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领军企业发展动态
您当前所在位置:

宋志平:"独行快,众行远",走出去不能"吃独食"

来源:中国建材集团  撰稿人:  发布时间:2017年07月24日 浏览:
摘要:

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海外投资已连续两年超过来华投资,中国正步入资本净输出时代。面对新环境,中国企业“走出去”如何进行战略调整?作为“走出去”的“老大哥”,综合性大型国企的海外发展经验无疑具有参照意义。近日,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在中国企业“走出去”50人论坛上接受了人民日报国策说的专访。

  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海外投资已连续两年超过来华投资,中国正步入资本净输出时代。面对新环境,中国企业“走出去”如何进行战略调整?作为“走出去”的“老大哥”,综合性大型国企的海外发展经验无疑具有参照意义。近日,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在中国企业“走出去”50人论坛上接受了人民日报国策说的专访。

面对新环境,中国企业“走出去”如何进行战略调整?

  选好根据地“精耕细作”,用“组合拳”赢得接纳

  312条大型水泥生产线,60条大型玻璃生产线,占全球建材市场的65%——这是中国建材近年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出的成绩单。

  “65%的市场占有率,对全世界的跨国公司来说,都是天文数字。”宋志平说。得益于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所取得的成绩,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也开始向中国建材购买技术和装备,中国建材逐渐成为全球建材技术和装备的一张“名片”。

   不过,企业发展并未止步于此。中国建材已从卖装备技术,进一步延伸价值链,开启产业投资、管理服务输出和标准制定。“我们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投资5亿美金建设建材工业园,在迪拜建设大型海外仓,还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管理30多家工厂,未来,这个数字会超过100家。”

  “一流企业做标准”,宋志平还希望将中国建材的“标准优势”带出去。“标准也是一种服务,比如水泥合不合标准,能不能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往往没有这套标准。中国市场中建筑材料的标准都是由我们做的,我们建设了国际化的CTC标准认证中心,也希望把标准带出去。”宋志平指出,中国建材作为综合性产业集团的大型央企,“走出去”的道路应该是综合进入,立体开发。

  谈及“走出去”的实践经验,宋志平概括有三点:第一,不能“包打天下”,要“精耕细作”,花大量时间研究选好“根据地”。“一带一路”沿线的60多个国家中,有的存在地缘政治、宗教和政策风险。所以,深入调研、优先进入低风险国家,评估高风险国家可行性,至关重要。

  第二,因地制宜,研究针对不同国家的不同“组合拳”。“在赞比亚,我们主攻产业投资,在坦桑尼亚,我们则建设大规模的建材连锁分销中心,根据每个国家不同的需求,来选择我们的业务组合。”宋志平介绍,中国建材将自身优势总结为贸易、制造、大型装备和技术服务等,根据需求重新组合,实现有效合作。

  第三,与当地政府和人民处理好关系,为本地企业创造机会。宋志平每次去国外调研,都会了解工地上有多少本地人、本地企业参与建设。“中国企业走出去不能只讲产品多好,价格多便宜。”宋志平说,中国技术性价比最好确实是显著的优势,但是必须人好、文化好,做友好和平的建设者,才能夯实长期合作的基础。在赞比亚卢萨卡,中国建材捐赠了一个容纳170个学生的学校,一所医院,赢得了当地人的接纳和喜爱,也获批卢萨卡工业园用地。

  不“吃独食”、开放“嫁接”,筑好风险的防火墙

  “独行快,众行远。”中国企业“走出去”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如今在国家整体布局下去做,合作共赢至关重要。

  因此,在宋志平看来,处理好和当地企业、跨国公司、中国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获得政府、协会的助力支持,是“走出去”的核心命题。

  “我们一定不要‘吃独食’,中国建材在‘走出去’时常常成了带头大哥,我们更重视合作共赢,要去照顾大家。”宋志平表示,在国内时,企业分民企和国企,出去了就都是中国企业。央企、地方国企、民营企业,需要通过贸促会、国际商会等多条纽带,一起研究共赢打法。“谁打主力,谁打配合,谁先做,谁后做,咱们得是一个团队,不打乱仗,外国人才会看得起你。”中国建材在赞比亚建设建材园时,了解到当地一家中国民营企业已经在赞比亚深耕20多年,与当地政府和人民建立了良好的政企、民企关系,在当地中资企业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中国建材决定选择该企业作为“走出去”的当地合作伙伴。

  面对跨国企业合作,宋志平用了“嫁接”这个比喻。“非洲有很多讲法语的国家,法国公司在非洲扎根很深。我们到非洲去,难道是要把人家连根拔掉,我们再来重新扎根吗?”宋志平的一个设问,让人对“嫁接”概念豁然开朗——根可以是别人的,却可以结出自己的果实,这就是合作共赢。

  例如法国施耐德在非洲有大量的办事处和良好的人脉关系,它不做建材,但是有电气业务。于是,中国建材便邀请它来做前期项目开发,自己做工程总承包(EPC)和投资开发,同时也使用它的电气和能源管理服务。这就实现了双赢。宋志平介绍,目前中国建材和施耐德在非洲已经有了十几个大型合作项目。

  “走出去”是有风险的。如何应对?宋志平认为,可控是关键。“企业自身要做好风险的边界处理,提升风险的迅速处置能力,保证风险的可控、可承担。”例如中国建材在“走出去”过程中,就加入了“中投保”等商业保险。由于“一带一路”建设的风险与管理经营风险相关,更与地缘政治、宗教、区域法律相关,宋志平认为,国家相关部门的综合评估对于企业也至关重要。

  “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走出去’不是一个口号,不是一场运动,不能搞蜻蜓点水,也不可杀鸡取卵。”宋志平说,中国建材会以继续以“精耕细作根据地”的精神,做长期打算,做“走出去”的长期践行者。

责任编辑:王澎
分享文章到:
0
浏览次数:
】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因特网信息服务:电信业务审批[2004]885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0406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4070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9990号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