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石材产业发展纪实 |
|||
来源:贵州日报 | 发布时间:2017年08月15日|||
摘要:
【中国建材信息总网】作为我省石材产业发展的集中区域之一,安顺石材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演绎着精彩的石头“财富传奇”。当2015年8月,第一届中国贵州(安顺)国际石材博览会举办,安顺石材迅速蹿红,成为黔中一颗耀眼的新星,汇聚了全国乃至世界的目光。在历经两届石博会之后,安顺石材逐渐走上国际舞台。如今,凭借天然石材资源,安顺强力推动石材产业系列化、规模化发展,着力打造西南石材产业聚集示范区。 |
|||
打造石材产业聚集示范区_安顺市石材产业发展纪实 群山为证。这里是喀斯特地貌集中区,莽莽群山见证着这里的发展传奇。如今,安顺这块曾经山石林立的土地,已蜕变成石材产业发展的热土,大山正转化为“财富”,为经济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源泉。 作为我省石材产业发展的集中区域之一,安顺石材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演绎着精彩的石头“财富传奇”。当2015年8月,第一届中国贵州(安顺)国际石材博览会举办,安顺石材迅速蹿红,成为黔中一颗耀眼的新星,汇聚了全国乃至世界的目光。在历经两届石博会之后,安顺石材逐渐走上国际舞台。如今,凭借天然石材资源,安顺强力推动石材产业系列化、规模化发展,着力打造西南石材产业聚集示范区。 石材产业强势崛起 贵阳向西100公里就是黔中腹地——安顺,这里风景别样:群山环绕,飞流直瀑。 曾几何时,受交通等制约,人们只能守着“金山”过穷日子。石材作为大自然留给这里人们的宝贵财富,一直艰难发展。安顺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安顺市石材产业发展从最初家庭作坊式生产,发展到目前集矿山开采、板材加工和石材产品异型加工等相关产业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其发展经历了起始阶段、缓慢发展、快速发展三个阶段。” 追溯安顺石材产业的发展历程,可上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那时,改革开放以后,百废待兴,各行各业开始大规模建设,为石材产业发展提供了市场。1980年紫云县建立了两个石材厂。上世纪90年代后期,受交通闭塞、文化观念等因素影响,石材企业受管理、技术装备、营销手段等方面短板制约,当地石材企业参与国内市场竞争的能力较弱,经营困难,多数企业难以维持,整体处于缓慢甚至停顿状态。 2010年,随着全国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东部地区石材资源的日趋枯竭和开发成本上升,石材产业由东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一些企业也转移内陆。安顺在这场石材“迁徙”中迎来机遇,以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家的目光,陆续有企业到安顺市投资兴业,晨春石业、水电九局等一批有实力的石材企业陆续建设投产,安顺石材产业再次起航,展现出全新的局面。 看准石材产业的发展前景,安顺市着力培育石材产业发展,在资源开发、产品加工、招商引资等方面加快步伐,市各县区也抢抓机遇,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引进具有竞争力的大企业,目前,已引进晨春石业、忠意石业、博吉板业一批有实力的石材企业,石材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并建设了镇宁石材产业园、西秀石材产业园、关岭自治县石材产业园、紫云自治县产业园等石材园区。 企业入驻后,开发了灰木纹、黑木纹、灰姑娘、灰太狼、杨柳青、米黄等系列产品,成就品质优异的石材产业品种,成为安顺踢开国际石材市场大门的“开路先锋”。 石材产业的发展,搭建石材合作交易平台至关重要,从2015年开始,贵州(安顺)国际石材博览会盛大启幕,每年一届的博览会,汇聚中外优质石材,搭建走出去、请进来的渠道。石材商、石材企业通过展会,实现了信息、技术、市场共享,扩大交易。通过平台,我省石材服务机构、石材企业与广东云浮、福建水头、山东莱州、四川北川、内蒙古镶黄旗、湖北麻城、广西贺州等13个重点石材产区,及云浮、水头等地石材博览会组织机构,建立了石材博览资源互换机制,实现合作共赢,凸显了平台是软实力、平台是竞争力、平台是推动产业发展“航空母舰”的重要作用。 随着一个个合作项目达成,引领安顺石材产业强势崛起,使其完成了一次次从低谷向高峰的蝶变,一首首与石头有关的“欢歌”响彻黔中大地。 如今,安顺拥有石材矿权36宗,开采能力达44.5万立方米/年,具有一定规模石材加工企业12家,总投资48.58亿元。2015年全年实现石材及相关产业工业总产值15.3亿元,工业增加值4亿元,同比增长7.8%,完成石材产量114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5%。 根据规划,未来5到10年,石材产业将成为安顺市重要支柱产业,黔中经济区最大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贵州省资源深加工百亿元产业加工基地,资源节约、生态环境友好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以及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石材开采、加工、制造、商贸的综合性产业集群。 目标确定,安顺市将利用我省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黔中经济区等有利条件和机遇,推进全市工业化,统筹布局各区县石材产业发展,将石材产业打造成黔中经济区的新兴、特色产业。 石材商机无限好 素有“石上江南”美誉的安顺,石材资源储量大、分布广、品种多、品质优,已初步探明饰面石材资源量约6.98亿立方米,主要分布于镇宁、紫云、关岭、普定等区县。由于产出层属海相化学沉积岩,受成岩、区域变质、接触变质作用和脆性断裂、塑性流变构造作用的影响,安顺石材品种多样,色泽丰富。饰面石材共有17个品种,其中,生物屑灰岩大理石11个品种分布范围广,主要有灰木纹、黑木纹、灰姑娘、灰太狼、杨柳青、米黄等。 丰富的石材资源,为安顺石材产业发展攒足了空间,也孕育了无限商机。安顺市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安顺的石材种类多、品质优异,加上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以及优惠的政策措施,为客商营造了良好的投资“沃土”。 从2014年以来,安顺市委、市政府组织石材企业到阿联酋、迪拜等国际展会上开展考察观摩和参展组展,积极走出去推介安顺石材,为跻身世界石材之列搭建打通渠道。今年3月6日至9日,安顺市12家石材企业组团参加第十七届中国(厦门)国际石材展览会,与全球2000多家石材企业同台展出。安顺品质优异、造型精美独特的石材亮相,“绽放”厦门,赢得广大客商的青睐。12家企业纷纷亮出拳头产品,以精美、质优、独特等优势“绽放”厦门,客商纷纷洽谈合作,为石材企业出山出海打通了通道。 一边走出去,一边请进来。安顺通过自身举办展会,将优秀的石材企业请进来。在安顺举办的第二届中国贵州(安顺)国际石博会中,该市成功邀请了来自英国、法国、美国、意大利、土耳其、阿联酋6个国家的驻华使领馆和驻华贸易机构代表及8个国家的16家境外企业参会参展。而国内参会的省区达到22个,国家、省、市、县四级石材协会达38个,86家省外著名石材生产、加工、贸易及石材机械制造企业参会参展。 随着石博会的举办,安顺这块“风水宝地”也逐渐被人们所熟知,投资商也对这块土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落地投资。统计数据显示,前两届石博会,共吸引来自英国、法国、美国、意大利等国家以及境内外参展企业及采购企业1500余家,累计签约项目2016个,金额达1005余亿元。贸易类项目签约总额达722.46亿元,其中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2.2亿美元。苏州金螳螂公司、中国电建集团等知名企业还与晨春石业、天韵石尚等多家石材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建立了互动机制。 外引内联,安顺做足石文章,不断搭建企业发展的大平台。作为我省石材博览会永久举办地,中国(安顺)石材城正释放出无限商机,该石材城由贵州西南石材有限公司开发运营,致力于打造成以本地资源为依托,融国际国内石材名优品种、商贸物流、仓储、配套产品等全部生产性服务业为一体的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石材专业交易集散市场;安顺各县区、贵州各地区石材企业的总部基地;集生产、工业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绿色生态化新型工业基地;集商贸会展、展示体验、研发设计、石文化创意、人才培训于一体的全国石材创新型示范基地。 该项目主要分为八大功能板块,分别为石材加工区、会展交易区、石材展示区、物流仓储区、创意设计区、配件配套区、文化体验区以及综合商务区。目前,项目一期核心区421.5亩加速建设,石材国际会展中心、石材展示区、中心广场、综合服务设施等基本建成。 根据介绍,中国(安顺)石材城还建设了中国石材矿权交易平台,为石材行业重点打造融资、融智、融服务的交易平台,将有效解决石矿企业融资、销售等问题,打通行业内外资本投资石材矿权的通道。同时,引导石矿企业规范经营,争取政策空间与支持,为石材行业赢得发展空间。 携带众多优势,中国(安顺)石材城成功“吸金揽银”。目前,厦门、南安等地企业纷纷落户,借助该平台实现新的发展。而安顺石材产业也将在企业不断发展中实现新的跨越,掀起石材产业发展新热潮。 石材聚集区渐行渐近 如今,安顺石材产业发展的步伐加快,为工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已然成为该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石材产业是喀斯特山区最有资源优势的产业,其附加值高,对经济发展贡献大,我们将把石材产业打造成安顺市一大新兴支柱产业。”安顺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陈应武说。 将石材产业打造成支柱性产业,安顺因势利导,依托资源禀赋,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努力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近年来,安顺率先在全省编制出台了《安顺市人民政府促进石材产业健康发展意见》、《安顺市石材产业聚集区发展规划》,同时,该市正确引导、制定出台系列政策措施,打出了石材产业发展的系列“组合拳”,使石材产业一路高歌猛进,让石材产业成为安顺一张闪亮的地方名片。 现在,随着石材产业园和实力较强的石材企业日益壮大,安顺石材产业逐渐走向规模化、集群化。 走进镇宁自治县石材产业园,机器轰鸣,火花四溅,一个个石材产业厂房拔地而起。这里聚集了省内大型的石材企业,建设了西南地区首屈一指的石材城,汇聚世界石材品种。 根据介绍,园区建成后,还将强力带动区域建筑、物流、金融、中介服务、餐饮、广告等相关产业发展,预计年产值将达60至80亿元。到2020年,园区石材商贸交易企业达300家,板材贸易量达到6000万平方米,贸易额达50亿元。 到2025年,园区石材加工能力达到7000万平方米,景观石、石雕石刻等达到200万件,石材产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 不只是镇宁,在西秀区、关岭自治县、紫云自治县等县区,石材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园区规模越来越大。依托园区载体,安顺引进及培育国内外核心骨干企业,提高区域石材产业集中度。利用各种形式的招商引资、投资合作活动,引进关联性大、带动能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当地中小企业转型,培育专业化特色突出的本土企业。引导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大集团分工协作、专业互补,建立专业配套协作的石材项目生产体系。 巍巍大山,壮美瀑布。如今的安顺,石材产业蓬勃发展力量越来越劲。 根据《安顺石材产业聚集区发展规划》,安顺充分利用天然石材资源,实现石材产业全方位、系列化、规模化发展,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石材产业聚集示范区,全国石材产业布局中新的增长极。力争到2018年全行业产值达到100亿元,石材产业体系建成,矿山、加工企业进入正常运营,配套设施不断完善,西南石材交易中心成为石材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竞争力显著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实现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到2020年,石材及相关产业产值达到200亿元,基本实现产业现代化,园区各项配套设施齐全,循环经济体系完善,装备水平和产品品种、档次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石材交易中心汇集国内外知名品种,建立起石材加工及应用的研发和设计中心,延伸产业链,为石材产品提供开采、加工、交易、设计、物流、机修、养护维修等一条龙的整体服务方案,具有直接面对终端市场的适应能力,石材产业实现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蓝图绘就,目标在前,安顺市的决策者们再一次清晰地看到: ——加快石材产业聚集示范区发展,有利于安顺市实施大扶贫战略,有效促进当地群众就业、脱贫。 ——有利于培育支柱产业,促进安顺经济快速发展。 ——有利于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引导石材企业向安顺集聚。 ——有利于优化全国石材产业布局,打造西南石材区域品牌。 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石材产业聚集示范区,安顺加速布局,构建“1中心2平台6园区”产业格局,形成强大的辐射带动效应。1中心即石材交易、集散专业市场中国(安顺)石材城;2平台指“中华·贵石网”、“西南地区石材第三方交易平台”安顺石材两大软实力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做到安顺石材“卖世界、买世界”;6园区指镇宁自治县、关岭自治县、西秀区、紫云自治县、普定县石材产业园和平坝区设备制造、维修与矿用配套产业园。 现在,站在新的发展坐标,安顺加速破题,奋力推动石材产业崛起,续写新的“点石成金”传奇。 |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文本、图片、LOGO、创意等版权归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请在两周内与本网联系,本网经核实后可立即将其撤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