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水泥

您当前所在位置:

央行5600亿元净投放创纪录 钱都去哪儿了?

来源:中国证券网  撰稿人: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17日 浏览:
摘要:

7天和28天期限逆回购共计开展5700亿元,对冲100亿元到期量后,一举创下公开市场操作史上最大规模净投放!

  7天和28天期限逆回购共计开展5700亿元,对冲100亿元到期量后,一举创下公开市场操作史上最大规模净投放!

  事实上,进入缴税高峰期之后,央行已经连续三天开展逆回购,1月15日更是有第一波降准资金落地。但即便如此巨大的“红包”砸向市场,7天与14天Shibor仍然处于倒挂状态,证明市场依然“饥渴”。

  央行投放的资金都去哪里呢?

  市场资金需求为何“欲壑难填”?

  “从最近的IBLI银行间流动性指数的监测情况来看,近几日市场的流动性压力比较高,因此进行大规模的逆回购投放也在意料之中。”交通银行(5.930, -0.03, -0.50%)发展研究部高级研究员陈冀表示。

  那么钱究竟去哪里了?

  超2万亿元的缴税规模或许能给你答案。

  此前,多位分析人士预计,1月份上交税金规模在2万亿元以上。而据小编观察,在较大规模缴税扰动下,本周以来短端资金利率出现连续上行。

  与此同时,多位分析人士认为,1月份主导市场资金面的还是春节前的提现需求。

  兴业研究宏观分析师郭于玮此前接受采访时预计,跨春节的资金缺口将在2万亿元以上,而且随着春节临近,市场流动性需求不断增加。

  为护航跨节资金面,央行自14日重启28天逆回购开始,通过逆回购投放跨节期限资金累计达3400亿元,如果算上降准释放的资金,央行前后已经给市场发放了上万亿的“压岁钱”。

  除了缴税和节前提现需求外,陈冀表示,银行体系在年初资产规模运用比较大,不仅信贷投放较快,配置其他债券类产品也会产生流动性消耗,因此负债端就存在流动性缺口压力,央行适当适时地进行流动性投放和补充将有助于缓解年初的流动性缺口压力。

  缴税扰动到底持续到何时?

  截至今日,央行已经连续三日在OMO公告中提到税期问题。从公告内容看,税收的高峰期在近几日可能仍将持续,而往年1月15、16、17日也都在税期之内。

  在没有节假日顺延的情况下,1月份缴税期在15日截止,但为何税期扰动的因素仍然存在?

  有北京东城区企业办税人员表示,1月份由于是缴税大月,部分省份由于缴税系统繁忙,可能出现缴税顺延的情况。


  从资金利率来看,上周进入税期之后,短端资金利率持续上行,7天Shibor和14天Shibor自本月10日开始持续倒挂。

  而由于今日有3500亿元7天期限的逆回购投放,7天Shibor立刻下行了1.2个基点,但短端的其他期限Shibor仍在上行。

  对比去年1月税期的公开市场操作情况看,2018年1月15日,央行开展MLF和逆回购共计5480亿元,紧接着16日开展了3200亿元逆回购,而之后两日逆回购开展规模基本在2000亿元以下。

  下周第二波降准资金又要落地!

  实际上,逆回购“红包”并非只借不还,7天逆回购在下周到期之后,流动性就要回笼,因此,从某种程度来看,开展7天期限的逆回购,是在预支下周的流动性。

  那么翻开节前日历查看一下,是不是下周第二波降准资金又要“到账”了呢?

  据市场人士测算,第二波降准资金25日落地将释放约7500亿元流动性,而逆回购到期的回笼因素方面,不算今日开展的3500亿元7天逆回购的话,下周共有1600亿元逆回购到期,资金面扰动相对较少。

  因此,第二波降准资金即将释放,加上本周多次开展的28天期流动性,多重举措应对春节期限提现需求,对于流动性相对充裕的下周,预支一部分流动性度过本周缴税期,也变得较为合理。

  不单单是降准,此前央行行长易纲公开表示,在这个月下旬, TMLF将首次开展,届时也将提供一定的增量资金,护航跨节流动性。

  对于近期降准和逆回购配合使用的情况,陈冀表示,降准对银行而言,可以少缴存款准备金,这多出来的流动性与吸收同等规模的逆回购资金相比较,最显著的不同在于资金成本上的差异。

  “前者的资金成本可以看作是存款利率,而后者的资金成本为逆回购利率。两者另一显著区别则是降准提供的流动性在准备金率回调前是长期的,并通过货币乘数发挥作用;而逆回购都有到期期限,大多用于短期流动性周转调剂。”陈冀表示。

责任编辑:王澎
分享文章到:
0
浏览次数:
】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文本、图片、LOGO、创意等版权归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请在两周内与本网联系,本网经核实后可立即将其撤除。
因特网信息服务:电信业务审批[2004]885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04069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4070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9990号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