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老网站入口
资讯
您当前所在位置:
2015年第5期:国内外水泥粉磨技术进展
作者:田桂萍
服务热线:010—57811516

  前言

  能源问题是困扰世界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节能减排已刻不容缓。最近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据统计,2014年我国全社会(不含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7%[1],达到本世纪以来的最低点。正在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在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的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因此,需要认识到新常态经济发展的特点,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在此背景下,2014年全国熟料产量增长2.7%,水泥产量增长1.8%,为24年以来最低的水泥增长速度[2],产业发展速度已由高速区转入中速发展的平稳阶段,整个行业进入了换挡期。在新常态下,历史地、辩证地分析我国水泥工业的发展历程,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水泥工业乃至整个建材工业发展所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初级阶段这一基本特征,既要看到水泥工业尤其是水泥装备制造业的工业化进程是我国建材工业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继续平稳较快发展的巨大潜力,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创新发展是关乎水泥工业和建材工业后续可持续发展的新着力点。与此同时,也要认识到,水泥工业尤其是水泥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必须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重点是制造业中的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我国水泥工业中落后及生产、节能减排技术水平一般的产能还将要逐步淘汰出局,未来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先进产能对落后产能的淘汰置换还将继续进行,我国水泥工业的发展将不再是规模数量上的增加,而是水泥工业生产技术和节能减排整体水平的提升。此外,3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国制造2025”文件也强调了我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是创新技术,作为“中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泥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压力和紧迫性都很强烈。水泥装备制造业如何融入“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如何在十年规划中开好局,起好步?水泥装备制造在“十三五”期间应采取哪些具体的步骤措施,为实现跨入工业化强国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等等问题,都需要认真加以研究。

  水泥工艺过程素有“两磨一烧”的说法,可见粉磨作业在水泥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本研究课题以粉磨工艺及装备为基本研究内容,通过对国内外水泥粉磨技术和装备的研究和分析,试图为行业读者全面了解和把握粉磨工艺与装备的未来发展趋势,提供一个可以参考和借鉴的综合分析报告。

  据有关资料统计[3],我国水泥厂每生产l吨水泥需要粉磨30种以上各种原材料。而粉磨电耗约占水泥生产总电耗的65%~70%,粉磨成本约占生产总成本的35%,粉磨系统维修量占全厂设备维修量的60%。因此,粉磨对水泥生产企业的效益影响极大。我国是水泥生产大国,也是水泥消费大国,大力降低水泥粉磨过程中的过高能耗,对我国节能减排将会有重大意义。

  粉磨技术包括粉磨工艺和粉磨设备两个方面。工艺是向导,设备是基础。设备要有工艺来带动,工艺要有设备来实现。粉磨技术的发展除了更好地适应原燃料的性能、充分满足工艺要求之外,主要还是围绕着“节能”来进行。目前,原料和水泥的粉磨依旧是水泥生产过程中电能消耗最高的工艺过程。一直以来,水泥行业都在采取措施降低粉磨过程中的单位电耗,这里的粉磨过程包括粉磨不同原材料和具有不同性能的不同品种水泥。然而,引起粉磨技术发展的因素除了能效之外还有粉磨工艺的可靠性和普适性[4-10]等要求。

  近几十年来,水泥粉磨技术取得了快速发展,同时,随着水泥需求量的不断增长,单机能力也在不断扩大,至今已有10000t/d级生料磨和8000t/d级水泥磨。在立磨成为水泥原料粉磨中最广泛使用的粉磨方式的同时,水泥立磨终粉磨也得到了良好的应用,各粉磨设备公司也相继推出了更新型、规模更大的水泥立磨,同时辊压机联合球磨机系统仍在水泥粉磨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包括球磨仍然是全球水泥粉磨过程中广泛地存在着。

  如今,水泥粉磨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仍然是高效、节能以及系统优化。新建水泥生产线显示出水泥装备大型化趋势,这种趋势也反映在粉磨装备上,这些年来,大型粉磨装备在逐步取代小型粉磨装备,能源效率明显提高。与此同时,各种粉磨几何学也成功地引入市场,这不仅包括磨机驱动的各种理念,还包括各种几何形状的磨辊和磨盘。应对能源成本增长带来的巨大挑战,也促进了新型磨机替代已有的粉磨装备,但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替代是伴随着产能的增加和安装新的生产线而发生的[11]。

  然而,新常态下,水泥产能不会一直增加,国家对新建水泥生产线也有所限制,那么,水泥粉磨技术是否还有发展空间,应该如何发展呢?本研究报告首先分别从粉磨装备和粉磨工艺两个方面详细介绍一下国内外水泥粉磨技术的进展情况,探讨我国水泥粉磨技术的发展方向以及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早日达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

责任编辑:
分享文章到:
0
浏览次数:
】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因特网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电信业务审批[2004]885号 京ICP证040699号 海淀公安分局备案号:1101081900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9990号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