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资讯

专访曾令荣院长·且将雄关从头越

来源:中国建材报网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 中国建材信息总网  撰稿人: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09日 浏览:
摘要:

【中国建材信息总网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官网)】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回首雄关漫道真如铁,感悟人间正道是沧桑,展望长风破浪会有时,在奔涌不息的产业发展长河中,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仍将不舍昼夜、一往无前。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的未来,必定更加美好。

且将雄关从头越

——访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曾令荣

曾令荣院长接收中国建材报记者毕德鹏专访。中国建材信息总网 单建庆 摄

  40年,白驹过隙。当我们翻开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以下简称“建材规划院”)的发展史册,历史在这里复活。那一行行朴拙的文字,一个个经典的案例,争先恐后地唤起一段段沉睡的往事,勾画一个个尘封的细节。从宏观到微观,从点到面,从事到人,细致入微地记录了建材规划院的历史。回望建材规划院的发展历程,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曾令荣感慨万千。面对记者,他将建材规划院40年来的重大事件,特别是新时代建材规划院取得的发展成果,与未来如何引领行业转型升级的决策部署娓娓道来。

  历程:大转型中的艰苦奋斗

  记者:今年是建材规划院成立40周年。在这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建材规划院一直在做正向积累,发展道路越走越宽。您在建材规划院工作多年,见证了建材规划院成长壮大的历史过程,回望40年,请您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曾令荣:这要从为什么要成立建材规划院这么一家机构说起。1979年,当时改革开放刚刚开始,国民经济各个领域都在复苏,中国建材行业急需一支队伍来做好参谋工作。当时国家建材局提出,这支队伍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国家建材局提供决策依据,切实保证国家建材的重点项目合理有效运行。同年,国家建材局党组形成意见之后上报国务院,由当时的分管建材行业的副总理谷牧批示成立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

  成立至今,从国家建材局到中国建材联合会的历任领导都高度重视建材规划院的工作,在规划院办公地点、人员编制、经费来源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的支持和帮助。可以说,建材规划院的成长,就是在建材行业主管部门的关怀下成长起来。现在,上到中国建材联合会,下到业内的企事业单位,对建材规划院的工作都非常重视。为什么呢?因为建材规划院是行业的智囊团。成立之初,建材规划院就明确了发展的三大定位,一是作为政府在建材产业发展方面的决策机构;二是作为建材行业发展的咨询顾问;三是作为企业经营的智囊团。根据这三大定位,建材规划院在建材工业发展的几个五年规划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最早从“六五”计划开始,为国家建材工业的发展开展重点大区的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到了“九五”计划时期,当时国家建材局党组就明确将“九五”计划的草案交给建材规划院起草。所以从“六五”计划直到“十三五”规划,每一个重要时期都是由建材规划院或拿出思路,或撰写草案,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记者:经历了40年洗礼的建材规划院一定是在不断反思,不断地修正和完善自己,才成就了今天的地位。这个结果是很光鲜的,但整个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建材规划院从成立之初到确立今天的行业地位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曾令荣:我一直坚持一个观点:善于总结是成功的基础。只有善于总结,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才能更好地推动发展。建材规划院经过几代规划人和历届各级领导班子的艰苦创业与不懈奋斗,经过四个发展阶段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第一阶段是从1979到1990年的创业阶段,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建材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主要发挥参谋和智囊的作用;第二阶段是1991到2002年,这一时期恰逢国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在这个阶段,我们经历了两个转型。

  一是由原来为国家建材局的固定“参谋”,转变为要面向市场,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服务,将规划工作从国家级扩展到省、市、县、镇级,把原来为国家局服务的智囊团,智力资源投入到为各地方政府产业发展当中去,经过这一转型国家建材规划体系的日益完善。第二个转型是2000年,国家建材局撤销,倒逼建材规划院必须全面走向市场。转型和阵痛,形成了一个两叠加的特殊历史时期;第三个阶段是2003年到2015年,建材规划院开始了艰苦的第二次创业。这一阶段面临和诸多抉择:规划院的发展的前景到底怎么定位?这支队伍到底还能不能保存?当时,规划院的领导班子经过认真研究后,将业务重新定位为建材咨询业,走开放式办院的道路,向市场化要效益。在二次创业的后半期,按照中国建材联合会的部署,建材规划院和建材工业信息中心于2012年进行了资源重组,重新打造了适应市场化咨询的干部队伍、咨询团队,建立了适应市场化运作的团队工作机制,开拓了适应市场化发展的新业务;第四个阶段是2016年至今的提升发展阶段,期间经历了2015~2016的瓶颈突破艰难探索的过渡阶段,现在正处在瓶颈突破和提升的发展阶段。

  沉淀:来之不易的发展经验

  记者:建材规划院从成立之初,为全国建材行业服务了40年的时间,取得了成就是否满足了建材规划院成立的初衷?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案例?

  曾令荣:建材规划院从成立之日起,始终上下求索、改革创新,紧扣行业发展脉搏。从最初的“大家办建材”到“低投资国产化”,从“由大变强靠新出强”到“创新提升,超越引领”,建材规划院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奉献给行业的是思想,是智慧,是系统的方案,建材规划院体现更多的是行业责任和社会责任,经济效益体现的不多。40年来,提出了一系列代表“国家队”水平的高质量、开创性的规划研究新理论、新方法,取得了“一批行业第一、十大经典咨询、百个优秀工程、千项咨询成果”的“一十百千”丰富业务成果和咨询成功案例,即一批国内建材行业首创性研究咨询成果及服务平台,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部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企业经济评价方法、建材行业第一部预测理论方法、第一部工程建设系列国家标准、第一个全国性石雕石刻设计大赛平台等;十大有重大行业影响力的经典研究咨询项目成果,如《2000年的中国建筑材料》、《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跨世纪发展战略》、《绿色建材产品技术经济政策研究》等;百项有较大行业影响力的精品研究咨询成果和千项为各类客户量身定做的优秀咨询研究成果。我想以上所列举的成果应该可以圆满回答你的问题。

  记者:在规划院40年的改革发展中,党建工作如何融入其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曾令荣:40年来,建材规划院就是在党的关心和领导下成长和发展起来的,我们将自己确立为行业智库,始终牢记自己在建材行业发展中所担负的责任。我们将精神文明建设切实贯彻到业务当中去。新班子履职后提出了“勤学习、善思考、谋创新、讲科学、求团结、重实干”的“六种”精神。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打造了“三诚六真”的文化。咨询的基础就是沟通,所以我们倡导“开诚布公、坦诚相见、以诚相待”的人际关系,倡导“真心待人、真实做事、真诚相处、真挚相交、真情相报、真正做人”的精神。同时,我们重视思想教育,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建材规划院的工作就是生产思想和智慧,因此我们必须牢牢地把握正确的政治的方向,必须要有明确的政治立场,深入贯彻学习讨论国家大政方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建材规划院的工作要求咨询人员有高度政治责任感和意识,特别党中央在经济建设领域提出的一系列的方针政策,这对我们做好咨询,做好规划,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深入的学习,深入的思考,同时跟我们的咨询业务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提出符合实际、符合发展的真知灼见。如果不搞党建,不去学习中央的文件,不能敏感的去捕捉国家关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重大变化和前瞻性战略的话,我们就不可能做出前瞻性的研究和判断,也就不可能去引领建材行业和企业的发展。

  凝聚:无法卸却的历史使命

  记者:目前建材行业转型发展任务艰巨,规划院要承担描绘转型升路径的蓝图,但实现之前必须不断壮大自身。作为当家人,在建材规划院未来发展中,您有怎样的考虑?

  曾令荣:我们不仅为行业规划,也为自身的发展规划。首先我们要实现“三年发展目标”,即人均年收入要达到20万,总创收要达到5000万以上,把规划院提升发展到联合会系统内认同度、认可度和职工获得感、幸福感较强的单位。

  实现了三年发展目标之后,我们准备再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到建院50周年时,我们要成为国内一流的咨询机构。

  第三个阶段是到我们建国一百年的时候。那时我们的建材工业已经是世界上最强的建材工业,我们的产业普遍都走出去了,建材行业的中国创造都应该占主体了。那个时候建材规划要做到成为“世界一流的智库”,打造中国建材行业的兰德公司。

  记者:为了实现建材规划院三个阶段的战略规划,新班子有哪些具体的举措?

  曾令荣:为了实现三阶段目标,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概括为“123456工程”。即一个“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建材行业高端智库”的总体目标;以规划为核心业务的规划咨询和围绕着互联网科技,打造一个信息化、智能化的业务链的两条业务主链;“政府的决策机构,行业的咨询顾问,企业的智囊团”的三大定位和“由报告模式向价值模式转型,由单一的点式咨询向链式的、系统的解决方案转型,由单一的咨询服务业向综合性的产业咨询集团转型”的三大转型;打造“信息标准板块、节能减排评价服务板块、资源综合利用评价服务板块、成果推广板块”的四大板块和“分院平台、分会平台、会议平台、培训平台”四大业务平台;贯彻“市场化、企业化、规范化、专业化、国际化”的五化方针,树立“市场理念、客户理念、质量理念、行业理念、品牌理念”的五大理念,实施“按照市场化经营与企业化管理的原则,实行全员竞聘上岗与劳动聘用合同制、全员目标责任管理与绩效考核制、全员市场开拓与事业部体制、全过程项目管理与项目经理负责制、全面预算管理与全成本核算制度”五大制度,建设“项目策划,组织协调、运作实施、全过程管控,内部管理”五大能力,完善“战略规划,市场分析预测,可行性评估评价,技术经济分析评价,两化融合分析评价”五大知识体系,构建“专家、政策标准、新产品,新技术,新项目”五大数据库。发展包括“弘扬爱党、爱国、爱单位、爱本职工作的四爱思想,传承勤学习、善思考、谋创新、讲科学、求团结、重实干的六种精神,打造开诚布公、坦诚相见、以诚相待、真心待人、真实做事、真诚相处、真挚相交、真情相报、真正做人的三诚六真文化,秉持勤学善思,格物致知的八字的治学理念,倡导求真唯实、专业严谨的八字研究作风,恪守客观公正、科学诚信的八字职业操守”在内的六大组织文化。

  记者:“123456工程”描绘了规划院未来的发展路径,非常宏伟,要推动这项工程,建材规划院还要做好哪些工作?

  曾令荣:做好“123456工程”的前提是我们有几个攻坚要做好。第一就是延伸拓展业务,同时在业务的延伸拓展中,整合过去的优势资源,牢牢地围绕我们建材咨询的主营业务去拓展业务链和平台。

  第二就是人才攻坚。咨询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我们这个行当,用句俗话来描述就是电脑加人脑。电脑好解决,人脑里该装什么?通过人脑加工能提炼出什么?这是核心的东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掌握科学技术的人才是我们的第一资源,在这个情况下,第一要夯实人才输入渠道,要有源源不断的给我们提供高素质人才的高校、院所。第二通过锻炼、研究,提升院内人员加紧成才。第三积极利用外脑。咨询业是个开放共享的平台,必须积极地利用外脑来弥补我们知识的短板,技术团队的短板。

  第三是机制体制创新的攻坚。建材规划院建设于承前启后的历史时期,计划体制下的思维模式、工作方式在我们的文化传承层还是有影响的。新班子履职后第一项工作就是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在管理上,我们奉行对外市场化,对内企业化,理顺项目管理制度。在用人上,我们通过改革创造一些新的用人机制和体制,让有能力的年轻人挑大梁,放到重要位置上去培养,让他们定理想、树目标,同时提高待遇,提高幸福感、获得感,让他们有奔头。这样一条良性循环制度形成之后,能够助推我们打造一流的行业智库。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回首雄关漫道真如铁,感悟人间正道是沧桑,展望长风破浪会有时,在奔涌不息的产业发展长河中,建材规划院仍将不舍昼夜、一往无前。建材规划院的未来,必定更加美好。

责任编辑:单建庆
分享文章到:
0
浏览次数:
】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因特网信息服务:电信业务审批[2004]885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0406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4070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9990号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