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资讯
您当前所在位置:

孙向远:创新思维模式 能动加强自律

促进建材行业经济效益稳增长

来源:中国建材信息总网,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官网)  撰稿人: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09日 浏览:
摘要:

【中国建材信息总网,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官网)】我们要坚持新的发展理念,明确新的定位和新的发展目标,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强全行业协调自律,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增效益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实现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创新思维模式 能动加强自律

促进建材行业经济效益稳增长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秘书长 孙向远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秘书长孙向远。中国建材信息总网 单建庆 摄

  各位代表:

  今年以来,全行业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行业整体价格和效益走势向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需要注意的是,价格和效益的稳定还面临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发展并不平衡、不充分仍然存在,无论是从需求还是效益来看,一些区域和产业的差距仍在继续扩大,去产能政策还没有得到完全落实,淘汰落后产能不落地,致使产能过剩掣肘着行业的健康发展。在倡导高质量发展的当下,仍有少数企业违规新建、批小建大、无证生产、低价倾销、不当竞争、错峰不停窑、不守行规行约,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已经成为建材行业健康发展的“拦路虎”,行业自律诚信体系建设亟待健全和完善。

  自律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建材行业推进协调自律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面对严峻的经济下行压力、中美贸易摩擦对经济建设的影响及行业对协调自律的迫切需求,我们召开全国建材行业协调自律促进经济效益稳增长推进大会,将通过对建材行业经济运行和稳增长情况的深入分析,通过对产能过剩背景下建材产品价值与价格关系的分析,以及对稳价格和稳增长的关系分析,正视在一些区域、产业中存在的量减价跌、行业效益两极分化,价值与价格脱节、成本构成与销售价格脱节的事实,面对行业“三期叠加”的业态,进一步明确在新形势下加强行业协调自律的重要意义,明确开展行业自律的重点工作和具体措施,组建行业自律的工作机构。在开发新需求、新产品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在提升现有企业的经济效益中,在充分发挥大企业、地方协会和专业协会的作用中,全面引入自律协调机制,进一步创新思维模式,能动加强自律,促进建材行业经济效益稳增长。

  一、建材行业主要产业主要产品价值与价格脱节、成本构成与销售价格脱节的分析

  在这里,首先对近10年来建材主要产业产品价格效益的走势与成本利润构成变化的情况,以及近3年来建材行业主要产业产品价格效益增降、成本增减与利润增长的情况作一个分析,从客观上来揭示行业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和开展行业协调自律的重要意义。

  (一)近10年建材行业主要产业主要产品价格走势与成本增长因素和经济效益的关联分析

  1.10年来建材产品出厂价格总体上升,但产业分化明显,多数产业仅小幅增长

  2009年~2018年,建材及非金属矿产品平均出厂价格波动上涨,2018年建材及非金属矿平均出厂价格指数114.5,比2009年上涨20.8%。10年间建材及非矿产品平均出厂价格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2011年~2016年建材及非金属矿平均出厂价格波动回落,至2016年降至10年间的最低点,仅为97.0,累计降幅为2.3%,产品价格严重偏离价值。另一个阶段是,2017年之后,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背景下,受宏观政策环境、生产要素变化及行业自律影响,建材及非金属矿出厂价格实现恢复性增长,两年累计涨幅10.5%。

  10年间建材各产业价格变化情况分化较大。大多数产业小幅增长,个别产业价格还在下降,建材行业价格主要靠少数产业支撑。

  2009年~2018年,建筑技术玻璃平均出厂价格波动下降,2018年价格指数为89.9,比2009年下降2.5%,且2010年,建筑技术玻璃出厂价格指数连续下行至2016年的83.4,虽然2017年、2018年有所恢复,但仍比2010年价格指数低10%以上。建筑卫生陶瓷、砖瓦和建筑砌块、防水建筑材料、隔热保温材料等产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10年间分别累计上涨7.2%、9.5%、6.0%、8.0%。但2011年~2018年,这些产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波动平稳,除砖瓦及建筑砌块出厂价格波动区间达到5%外,其他产业波动幅度均不足2.5%。

  建材出厂价格的上涨主要依靠水泥、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墙体材料等少数产业支撑,而且也都是2017年以来价格上涨带动。期间的价格波动与建材一样,大致分为2009年~2016年及2017年~2018年两个阶段。

  2009年~2018年,水泥行业出厂价格波动上涨,累计涨幅24.4%,其中2011年~2016年,波动下行,2016年跌至10年来的最低点,出厂价格指数仅82.4,2017年、2018年恢复性上涨18.1%,2018年水泥行业出厂价格指数达到122.1;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出厂价格2009年~2016年波动平稳,8年间涨幅仅3.0%,2017年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两年间价格上涨幅度达到32.8%;轻质建材、石灰石膏、建筑用石、非金属矿采选与加工等产业出厂价格指数均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这些产业的价格变化态势,尤其是2017年以来价格上涨是推动建材行业出厂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

  2.建材行业成本变化较为稳定,内控效果明显

  2009年~2018年,规模以上建材行业百元主营业务成本总体稳定,2009年~2016年有所增长,由2009年的83.6元涨至2016年的85.5元,2017年、2018年分别为84.6元、82.1元。其中,2017年、2018年费用总额分别为5.5元、5.7元,比2012年~2016年7.5元~7.8元出现明显下降,企业内控成本效果明显。

  建材主要产业中,水泥行业百元收入成本2015年达到近年较高水平,为86.4元,之后逐年下降,2018年仅为73.4元,达到10年来最低点,而同期价格水平达到10年来最高点,百元收入费用水平也有所下降。10年期间,水泥成本费用与出厂价格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2009年~2018年,每吨水泥成本费用上涨30.1%,吨水泥平均出厂价格累计上涨45.5%。2014年~2016年成本费用与价格差值较小,盈利空间较小,2017年以后均明显增加,且价格增幅大于成本费用增幅,利润空间有所加大。

  其他建材产业中,除混凝土与水泥制品成本费用水平仍然较高外,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砖瓦砌块、石材、防水材料等产业百元收入成本2017年以来均有所下降。

  3.10年间CPI连续上涨,跑赢工业产品价格

  2009年~2018年,我国居民消费指数持续上涨,累计上涨25.4%,大幅超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8.8%的上涨幅度,也高于冶金、煤炭、水泥等大宗商品同期出厂价格涨幅。2019年上半年我国居民消费指数同比增长2.2%。

  2009年~2018年,我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总体呈现上涨趋势,累计上涨8.8%,低于CPI涨幅。2014年~2016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进入“新常态”后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工业产品出厂价格连续下滑,3年间累计下降幅度8.3%。2017年以来,在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明显回升,两年累计涨幅达到10%。2019年上半年同比增长0.3%,有所放缓。

  冶金、煤炭、水泥产品出厂价格与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变化趋势一致,2009年~2018年,三种产品出厂价格总体呈现波动上涨态势。其中,冶金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累计上涨12.2%,煤炭及炼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累计上涨10.4%,水泥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累计上涨20.8%。2014年~2016年,冶金、煤炭、水泥价格均出现明显下降,冶金、煤炭价格降幅超过水泥产品价格降幅,2017年以后,三种产品出厂价格同比大幅上涨,其中冶金产品累计上涨28.0%,煤炭产品累计上涨41.9%,水泥产品累计上涨18.0%。2019年上半年,冶金出厂价格同比增长0.1%,煤炭同比增长3.6%,水泥同比增长6.8%。

  (二)近3年来建材行业主要产业价格增长、成本增减与利润增长分析

  1.盈利企业数量和利润总额,亏损企业数量和亏损额,各主要产业总的利润增减情况

  2017年以来,规模以上建材企业数量有所减少,企业亏损面有所扩大。2017年、2018年、2019年5月份,规模以上建材企业数量分别为3.23万家、3.17万家和3.05万家,企业亏损面分别为9.8%、11.7%、15.7%。从产业情况看,水泥、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砖瓦和建筑砌块、石灰石膏、平板玻璃等产业亏损面出现下降,其中水泥亏损面下降幅度最大,2018年比2017年下降5.8个百分点,比2016年下降11.6个百分点,其他产业企业亏损面不同程度地有所扩大。

  2017年及2018年,规模以上建材行业利润总额分别为3745亿元和3778亿元,分别增长9.0%和0.9%,亏损企业亏损额分别为202亿元和219亿元,2018年比2017年增加8.6%。但亏损企业平均亏损额出现下降,盈利企业平均利润上升,企业盈利水平进一步分化。从各产业情况看,2016年~2018年,除水泥、平板玻璃、防水建筑材料、卫生陶瓷等规模以上行业利润总额绝对数增加外,其他产业均呈现下降,而同期水泥、砖瓦建筑砌块、防水材料、黏土砂石、矿物纤维和复合材料或因效益好转、或因企业数量减少,企业亏损额出现下降。

  2.近年来部分产业规模缩减,行业生产与收入不匹配

  2016年之后,建材行业规模出现萎缩。2017年,规模以上建材行业营业收入5.2万亿元,2018年为4.3万亿元,下降18.1%。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建材行业营业收入2.2万亿元,同比下降0.7%。与之对应的规模以上建材行业增加值增速自2016年明显下降,2017年、2018年分别为1.9%、0.3%,多种产品产量有所下滑。

  通过比较2016年和2018年建材行业及主要产业的主要产品产量与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变化情况,建材产业分化明显。

  2018年,规模以上建材行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比2016年分别下降18.5%、增长10%。其中,规模以上水泥营业收入增长0.7%、利润增长198.1%,同期产量下降9.4%;平板玻璃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增长11.5%、100.7%,同期产量增长12.2%;防水材料行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增长16.1%、20.5%,同期产量增长36.4%,经济效益突出。水泥在建材行业中占比依然较大,扣除水泥行业,规模以上建材行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下降22.3%、23.4%。

  多个产业生产与效益指标的变化不匹配。2016年~2018年间,砖瓦和建筑砌块、黏土砂石开采、建筑用石、技术玻璃、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建筑陶瓷、隔热隔音材料等产业规模以上产品产量、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均明显下降,但有的产业三个指标下降比例不协调,如2018年规模以上玻璃纤维纱、玻璃纤维布产量比2016年下降4%,但营业收入和利润分别下降40.3%和9.3%。隔热隔音材料产量大幅增长,收入、利润则下降。

  也有产业通过转型发展实现突破。如规模以上卫生陶瓷产量2018年比2016年下降0.9%,但同期营收和利润分别增长1.80%和11.92%。

  3.今年以来各主要产业经营情况,即生产量、价格、成本、利润增减情况

  ①建材行业生产总体平稳

  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全国水泥产量10.4亿吨,同比增长6.8%,增速比1月~5月下降0.3个百分点,平板玻璃产量4.6亿重量箱,同比增长6.8%,增速比1月~5月增加0.8个百分点;监测的其他建材主要产品中,高岭土、大理石和花岗石板材、夹层玻璃产量同比下降,水泥排水管、水泥压力管、石灰石、石灰、石膏板、萤石产量同比增长速度与1月~5月相比有所加快,商品混凝土、钢化玻璃、中空玻璃、玻璃纤维纱、陶瓷砖、卫生陶瓷、砖瓦等产品产量增速比1月~5月有所放缓。

  ②建材及非金属矿产品出厂价格企稳波动

  第一季度建材及非金属矿产品出厂价格连续下降,第二季度企稳。6月份建材及非金属矿出厂价格指数为113.5,第二季度平均比第一季度回落0.5%。上半年建材及非金属矿平均出厂价格比上年同期仍高3.8%,但增长幅度持续收窄。建材重点产品中,水泥产品价格呈现回落,上半年累计降幅4.7%,上半年平均价格比上年同期高5.8%,平板玻璃价格2月份连续下滑,6月份有所反弹,上半年累计降幅3.1%,上半年平均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9.6%。

  ③建材行业经济效益增长平稳

  今年1月~5月,规模以上建材行业营业收入1.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实际下降1.6%,利润总额1507.5亿元,同比实际增长1.8%。其中,水泥行业营业收入3666亿元,同比实际增长10.2%,利润总额650亿元,同比增长26.2%;平板玻璃行业营业收入328.6亿元,同比增长7.5%,利润总额45.1亿元,同比实际下降23.1%。其他主要产业中,除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特种玻璃行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增长,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利润总额微幅增长外,其他行业均出现下降。

  通过对近10年和近3年行业经济运行状况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以下问题:

  1.建材产品成本构成和销售价格变化存在异常,不符合客观规律

  近10年来,建材行业科技不断进步,能耗水平、管理能力、生产工艺、用工效率等均得到大幅度提高,本应成本降低,利润拉升,但数据显示成本与价格并未成正比变化,科技进步所带来的成本控制基本被上游产业挤压殆尽,建材产品价值与价格存在明显脱节。其次,也要看到销售价格的变化受供需关系的影响较大,产能的严重过剩也导致长时间供大于求,因此去产能依旧是主要矛盾。

  2.产业、地区、企业之间存在不平衡发展的矛盾

  行业利润主要集中在水泥制品、墙材等个别产业,其他产业由于基数和集中度等问题,利润贡献较小,产业间发展失衡,区域发展并不平衡。无论从需求还是效益水平来看,区域的差距继续扩大,尤其是东北、内蒙古等地区水泥企业依旧处于亏损或亏损边缘。集中度较高的产业整体盈利较好,分散型产业亏损面加大,企业盈利水平进一步分化。

  3.新的增长点不足,转型升级进入瓶颈期

  销售价格和利润支撑点依旧在传统行业,新兴产业贡献值较少,新的行业经济增长点依旧不够突显,行业仍然处于新旧产业青黄不接的时期。近年来,全行业不断倡导转型升级,但转型升级效果呈现缓慢,转型发展依然不够充分,产业间、区域间、企业间在创新发展方面分化明显,行业转型升级进入瓶颈期。

  主要建材产品生产价值与价格脱节,成本构成增长与销售价格脱节的原因主要是:

  1.新旧动能转换不足,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青黄不接

  多年来,建材产品发展单一、结构不合理、资源利用效率低,严重影响了行业新的增长和持久发展。在传统产业增量到达顶峰、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仅依靠单一的投资拉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问题。单一产品呈现供大于求、价格透明、竞争激烈的局面,导致销售价格与成本价格拉不开差距,利润薄弱,无法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这也凸显出新旧动能转换乏力,传统建材企业没有开发出新产品、新需求,导致产品附加值偏低。发展建材服务业还没有真正迈上轨道,新兴产业发展力量薄弱,未能形成行业新力量,行业“走出去”发展还没有破局,迫切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以适应新业态、壮大新产业、培育新产品、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

  2.产能严重过剩依旧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矛盾

  当前,建材行业最突出的矛盾仍然是产能严重过剩,尤其是北方地区需求大幅下降、产能过剩持续加剧,泛东北地区产能利用率不足50%。国办发〔2016〕34号文件明确提出严禁新增产能,但一些地方和企业在执行产能置换的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的行为,如批小建大、将落后产能或已长期关停的无效产能用于置换,导致有效产能继续增加、市场无序竞争时有加剧、行业效益不稳定因素增加。近两年,除被环保巡视责令关停和因搬迁被关停的少数生产线外,真正淘汰的落后产能很少。目前,化解产能过剩只在错峰生产、限产、去产量的层面展开,实质的去产能没有多大进展。

  3.政策转换和延伸缺乏持续动力和创新举措

  国办发〔2016〕34号文件发布以来,在联合会和各地方协会的促进和协调下,各地相继出台了去产能的文件,但多是宏观性的、政策性的文件,具有实质性去产能措施的很少,对政策的转换和延伸缺乏持续的动力和创新举措,进程缓慢或根本没有进展,还没有真正落实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我们的省级协会多数没有给当地政府提出一个真正可行的去产能建议方案,缺少持续动力或创新举措。

  4.行业创新发展不足,补短板进度缓慢

  一是发展方式创新不足。针对行业发展不充分的矛盾十分突出、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十分突出的状况,补上发展建材服务业、促进新兴产业、引导行业“走出去”发展的短板存在不足。二是科技创新不足。未能将标准打造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载体,引领空白、短缺、高端、跨界发展的产品;科技创新缺乏顶层设计,研发工作基本还是对国外技术的完善提升,在基础理论上的突破存在不足。三是经营模式创新不足。单打独斗的产品买卖模式,使市场竞争越发激烈,未能在同行或跨行的交流过程中吸收先进的管理经验,改变传统经营模式;未能创新体制,形成不拘一格的管理、产能、销售、股权等合作平台,通过市场化手段提高行业集中度。四是思维模式创新不足。近年来,行业效益的好转主要来自行业自律、错峰生产等限产措施,在行业大企业的率领下,行业自律意识已经广泛普及并深入实践,体现了大多数企业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感,但仍存在部分企业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思维僵化、一意孤行,不执行或不严格执行去产能和错峰生产政策,恶意破坏市场竞争环境,扰乱市场竞争秩序的行为。

  5.缺乏系统的动态监测和预警机制

  我们的信息收集和分析工作虽然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对市场的动态监测和预警功能,相对来讲还不够系统和完善,不能实时地掌握和反应市场变化情况,做到预警、预测、预研、预判。在发挥行业大数据库作用,提供更多分析服务产品,加强预警信息服务,引导企业投资和资本合理流动,动态监测企业生产、库存水平和需求水平,及时发现问题,掌握反应市场变化的情况,为企业制定营销策略提供有效的引导和支撑方面还存在不足。

  6.有效地运用行业文化引导行业责任意识不够

  行业无序竞争是行业缺乏灵魂的表现,是违规企业缺乏行业责任和社会责任的表现,我们要将“举创新提升超越引领纲,铸爱党爱国敬业爱岗魂,立企业强寓行业兴盛本,树诚信和谐公平竞争德,筑美丽建材员工富裕梦”的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建设融为一体,做好顶层设计,明确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落实推进措施,确保行业文化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开展行业协调自律是推动增加新需求、提升经营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客观需要

  (一)深刻认识行业协调自律的重要意义

  加强行业自律的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行业企业和公众社会翘首以盼。建材行业的自律建设,是行业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中国建材联合会针对建材行业产能过剩的状况,为促进建材行业去产能、补短板,有效推进结构调整,进一步理顺建材产品价值与价格的关系,理顺稳价格和稳增长的关系,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在汇集行业、企业意见的基础上,搭建以联合会为主导,各专业协会、地方协会联手合作,会员企业积极参与的全国建材行业协调自律的工作平台。

  协调自律既是行业发展和治理不可缺少的手段,又是联合会主动作为的切入点。充分体现了联合会作为沟通政府主管部门、行业、企业和市场的桥梁与纽带的作用。联合会作为社会多元利益的协调机构,是规范行业行为、开展行业服务、保障公平竞争的社会组织,组织行业协调自律是联合会的一个重要工作领域。我们要以党和政府关于建材工业发展的方针政策为指导,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以促进建材事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促进行业、企业加强诚信,恪守职业道德;完善自律机制,协调行业关系;提供行业服务,建立沟通渠道;维护会员权益,促进共同发展;组织行业、企业有效应对当前的形势;面对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的业态,开展行业自律,靠行业组织起来的力量,解决行业发展和治理工作中的问题。

  (二)进一步明确现阶段行业自律的重点

  加强行业自律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针对行业在去产能、补短板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明确行业自律工作的定位,坚持行业自律的正确取向,落实行业自律的基本原则,要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1.能动认识自律,提高自律意识,制止无序跌价

  通过对近10年和近3年行业经济运行数据的分析,我们需要能动认识自律。目前我国建材产品价值和价格存在严重脱节,在各项制造成本上升的同时,销售价格并未同步得到提升,究其根源,就在于传统业态产销模式下,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缺乏产品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和差异化经营思路。为此,我们一是要坚持提高产品质量等级。要潜心专研核心技术,塑造全产业链精品,把实业做实、把技术做尖、把产品做优、把品牌做强,满足市场高质量发展需求,提供更多的差异化选择,提升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二是要改善经营管理水平,避免消极跌价行为。要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优化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开拓产品应用的新领域,丰富产品结构,增加产品附加值;主动增加服务内容,稳住价格局面,从单一的产品供应商向综合类建材服务商转变。三是加快发展新兴产业,使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支撑在新领域、新产品、新需求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建材服务业,做到建材制造业与建材服务业并举;加快“走出去”发展,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新的空间。要补齐行业发展的短板,发掘建材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传统行业的附加值,形成新的发展格局。

  2.能动改变自律,坚持科技创新,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是行业发展永恒的主题。面对当前建材行业面临着产能严重过剩和同质化竞争激烈的环境,我们要坚持创新发展的理念,通过行业自律平台,吸收和转化先进科研成果,借鉴“两个二代”研发经验,创新技术,提高质量,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全行业要抓住新一轮技术变革和产业变革机遇,不断开发新模式、新业态、新机制、新需求、新技术、新产品,助力新旧动能转换和行业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我们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推动更多产能过剩行业加快出清。要进一步制定淘汰落后产能的具体标准,尤其要细化环保标准和能耗标准,作为淘汰落后产能的主要依据和抓手。

  3.能动运用自律,向高质低耗、降本增效企业学习对标

  提高建材行业发展质量,降低行业综合能耗,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已经成为新时代建材人的主题。我们要组织全行业学习对标先进企业,复制推广优秀企业的经验和做法。在高质低耗、降本增效方面,构建高品质产业链,通过提升装备技术和加强科研成果转化,提高生产能效,加强危废利用,减少污染排放,降低生产成本。对标先进企业在技改创新、整合产业链等方面的举措,充分发挥骨干企业在行业中的影响力,营造优中选优的对标氛围,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产品品质,实现价值链升级,增加有效供给,提高全产业链的质量和效率。

  4.能动扩展自律,推进节能减排,确保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衡

  打好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攻坚战,要从资源粗犷型发展转变为绿色环保型发展,形成可循环、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我们要不断提升建材环保治理技术,引导并加强建材生产企业和科技研发单位间的合作,强化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加大环保治理,加大环保技术、装备的研发投入。要不断提升节能减排和环保排放标准的水平,提升有关标准的指标,并扩大能耗限额标准的产业范围,促使一批能耗、环保、安全、技术达不到标准和生产不合格产品或淘汰类产能依法依规关停退出。要加快推进绿色建材、建材新兴产业和建材服务业等低能耗、低排放、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从整体上降低建材行业的能耗和排放水平。

  三、创新自律内涵,形成多管齐下自律新局面

  目前建材行业面对的所有矛盾其主要根由是产能严重过剩,新的需求开发不足,企业经济增长路径窄。因此要依靠创新,依靠动能转换,依靠新的政策改变现状、扭转困局。坚持把去产能、淘汰落后作为转型升级、优化结构、稳增长的根本前提。在坚决遏制产能新增,严格产能置换政策,反对产能异地置换的同时,推动靠政策、靠政府推进实施,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结构布局优化。

  1.细化延伸产业政策,加快淘汰落后,落实产能自律

  国办发〔2016〕34号文件下发以来,各地方政府出台了一些遏制新增产能、限产、错峰生产的规定和措施,但是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一些治标办法的局限性和时效性也日益显现。为此,我们必须创新转换政策,要推动地方政府进一步出台淘汰落后产能的标准,明确淘汰的指标。同时积极争取将已拟定的淘汰落后产能政策取得政府部门的认可,使建材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破开僵局。一是完善细化淘汰落后产能标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明确淘汰落后产能的方向和依据,通过完善细化综合标准,精准聚焦,严格标准实施监管、强化执法,使达不到标准的产能依法依规淘汰关闭。二是修订产能减量置换的比例,取消异地置换。建议由现有的重点区域置换比例1.5:1修改为2:1;一般区域置换比例1.25:1修改为1.5:1,并建议政府部门在出台的产能置换办法中取消异地置换政策。三是加大对现行产能置换政策执行的监督力度。在现有对跨省产能置换指标进行行业协会听证制度的基础上,扩大到所有产能置换指标进行行业听证的制度,凡不履行听证制度的,建成后不发生产许可证,加强对新增产能的监督和控制。四是修订现行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各大企业充分利用自律平台反映政策诉求,以自律平台为起点,联合各业务部门、产业协会,争取将诉求的有关内容列入产业结构调整目录。

  2.创新试点平台公司,落实经营体制与方式的自律

  目前,部分地区水泥企业设立的水泥结构调整创新试点平台公司,是建材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实践,是探索市场化去产能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也是加强行业自律的有效载体。各级行业协会和大企业应借鉴和参考他们的经验,在协会的组织下,首先是共同经营,按政策和市场需求组织错峰生产,在市场对标中提升发展能力和水平。其次是在平台公司运行的基础上,引导条件成熟的试点公司和平台,加快建立去产能专项基金,全面引导落后产能退出。同时要鼓励和推进股权整合、兼并重组,创建本产业去产能工作新格局。

  3.发挥大企业集团的带动作用,做到引领自律

  实践表明,去产能工作不仅需要政策驱动,还需要行业内大企业的率先垂范、示范引领。在总结水泥协会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各产业协会应进一步制定本产业淘汰落后产能的标准,并引导大企业对号入座,率先确定淘汰自身落后产能的具体指标,并向产业协会备案,同时接受企业间的相互检查。联合会和各产业协会要分别组织行业内产能过剩的大企业,召开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经验交流座谈会,推广先进的经验和理念,研讨交流去产能、淘汰落后产能的具体措施,推动大企业通过自己的行动,优化其所在区域内产业布局和规模结构。

  各位代表,加强行业自律工作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是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我们要在认真学习和落实国办发〔2016〕34号文件,国家有关部门关于去产能、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规定基础上,认真执行《价格法》《反垄断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共同规范市场行为;要充分发挥行业自律在遏制产能新增、淘汰落后产能方面的作用,实现产业结构布局优化;将自律机制引入到政策的落实和进一步的延伸、转换中,引入到遏制新增产能、限产、错峰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引入到企业在经营体制与方式、产权结构与股权改革的突破中,引入到淘汰落后产能标准的制定中;要不断完善行业自律公约、加强价值观引导,根据行业发展的新形势、行业治理的新要求,不断丰富和发展行业自律体系,重视自律的奖惩并用,提升自律的影响力,创新行业自律活动方式,充分发挥自律效力,有效地引导会员企业通过加强自律,维护行业、企业的形象。

  我们要坚持新的发展理念,明确新的定位和新的发展目标,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强全行业协调自律,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增效益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实现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单建庆
分享文章到:
0
浏览次数:
】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文本、图片、LOGO、创意等版权归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请在两周内与本网联系,本网经核实后可立即将其撤除。
京ICP证040699号-1
因特网信息服务:电信业务审批[2004]88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4070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9990号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