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水泥

您当前所在位置:

水泥产能过剩背景下耐磨材料行业出路

来源:中国水泥网  撰稿人: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22日 浏览:
摘要:

在产能过剩背景下,不仅水泥企业受到冲击,水泥耐磨材料市场行情也是急剧下降。苏州优霹耐磨复合材料有限公司销售总监刘兆胜在第十八届中国国际水泥技术及装备展上直言:“新建项目的减少,整个建材行业都有很大的冲击,如何寻求突破是每个水泥设备企业所需要的思考的。”

  从水泥行业发展历程来看,初期经济的高速发展往往对应着水泥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随着国民经济结构趋于稳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下降,水泥产能过剩的问题也会日渐凸显出来。

  对此,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对压减水泥产能过剩有了清楚的时间界限。要求到2020年底前,严禁备案和新建扩大产能的水泥熟料建设项目;2017年底前,暂停实际控制人不同的企业间的水泥熟料产能置换。各省也纷纷出台省内文件落实34号文,严禁新增水泥产能。

  在产能过剩背景下,不仅水泥企业受到冲击,水泥耐磨材料市场行情也是急剧下降。苏州优霹耐磨复合材料有限公司销售总监刘兆胜在第十八届中国国际水泥技术及装备展上直言:“新建项目的减少,整个建材行业都有很大的冲击,如何寻求突破是每个水泥设备企业所需要的思考的。”

  苏州优霹耐磨复合材料有限公司销售总监刘兆胜接受中国水泥网记者采访

  基于这样的认识,刘兆胜为水泥备品备件行业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三点看法。

  首先,修炼内功提升产品质量。刘兆胜认为“企业首先需要立足本产品,加大研发力度,把本产品做精做专,同时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设计出更适应市场的产品。”

  以苏州优霹为例,苏州优霹本是一家专业生产耐磨钢板、焊丝、焊条以及硬面再生焊接修复的公司,多年来靠着自身不断的技术革新研发,成功跻身世界前三大复合材料耐磨钢板生产商之列。

  优霹耐磨板

  为应对市场对产品对高端产品的需求,优霹持续加大产品升级速度,耐磨板采用最新的第五代生产制程,全自动化的生产设备并实施严格的质量管理,能够保证非常平整的表面,硬面层的硬度分布均匀,不仅耐磨耐高温,还可具有加工性,容易与其他构件相熔接。

  刘兆胜告诉中国水泥网记者,对水泥企业来说,使用优霹耐磨板不仅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降低整体运行成本,还响应了循环绿色经济政策,减少因磨耗产生的环境污染,降低检修成本。目前,苏州优霹年产量可达到50万平方米。公司所生产的耐磨钢板及硬面焊材是行业中的佼佼者,广受全球使用者的信赖和支持。

  其次,服务也应当是制造业不可或缺的一环。刘兆胜认为:“这两年纯粹做制造已经没有优势了,企业要跳出惯性思维,走品质和服务双并重的路线。”

  特别是在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出台之后,制造业的服务升级更是被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而以服务行业的心态去经营制造业也是苏州优霹的经营理念。

  目前,水泥企业堆焊上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水泥企业工况复杂,同一产品在不同企业,情况大相径庭。其次是堆焊时间上的掌握,设备出现问题,水泥企业停窑期间的损失巨大。为了更好的服务水泥客户,苏州优霹推出“随叫随到”式服务,在1500公里内尽量24-36小时到达现场,随时帮助水泥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正式堆焊之前,苏州优霹技术人员还会结合客户的工况、工艺和中控,以提产、降耗为目标,为客户进行系统优化。基于强大的服务团队以及完善的服务体系,苏州优霹在国内水泥行业吸引了一大批忠实客户。

苏州优霹耐磨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在第十八届中国国际水泥技术及装备展展台

  最后,“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也提到,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面对国内水泥产能严重过剩,企业纷纷走出海外的现实,苏州优霹积极开辟海外市场,销售网点遍布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建材、冶金、矿山等行业巨头的优质供应商。

  据刘兆胜介绍,“在国内市场严重衰退的背景下,2016年苏州优霹海外市场的营业额已经占到了总公司的营业额的55%以上。同时,国家经济和世界经济是高度相联的,中国将为‘一带一路’注入强大的动力,也给国内起来带来机遇和挑战。”

  在水泥行业形势下滑背景下,相关备品备件行业也将面临严峻的考验。然而,正如中国水泥网所预计,基于我国巨大的国土面积、居民住房消费习惯以及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基建现状,未来国内水泥需求将保持在18亿吨左右规模,相对于世界各国,规模依然巨大。

  由此,水泥行业对备品备件的需求仍然存在较大的市场空间。只是,正如刘兆胜所言,市场需求下滑不可避免,但是水泥行业出于进一步加强成本控制的需要,将对备品备件提出更高的要求,相关行业只有在满足水泥行业发展需求的前提下才能获得长久的发展。

责任编辑:王澎
分享文章到:
0
浏览次数:
】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文本、图片、LOGO、创意等版权归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请在两周内与本网联系,本网经核实后可立即将其撤除。
因特网信息服务:电信业务审批[2004]885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04069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4070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9990号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