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资讯
您当前所在位置:

建筑防水行业 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

来源:中国建筑防水协会  撰稿人: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17日 浏览:
摘要: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官网) 中国建材信息总网】按照联合会《关于各产业协会制定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建筑防水行业产业2017~2020年节能减排达标工作计划与实施方案》和《中国建筑防水协会节能减排和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工作汇报》内容,根据行业实际,制定本方案.....

  为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和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工作,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按照联合会《关于各产业协会制定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建筑防水行业产业2017~2020年节能减排达标工作计划与实施方案》和《中国建筑防水协会节能减排和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工作汇报》内容,根据行业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和意义

  在国家进一步强化环保治理、出台一系列环保政策的情况下,建筑防水行业也受到环保约束,特别是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高分子防水卷材、有机防水涂料的制造过程中的原材料储存、生产加工、运输等过程中都会产生一些环保问题。

  加大行业污染治理力度将有利于保护环境、提高行业生产技术水平、淘汰一批落后产能,优化产品结构,最终推动建筑防水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九大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严格实施环境保护制度,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实现建筑防水行业绿色发展、健康发展、持续发展。

  三、基本原则

  坚持以政府环保政策为导向,以促进行业发展为目标,以全行业参与为基础,以政策和环保标准为抓手,牢固树立环保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打好建筑防水行业污染防治攻坚战。

  四、实施目标

  (一)节能环保达标目标

  1.总目标

  通过召开环保会议、技术研讨、京津冀环保治理行动、环保标准的制定和实施,用3-5年的时间使建筑防水行业主产区企业全部实现环保达标。

  2.分年度目标

  2018-2019年,召开各类环保会议和技术研讨会议,制定行业专用的污染排放标准,夯实行业环保攻坚战基础。

  2019-2020年,在山东、辽宁、京津冀等实现行业企业环保达标。

  (二)去产能、淘汰落后目标

  1.去产能

  通过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技术装备标准和绿色建材产品标准,实现产能不增长。

  2.淘汰落后

  通过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技术装备标准和绿色建材产品标准,2018-2020年实现每年减少落后产品1000万平米以上。

  (三)结构调整转型目标

  1.发展绿色建材目标

  推动联盟企业在主要建筑防水材料生产、标准等方面实现绿色化。

  2.能源结构、燃料替代

  推动全行业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严禁使用煤炭能源。

  到2020年实现全面禁止使用煤炭能源,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80%以上。

  3.发展服务业目标

  推动行业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方面的突破(如产品耐久性研究),推动建立屋面系统评价、绿色防水材料评价、绿色工厂评价、标准化实验室评价等一系列服务项目,推动行业发展。

  (四)标准提升目标

  通过制定环保标准、绿色工厂评价标准、绿色防水材料评价标准、标准化实验室标准等系列标准,提高行业质量管理水平,提升产品性能指标,引领行业发展。

  开展标准“领跑者”评价,促进行业企业提升产品质量的热情,促进质量提升工作的落实。

  开展比对检验和标准化实验室评定,增强企业检验能力。

  五、重点工作

  (一)深入开展质量提升示范区创建工作。

  2018年,推动山东寿光建筑防水卷材质量提升示范区创建工作,动员当地党委和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建立质量提升示范创建工作长效机制,在示范区内开展相关质量提升工作,扩大示范效应,推动区内产业转型升级。

  1.推动示范区潍坊职业学院开创建筑防水职业技能教育工作,开展防水工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三年实现施工技术人员全覆盖,2018年培训人次1000人以上,提升企业施工技术水平。

  2.推动示范区生产技术装备升级,年内争取引进4条以上国际先进防水卷材产品生产线并投产,争取占到全国引进线的20%以上,实现示范区防水卷材引进线零的突破。

  3.推动在示范区内开展“标准化实验室”评定工作,2018年通过“标准化实验室”评定企业15家以上,提升企业实验室检测能力。

  4.将示范区设立为建筑防水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赛区,推动职业技能比赛,提升防水工职业素质。

  5.在示范区建立国家建筑防水检测中心寿光分中心,建立防水产品性能实验室和防水卷材耐根穿刺性能实验室,夯实示范区质量提升基础。并向当地政府申请承担相关质量监督和检查工作。

  6.依靠示范区党委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依据环保政策淘汰落后产能,实现对示范区内企业的规范、兼并和重组,用5年时间将现有企业数量由100家左右集中为30-40家,提高产区行业集中度到60%以上。

  7.在示范区召开建筑防水卷材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建设大会,年底组织召开全国建筑防水产品质量提升工作会议。

  (二)产品品质稳中有升

  2018年建筑防水卷材产品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0%左右。发挥行业联盟质量示范效应,16家联盟企业不生产低标和非标产品,开展联盟企业内部自律性监督抽查,质量抽查合格率不低于95%。

  (三)以标准升级引领质量提升,制定和修订相关标准

  按照突出安全、健康、环保和通用性要求的原则,开展涉及建筑防水卷材、建筑防水涂料及产品安全环保性能的技术标准制修订工作,2018年完成强制性国标《建筑防水卷材安全与通用技术规范》、《建筑防水涂料安全与通用技术规范》立项及全面开展编制工作。

  (四)鼓励开展企业标准“领跑者”评价活动

  在行业重点企业开展企业标准“领跑者”评价活动,推动5家以上重点企业制定和实施高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能够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接轨的企业或团体标准。

  选择一批自我声明标准高于国标和行标的生产企业,对其标准的核心指标进行评价比对,发布企业标准排行榜和“领跑者”名单。通过领跑者的引领激励和社会的公开监督,推动企业主动创新,实施高水平标准,以质量监督督促标准升级,以标准升级促质量提升。

  (五)继续有针对性地开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

  继续将建筑防水材料产品作为年度监督抽查工作的重点。一是突出重点区域,山东、河北、辽宁、江苏、浙江、河南、湖北、广东、甘肃、陕西等建筑防水材料生产企业较多的省份,要集中开展专项监督抽查工作。二是突出重点品种,将使用广泛、并实施生产许可管理的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预铺/湿铺防水卷材、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聚氯乙烯等防水卷材等作为抽查重点品种。

  (六)继续对建筑防水卷材产品生产许可获证企业开展专项监督检查。

  总结3年来“证后监督抽查活动”工作经验,总局继续组织地方质监部门、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中心、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等单位组成检查组,对产业聚集区中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60家(约占企业数量的5-6%)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实地检查获证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抽样检验获证产品。对检查发现的问题依法责令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建议发证部门依法处理。

  (七)继续开展“质检利剑”行动

  总局继续将建筑防水卷材列入2018年“质检利剑”行动重点产品,组织各地加大对无证生产、制假售假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突出重点地区,全面摸排线索,畅通群众举报渠道,严查彻办案件,保持严打严查的高压态势,有效净化建筑防水生产经营秩序。

  (八)开展比对检验和标准化实验室评定,增强企业检验能力

  为提高建筑防水卷材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工作有效性,加大事中、事后监管力度,提高各建筑防水卷材产品获证企业实验室的水平,2018年开展企业实验室比对活动,组织参与企业不少于150家。

  2018年完成不少于60家企业标准化实验室评定工作。

  (九)开展行业培训和大赛,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防水工、检验工等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全年组织不少于2次的国外专家来华培训活动,开展防水工培训活动不少于3场,开展行业培训师培训1场,促进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举办全国性建筑防水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组织不少于15个省市、350人参与职业技能大赛。组织行业企业参加2018年在拉脱维亚举行的“世界屋面青年冠军赛”的平屋面、坡屋面、瓦屋面等项目。通过比赛,在全行业树立“重视人才、注重技能、讲求实效、提升水平”的意识,提高建筑防水行业整体施工技术水平,推进行业技术进步。

  (十)引进先进生产装备,修订装备标准,促进行业装备升级

  2018年,通过国外考察和技术交流,促进行业内有需求的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生产线不少于15条,同时修订《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生产设备 通用技术条件》,提升生产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和关键指标,促进行业技术装备升级,打好质量提升基础工作。

  (十一)继续开展建筑防水行业质量提升万里行活动

  继续开展建筑防水行业质量提升万里行活动,针对产业聚集区重点企业开展活动,走访企业不少于15家。邀请行业及上下游单位、专业媒体参加,宣传质量提升工作成果,弘扬工匠精神,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宣传效果,更好地发挥社会和媒体监督作用。

  六、保障措施

  积极向工信部、市场监管局、住建部等建言献策,促进一系列行业政策的出台和实施。

  协会通过结合行业发展,制定行业污染治理发展规划,制定相关系列标准,推动政策和标准的落实。

  企业应根据国家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以及环保标准,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目标,最终实现环保达标。

中国建筑防水协会

2018年

责任编辑:单建庆
分享文章到:
0
浏览次数:
】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文本、图片、LOGO、创意等版权归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请在两周内与本网联系,本网经核实后可立即将其撤除。
京ICP证040699号-1
因特网信息服务:电信业务审批[2004]88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4070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9990号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