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资讯
您当前所在位置:

全球煤炭业进入复苏通道:印澳煤炭产销两旺 欧美煤炭需求复苏

来源:中国能源报  撰稿人: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29日 浏览:
摘要:

国际能源署(IEA)日前发布报告称,今年,全球煤炭发电量将扭转前两年持续下降的趋势,出现强势反弹,敦促各国立即采取强有力行动,否则将影响净零排放目标和能源转型的完成。

  国际能源署(IEA)日前发布报告称,今年,全球煤炭发电量将扭转前两年持续下降的趋势,出现强势反弹,敦促各国立即采取强有力行动,否则将影响净零排放目标和能源转型的完成。

  无独有偶,美国能源信息署(EIA)也发布类似报告称,天然气价格高企使得美国煤炭需求正在卷土重来,今年美国煤炭发电量同比将增长。此外,印度、澳大利亚以及欧洲国家的煤炭行业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复苏。业界普遍认为,随着电力需求和工业活动的复苏,在天然气价格持续飙涨的背景下,全球煤炭行业将迎来新一轮复苏。

  今年煤电增幅将达9%

  IEA在其《2021年煤炭报告》中称,2019年和2020年,全球煤炭发电量连续两年下降,今年却出现增长,预计将达10.35万亿千瓦时。同时,今年包括钢铁制造、水泥和其他工业活动在内的全球煤炭总需求量将增长6%至略高于80亿吨。

  “煤炭是全球碳排放最大单一来源,今年煤炭发电量处于历史高位,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迹象,表明世界努力实现净零排放的道路充满挑战。”IEA署长法提赫·比罗尔表示,“如果各国政府再不立即解决煤炭排放问题,我们几乎没有任何机会将全球升温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

  IEA根据天气模式和经济增长情况作出预判,尽管今年煤炭需求增幅低于2013年和2014年的创纪录水平,但如果再不进行政策干预,2022年全球煤炭需求将不会停止增长。

  英国《卫报》指出,IEA的最新数据表明,全球采取快速、强有力的脱碳行动迫在眉睫。

  印澳煤炭产销两旺

  IEA预计,印度今年煤炭发电量将增长12%,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印度《经济时报》报道称,过去几个月,印度各地煤矿一直在提高产量,以缓解电力短缺和工业活动受限的供应紧张局面。9月底,印度国内燃煤电站平均只剩下4天的煤炭库存量,为历年来最低水平,超过一半的燃煤电站已经处于停电警报状态,远低于印度政府建议的至少两周的库存量。

  12月13日,印度发电站的煤炭库存达到1950万吨,较10月720万吨的低点出现反弹,印度煤炭公司计划明年3月底前将煤炭库存量提升至4500万吨以上,以提前准备好明年燃煤电站可能需要的用量。

  澳大利亚则是今年海运煤贸易持续旺盛的主要贡献者。作为全球最大海运煤出口国,今年前3个季度,澳大利亚煤炭出口量占全球海运煤贸易总量的30.8%。澳大利亚工业、科学、能源和资源部预计,受持续短缺和强劲需求的支撑,在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财年内,澳将继续成为全球最大煤炭和液化天然气生产国,能源出口额将达到创纪录的3790亿澳元。

  欧美煤炭需求复苏

  油价网指出,欧美国家的煤炭行业也因天然气的高价、短缺而出现了复苏。其中,美国煤炭生产商今年将受益于公用事业公司不断增长的用煤需求,迎来销售和现金流强劲的一年,欧洲公用事业企业则受制于高价天然气而不得不重启更多燃煤电站,使得该地区煤炭发电量持续上扬。

  IEA预计,美国和欧盟国家今年煤炭发电量将增长21%。EIA则预计,美国今年燃煤发电量将出现自2014年以来的首次增长,煤电占比将从去年的20%增至23%。数据显示,目前美国煤炭库存已降至上世纪70年代初以来的最低水平。

  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第三季度,德国化石燃料发电占比出现回升,达到56.9%,其中煤炭发电占比达31.9%,同比和环比双双增长。

  英国煤电也出现了“抬头”迹象,受到破纪录的天然气和电力价格影响,加上今年夏季风力不足,该国最后一批燃煤电站得以继续保持运营,为了满足电力需求,英国日前还启动了一直处于待命状态燃煤电站。

  《金融时报》指出,全球煤电需求创纪录是受疫后经济复苏推动,这导致电力需求远超低碳能源供应能力。此外,天然气价格的持续飞速上涨也增加了全球的煤炭消费量,尤其是欧洲地区。

  IEA能源市场和安全主管Keisuke Sadamori表示,尽管可再生能源发电势头强劲,但当前,仅靠可再生能源尚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全球电力需求,这意味着近一半的增长需求将通过化石燃料发电来满足,尤其是煤电。

  “煤炭业复苏凸现出各国在向更清洁能源转型方面步履维艰。”Keisuke Sadamori强调,“‘风光’发电产能的增长仍难以赶超电力需求增幅,这给化石燃料电力反弹腾出了空间。”

责任编辑:褚赞赞
分享文章到:
0
浏览次数:
】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文本、图片、LOGO、创意等版权归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请在两周内与本网联系,本网经核实后可立即将其撤除。
京ICP证040699号-1
因特网信息服务:电信业务审批[2004]88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4070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9990号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