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水泥

您当前所在位置:

稳定有效投资是以稳应变的关键

来源:网络  撰稿人:  发布时间:2020年02月28日 浏览:
摘要:

  最近,中央一系列重要会议将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尤其要做好“六稳”工作。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在“六稳”中,稳投资是疫情下以稳应变的关键一招。

  稳投资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哲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分为三个阶段,即企业流动性、企业盈利能力、新增投资和就业。目前,中央出台了建立债券的绿色通道、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强化融资担保服务等多项应急措施,缓解企业短期的流动性压力,企业也积极进行自救,加强现金流管理。随着企业从停工进入到逐步复工阶段,工业产品的产能有望逐步释放,企业的现金流有望逐步恢复。减免和缓缴社保、所得税等多项降成本措施,能够直接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中央部署下一步工作时强调,要发挥好有效投资关键作用,加大新投资项目开工力度,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

  刘哲认为,当前中央重视稳投资,是针对疫情对投资的动态传导进行的前瞻性部署;此时出台稳投资政策,能够防止疫情从短期流动性冲击向中长期的投资影响演变,将影响周期压缩到最短,经济影响程度降到最低。

  近期,多部委陆续推出政策、加速推动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加快项目审批速度,要求重点项目应开尽开、能开快开。比如,国家发改委已接连发布加强投资项目远程审批服务,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目前受理项目超过5700个。交通运输部表示,今年主要预期目标完成铁路、公路水路、民航总投资额为2.7万亿元左右。

  同时,各地也将重大项目作为稳投资的重要抓手。据不完全统计,2月以来,北京市、福建省、河南省、云南省、江苏省、四川省、江西省、山东省等地发布的2020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清单总投资额合计逾22万亿元。

  “投资是生产和生活扩大的源泉,没有新增投资就没有经济后劲。”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赵全厚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投资分为竞争性领域投资和非竞争性领域投资。前者主要是基于市场主体来配置的,后者主要是政府主导的。在当前疫情下,市场主体的投资预期相对受到抑制,需要政府公共投资进行先行引导和带动社会投资预期提升。当前稳投资的措施主要是通过政府财税金融政策给予资金保障和驱动。由于非竞争性领域的投资主要是以政府为主体,所以启动投资相对容易。在政府公共投资项目尽快复工过程中,通过用工用料的需求扩展,牵动就业和提供能源、原材料、机器设备等社会投资的跟进,进而引导社会其他投资跟进,逐步达到稳投资的目的,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驱动力。

  要着力稳定有效投资

  当前,我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在40%左右,稳投资对于稳经济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利于稳就业、稳预期。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政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赵福昌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稳投资并不是简单增加投资,而是要着力稳定有效投资。

  “要促进有效投资,需要优化投资结构和投向结构。在原来优化投资结构,着力做好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基础上,要加力保障打赢疫情阻击战。”赵福昌说,要使有限的投资资源充分发挥效益,保障决胜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补公共卫生体系短板,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全年目标实现。

  赵全厚认为,政府投资的项目选择必须是满足社会的切实需要才能够形成有效投资,更有效地拉动社会投资。因此,讲究投资的有效性重点在于精准化政府投资的有效性。一方面,要切实了解社会经济对政府预算投资的有效需求规模和有效需求结构,然后分轻重缓急有效分配预算投资资金和有效选择政府投资项目。另一方面,要切实优先解决城镇化进程中民生需求的投资项目短板,然后再兼顾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此外,要想做好投资的结构性调整,就需要政府预算投资决策的科学决策和精准管理实施。

  刘哲对记者说,稳投资不能以经济结构的逆向调整和转型的成果为代价,即使在非常时期,优化产业结构也必须成为投资的基本导向。稳投资并不意味着要重复建设,而是要与高质量发展对表,与民生改善对接。稳投资的关键是稳制造业投资,而制造业投资更多地受到市场需求、经济预期、要素条件等市场因素的影响,因此应该加大改革力度,落实减税降费,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稳定企业家对于经济和经营的预期,实现从预期改善到投资改善的传导。

  着力发挥好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

  刘哲认为,应从三个层面着力发挥好有效投资关键作用。从需求侧来看,要聚焦基础设施投资和民生领域的投资短板。要加强养老、教育等领域的优质供给。另外,5G、城际铁路、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投资也是重要发力点。从供给侧来看,有效投资的重点在于制造业的配套投资,尤其是基础性投资和战略性投资。加大基础研究以及大数据研究的投入力度,能够打开制造业发展的空间,突破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瓶颈,同时发挥产业间的辐射作用,具有中长期的战略意义。从联动效应来看,发挥财政资金对社会资金的撬动作用,政府应减少竞争性领域的投资,增加全局性投资,提升财政乘数效应和杠杆作用,吸引更多民间资本进入到投资领域。同时,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在注重硬环境的同时,着力在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软环境方面实现新的突破,放松行政管制,稳定企业家信心和预期,更好地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

  赵全厚建议,一是要尊重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好市场在投资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此,要尊重市场主体的投资自主抉择,政府顺势而为。二是政府公共投资要谨慎决策、科学决策,确保投资项目方向正确、规模精准,与此同时要注重投资资金的科学管理和严格财经纪律。三是要围绕市场主体的投资起好引导带动作用,通过政府公共投资方式解决市场主体需要解决但又不能解决的公共投资项目。四是要切实解决民生需求的投资短板,改善民生。

责任编辑:上游
分享文章到:
0
浏览次数:
】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文本、图片、LOGO、创意等版权归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请在两周内与本网联系,本网经核实后可立即将其撤除。
因特网信息服务:电信业务审批[2004]885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04069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4070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9990号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