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水泥

您当前所在位置:

崔星太:机遇与风险并存 2020水泥行业总体尚可

来源:中国水泥网信息中心  撰稿人:  发布时间:2020年04月01日 浏览:
摘要:

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总裁,中联水泥董事长、党委书记崔星太先生   观行业:机遇与风险并存   一、疫情给水泥行业带来的机遇和风险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带来困难和挑战。

  2020年的的开场被新冠肺炎疫情“黑天鹅”事件打开,全面爆发的疫情使整个国家几乎都被按下了暂停键,疫情影响着每一个人,每一个行业,每一座城市。

  时代的鼓点从未停止敲击,面对疫情的来袭,与宏观经济政策息息相关的水泥行业如何为经济复苏提供助力?作为中国建材集团核心企业之一的中国联合水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联水泥)又是如何战“疫”,如何谋划未来发展方向的?对此,中国水泥网特别采访了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HK3323)执行董事、副总裁,中联水泥董事长、党委书记崔星太先生,就疫情对水泥行业产生的影响及未来水泥发展走势等问题展开了详细交流。

  

  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总裁,中联水泥董事长、党委书记崔星太先生

  观行业:机遇与风险并存

  一、疫情给水泥行业带来的机遇和风险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带来困难和挑战。

  为缓解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国家及地方政府努力推动稳投资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国家发改委指出,将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抓紧准备专项债券项目,支持有一定收益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而据中国水泥网不完全统计发现,截至3月10日,有25个省区市公布了未来的投资规划,2.2万个项目总投资额达49.6万亿元,其中2020年度计划投资总规模7.6万亿元。

  对此,崔星太董事长表示,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保民生的基建投资政策,将为水泥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一方面,新的基建投资带来新的水泥需求,但更多的是对未来几年的影响,可能延长行业平台期3-5年。

  另一方面,行业景气度的提升和平台期的延长,给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和相对充足的时间空间。

  

  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在机遇的背后,水泥行业同样面临着多重风险:

  一是行业短期的繁荣会让我们忽视产能依然严重过剩、转型升级任务艰巨的事实,盲目乐观、放松或延误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更有部分投资者利用政策漏洞新增产能,形成新的过剩。

  二是高盈利刺激越来越多的企业出于眼前利益通过各种方式规避错峰生产和行业自律,再加上因保增长需要,各地环保限产力度可能减小等因素影响,可能使业内产能释放大幅增加,打破近几年的供需平衡,引发市场新一轮的恶性竞争。

  

  崔星太董事长与中国水泥网在线交流

  二、2020年:水泥行业总体尚可,但不确定因素增多

  谈及2020年水泥行业形势时,崔星太董事长认为,疫情对整体经济的冲击很大,水泥行业也会受到波及,但基于行业的特性,受影响程度相对较弱。“从目前来看,疫情会使全国一季度水泥销量下降20%-25%。但从全年来看,因水泥需求相对刚性,总体需求量不会因停工时间受到太大变化,疫情期间所耽误的工程量在后期可通过赶工形式追回来,从而弥补一季度因疫情产生的影响。”崔星太董事长表示。

  另外,从项目的立项到落地实施需要一定周期,国家及地方政府加大基建投资,对今年的水泥需求影响有限,更多的是影响未来3-5年的水泥需求。基于此,崔星太董事长预测,2020年需求将保持相对稳定,全年熟料产量还会维持在15亿吨,但考虑到标准变化对品种结构的影响,水泥产量23亿吨上下。

  

  价格方面,崔星太董事长透露,近几年全国水泥价格一路走高,到2019年底,水泥价格处于历史最高位,2020年不确定因素增多,价格存在较大的下行风险。

  一是在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背景下,近年来水泥价格的平稳运行离不开错峰生产、环保限产及良好的行业自律等多因素共同作用,而疫情发生使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稳增长将是今年最核心的工作。在此背景下,由政府部门主导推动的错峰生产、环保限产政策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水泥价格走势。

  二是当前行业效益良好,部分从业者对新增产能的投资热情加剧,有的通过产能置换等各种办法盲目新增扩大产能,有的通过协同处置等各种手段规避错峰生产,这些行为不仅加剧了地区供需矛盾,更主要的是会打破一些人的心里平衡,不利于水泥市场稳定。

  三是区域不平衡带来的冲击加大。譬如进口熟料,东北、贵州、云南以及未来的广西等低价区产品对沿海、周边的冲击,都会影响其它地区的平衡和自律。尤其是近期因疫情原因公路收费的减免,进一步扩大了影响范围和力度。

  综上所述,崔星太董事长预测,2020年全国水泥均价同比将降低5%,行业全年利润在1500亿元上下。“尽管2020年水泥行业将延续2019年的基本特征,但不确定因素较2019年增多。”崔星太董事长强调。

  观中联:防疫不停 发展兼顾

  疫情发生后,中联水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严格按照党中央、国资委、中国建材及各级地方政府有关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决策部署,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把各项工作抓早、抓实、抓细、抓落地,切实组织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

  春节期间,中联水泥有8条熟料生产线、2家商混企业正常运营,2700名员工坚守工作岗位。南京中联混凝土为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应急工程建设供应混凝土1万余方,建成了拥有288间应急隔离病房、32间医护人员隔离用房、10年使用期的南京火神山项目。曲阜中联为济宁小汤山医院建设项目供应水泥1000余吨。阜阳中联全力组织力量为所在地疫情防控相关工程建设提供水泥保障。此外,中联水泥及所属企业为疫情防控捐赠物资及资金900余万元。

  

  “疫情当前,企业复工要始终将员工的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 崔星太董事长强调。正是抱着这样的信念,中联水泥在疫情防控及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方面成为业内表率,截至目前,中联水泥及所属各企业均未发现新冠肺炎疑似和确诊病例,全员恢复正常工作,复工率100%,复产率75%左右。

  近年来,中联水泥按照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要求和中国建材的战略部署,始终坚持推进企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以“做强水泥、做优商混、做大骨料、做好综合利用”为发展思路,从产业链延伸、智能化生产、绿色制造等多方发力,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发展方式上,中联水泥围绕水泥产品进行产业链延伸,向上发展骨料业务,向下发展商品混凝土和水泥制品,谋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在生产方式上,中联水泥由资源能源消耗型向绿色环保产业转变,充分利用水泥产业消纳废弃物的独特优势,处置工业固体废弃物,协同处置工业有毒有害废弃物及城市垃圾、污泥,为社会环保事业做贡献。

  

  在智能化生产制造方面,中联水泥所属泰安中联被工信部命名为水泥行业首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是水泥行业“两化”融合的优秀案例。蚌埠中联、济宁中联、徐州商混等都进行了智能化的尝试和其它系统的应用。

  此外,中联水泥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进“三年蓝天行动计划”,减少颗粒物、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深入开展绿色矿山和生态工厂建设,改善环境质量,保护员工和周边居民健康,实现工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观未来: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疫情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也同样不会阻止水泥行业朝着高质量发展目标迈进。在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征程中,水泥行业也将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在崔星太董事长看来,水泥行业应该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以下四方面的作用:

  一是提供优质产品。水泥作为基础性建筑原材料之一,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水泥企业应该严控水泥质量关,为下游提供优质、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建筑施工的需要。

  二是保持市场稳定。水泥行业的健康稳定事关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因此,行业从业者在投资、经营决策时要着眼长远,加强自律,不投机取巧,不谋求垄断,不恶性竞争。

  

  三是推动结构转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水泥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业内人士应清醒地认识到,在产能严重过剩的背景下,行业必须尽快形成共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化解过剩产能,并通过技术进步、环保升级、联合重组、延伸产业链等方式来推进行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四是体现社会责任。疫情发生后,各大水泥企业不仅积极捐款捐物,还在水泥窑协同处置医疗废弃物方面备受关注。未来,水泥行业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在节约资源、减少排放、协同处置、改善环境、支持公益事业等方面持续改进,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接续奋斗作贡献,鼓劲扬帆再出发。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各行各业都因一场疫情经历着刻骨铭心的变革。站在历史的新开端,迎着经济稳增长的时代浪潮,水泥行业更应高瞻远瞩,统揽全局,以中联水泥等一大批优秀企业为行业典范,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迈出铿锵有力的步伐!

责任编辑:辛宇
分享文章到:
0
浏览次数:
】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文本、图片、LOGO、创意等版权归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请在两周内与本网联系,本网经核实后可立即将其撤除。
因特网信息服务:电信业务审批[2004]885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04069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4070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9990号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