力及端部锚固力计算方法,提出并完善了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以及在全国广泛应用的“三振一拖滚二抹一拉毛”施工工艺,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推广应用前景广阔,总体达国际先进水平。 近年来,我国水泥路面快速增长,但主要集中在二级及以下等级公路,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路面铺装中所占比例不足10%。西部地区水泥路面发展更是滞后,主要原因在于一些技术难题导致水泥路面舒适性较差、使用寿命不足、损坏后修复困难。 自上世纪90年代起,该课题的研究人员结合西部地区的工程实际,先后对旧沥青路面加铺水泥混凝土路面与超薄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开展系统研究。他们在陕西省铜川市和汉中市的城市道路与农村公路开展应用累计达200余公里,应用效果良好。其中,农村公路应用解决了以前农村沥青路面常年破损,养护维修又跟不上的困境。 鉴定专家认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建设成本低、使用寿命长、节能减排效果好、环境适应性强,应在西部加强该创新成果的推广。 |
|||
|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文本、图片、LOGO、创意等版权归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请在两周内与本网联系,本网经核实后可立即将其撤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