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资讯
您当前所在位置:

韩国卡车司机罢工导致水泥和钢铁行业供应中断

来源:央视新闻、韩联社等  撰稿人: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29日 浏览:
摘要:

据韩联社当地时间11月25日报道,韩国卡车司机罢工导致水泥和钢铁行业的供应中断,如果抗议持续,汽车和石化等其他行业恐怕也将受到冲击。

  据韩联社当地时间11月25日报道,韩国卡车司机罢工导致水泥和钢铁行业的供应中断,如果抗议持续,汽车和石化等其他行业恐怕也将受到冲击。

  韩国水泥行业协会表示,由于卡车司机罢工,大部分水泥无法运输。这一情况进一步导致韩国建筑工地工程进度推迟。 

  11月24日,韩国卡车司机开始罢工,他们以高油价为由,要求政府延长最低运费临时规定,这一规定将于今年年底到期。

  图:央视财经

  上万名卡车司机参与大罢工

  据外媒报道,此次罢工开始于11月24日上午,韩国全国16个地点都出现了示威活动。在11月23日的一份声明中,工会并没有提供罢工的细节,但一名代表本周早些时候表示,此次罢工计划封锁韩国的所有港口。

  其实,早在11月14日,韩国最大的工会组织之一民主劳动组合总联盟旗下货运卡车工会(Cargo Truckers Solidarity)就宣布,将从11月23日午夜开始发动无限期罢工,大约2.5万多名工会成员将通过封锁钢铁、水泥、造船设备、汽车零部件等主要物流基地以及拒绝货物运输等方式参加罢工。

  上述工会宣称,政府未能履行双方在6月份达成的“继续实行安全运价制度”协议。“安全运价制”是为了防止危险驾驶和过度劳累向卡车司机保证最低运价。该制度从2020年开始实行,为期3年,将于今年年底到期。

  此次罢工距离上一次货车司机的全国罢工仅5个月之久,两次罢工严重危及了自疫情以来逐步恢复的供应链。今年6月,为期8天的罢工导致整个韩国的货运业延误,根据韩国政府的推算,共造成1.6万亿韩元(约12亿美元)的损失。

  韩国总统警告:或将下达开工令

  对于此次罢工,韩国总统尹锡悦当地时间24日警告称,若继续不负责任地拒绝运输货物,政府将只能研讨包括下达开工令在内的各种对策。他表示,在经济危机期间将国家供应链“作为人质”是非法的和不可接受的。

  根据韩国法律,如果物流公司或工人无故拒绝工作,造成货物运输的大混乱,国土交通部部长可以申请“开工令”。

  违反这一命令将可能会被判处最高3年的监禁、或最高3000万韩元(合2.25万美元)的罚款。

  货运卡车工会负责人Lee Bong-ju表示,在与政府的谈判陷入停滞后,卡车司机别无选择,只能罢工,而此后双方一直没有寻求对话的机会。同时,他还表示,尹锡悦政府只会威胁将采用强硬手段,却没有采取任何谈判努力来阻止罢工。

  罢工对供应链造成哪些威胁?

  此次罢工目前还在继续,预计将对汽车、钢铁、水泥、石化、等行业造成巨大打击。

  >>汽车

  目前,现代汽车在一份声明中指出,其蔚山主要工厂的物流和汽车生产“现阶段还未受到影响”。不过就6月的“前车之鉴”来看,由于罢工造成零部件短缺,蔚山工厂6月的产量降至正常产量的60%以下。

  韩国汽车制造商协会称,6月的罢工使该国汽车制造商的整车总产量损失超5400辆。贸易部估计,6月份的罢工使汽车制造商损失超过2500亿韩元(合1.88亿美元)。

  >>钢铁

  韩国钢企巨头之一现代钢铁(Hyundai Steel)周四表示,由于货车司机罢工,其浦项工厂中每天约8000吨钢铁产品的出货量无法运出。

  另一钢企巨头浦项制铁(POSCO)警告到,罢工可能会令该公司下的一家大型工厂的维修工作放缓,该工厂今夏曾遭洪水袭击。

  韩国钢铁协会的数据显示,6月的罢工期间,包括浦项和现代在内的五家韩国钢铁制造商未能运送72.1万吨钢铁产品。根据政府估计,由此造成的产出损失达到1.15万亿韩元(合8.64亿美元)。

  >>水泥

  水泥行业预计是最早受到罢工打击的行业。韩国水泥协会的一名成员周四称,建筑工地最早可能在下周用尽建筑材料。6月罢工曾导致水泥行业的收入损失1060亿韩元(合7970万美元)。

  >>石化

  据媒体采访三家石油化工公司的高层,他们表示,罢工尚未对运营有任何影响,但他们已通知客户韩国的罢工运动,并打算提前发货。

  根据韩国石油化学工业协会的数据,6月罢工期间,主要石化公司的日出货量下滑至正常水平的10%左右。韩工业部估计,罢工当时使石化行业损失了约5000亿韩元(合2.76亿美元)。

  另据韩国当地媒体报道,8万名韩国学校非正式员工25日进行了新冠疫情以来最大规模的罢工,此外韩国地铁、铁路、机场等13个行业近日也将计划举行罢工。多个行业同时罢工造成的损失恐怕将会超过6月。

责任编辑:褚赞赞
分享文章到:
0
浏览次数:
】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文本、图片、LOGO、创意等版权归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请在两周内与本网联系,本网经核实后可立即将其撤除。
京ICP证040699号-1
因特网信息服务:电信业务审批[2004]88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4070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9990号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