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金属矿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
|||||
来源: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 | 发布时间:2017年01月11日|||||
摘要:
【中国建材信息总网】 非金属矿工业主要包括非金属矿勘探、采选和非金属矿加工制品业等。非金属矿产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支撑材料。“十二五”期间,我国非金属矿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
|||||
一、发展现状 非金属矿工业主要包括非金属矿勘探、采选和非金属矿加工制品业等。非金属矿产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支撑材料。“十二五”期间,我国非金属矿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产业集群发展加快 石墨、萤石、高岭土、菱镁矿、硅藻土、硅灰石、碳酸钙等重要非金属矿产,依托资源产地逐步形成一定规模的采选加工基地,产业向集群园区集中呈现明显发展趋势。“十二五”期间,形成了鹤岗、鸡西石墨、盱眙凹凸棒、梨树硅灰石、白山硅藻土、贺州碳酸钙、信阳珍珠岩、新余硅灰石、平江云母制品等产业集群生产基地。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贯彻国务院34号文件“去产能、调结构、增效益”,推动非金属矿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坚持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以优化产业结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应用为重点,大力发展非金属矿功能材料,创新提升非金属矿工业发展水平,促进非金属矿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发展。大力培育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广泛推广使用成熟、可靠的先进技术装备,强化产品开发、优化产品结构,全面推进行业技术进步与技术升级。 坚持协调发展。协调好产能规模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发展速度与结构、效益的关系,促进上下游产业间协同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加快发展环境友好型非金属矿产业,降低能耗和物耗,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使产业发展与自然相协调。 坚持突出重点。着重抓好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市场潜力大的重点矿种、重点产品和重点应用领域,引导优质要素向骨干企业配置,扶持和培育资源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推进产业快速发展。 坚持综合利用。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资源保护政策,合理开发利用非金属矿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开展共伴生资源及尾矿等低品位资源的综合高值利用,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三)主要目标 “十三五”期间,建立“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非金属矿产业体系,重点矿种的加工利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产业集聚的产业基地,非金属矿物功能材料产业初具规模。非金属矿工业升级换代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实现非金属矿大国向强国的战略转变。 专栏3 "十三五"非金属矿工业预期发展目标
四、发展重点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提高准入门槛。对生产企业从装备、技术、规模、安全、环保等方面提出准入条件,淘汰规模小、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 提升传统工业原辅材料品质。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提升传统工业原辅材料的品质,引导过剩产能供给侧减量和结构调整,达到与需求侧相适应的新水平,实现转型升级。 加大新产品开发。大力发展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配套的高性能非金属矿物功能材料,开发功能化和系列化产品,促进产品结构调整。 优化产业布局。在“十二五”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重点矿种区域特色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专栏4 重点发展产品
专栏5 重点矿种产业布局
(二)实施产业集群发展
加强资源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对于非金属矿资源丰富的地区,要尽快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要加大矿产资源整合力度,实行资源的集约化和规模化。 建设产业集群,提高行业集中度。根据资源特色,建设以非金属矿开发利用为基础的产业集群,形成从研究开发、产业化到规模发展的能力,构建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促进和示范引领行业发展。重点支持现有鹤岗和鸡西石墨、吉林白山硅藻土、吉林梨树硅灰石、江苏盱眙凹凸棒、辽宁建平膨润土等产业集群及浙江萤石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培育与扶持建设内蒙古阿拉善盟石墨、广西贺州碳酸钙、江西新余硅灰石、湖南湘潭海泡石、河北灵寿云母、湖南平江云母制品等产业集群。 (三)加快技术创新 完善研发体系。围绕重点矿种、产品、应用领域建立“产学研用”的研发体系,在骨干企业和产业集聚基地建立非金属矿行业技术研发中心,针对重要关键技术和装备进行攻关。 加强非金属矿物功能材料的基础研究、工程技术和应用技术研究,拓宽非金属矿功能材料的应用领域。 开发专用装备。加快开发大型化、自动化程度高的非金属矿专用设备和成套装备。
专栏6 技术创新重点
(四)加快绿色发展
支持非金属矿工业绿色清洁与节能生产应用,推进非金属矿采选业绿色改造,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加快尾矿的综合利用;在资源富集、管理创新能力强的地区,开展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水平。 (五)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结合国家“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非金属矿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重点支持非金属矿骨干大企业“走出去”,用好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建立稳定多元的矿产资源保障体系,走国际化发展之路。 (六)发展的重点领域 在提升传统非金属矿产品性能及应用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农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材料、节能环保、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的非金属矿物功能材料。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政策引导 加强非金属矿产业政策研究,制订和完善非金属矿产业政策,促进非金属矿产业政策与科技、金融、财税、资源和环保等政策衔接配合;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和保障措施;编制非金属矿优先发展目录、制定非金属矿功能材料、低品位矿石和尾矿废石综合利用的扶持政策。 (二)健全标准体系 不断完善行业产品标准体系、技术规范、检测方法和认证机制,细化产品标准;健全和强化生产过程的质量、环保、安全等标准和规范;在吸收和借鉴国际标准的基础上,加快非金属矿社团标准的研究制订,加快非金属矿物功能材料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快非金属矿“大数据”建设。 (三)强化资源保障 加强矿产资源勘查,重视战略性资源保护,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资源开发与利用;合理规划资源开发规模,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依法打击滥采乱挖,提高资源回采率,资源配置向优势企业倾斜;加大短缺资源地质勘查力度,增加资源供给。 (四)加强行业管理 制订和完善重点矿种行业准入条件,规范行业准入。建立健全行业统计监测体系,把握行业运行动态,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引导和规范产业有序发展。 在产业政策、发展规划、标准制订、技术研发、生产管理、信息交流、行业自律等方面,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引领、协调、服务的功能与作用,协助政府加强行业监管,提升行业发展水平。 |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文本、图片、LOGO、创意等版权归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请在两周内与本网联系,本网经核实后可立即将其撤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