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资讯
您当前所在位置:

财会学习杂志·经济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来源:作者:苏利平 汪吉清 单建庆,中国建材信息总网,财会学习 2019年23期  撰稿人: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26日 浏览:
摘要:

分享经济发展到当下阶段,社会资本在分享经济中的爆发式增长,也带来了社会承载力能力等问题。此外,由于分享经济参与者的份额越来越多,平台数据的积累和开发已经成为分享经济的庞大的副产品,未来随着分享平台的吞并与整合,可能会导致超级大数据壁垒,从而形成新的行业垄断。随着分享经济在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广泛和深入,这些分享经济增长过程中的问题,急需在把握其运营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逐步解决。

分享经济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及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分享经济迅猛发展。它革新了经济组织方式,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组织合作关系,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分享经济的兴起,正在深刻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消费理念和就业模式。在中国,从交通出行到知识创新,从生活服务到生产制造,也正掀起一场全面参与的分享经济发展热潮,中国已成为全球分享经济创新发展的梦想舞台。

  分享经济时代的来临,展示出了新经济的巨大活力,不仅在交易模式的创新方面有了新突破,还稳步提高了经济运行效率,并通过互联网上的反复博弈破除了信任障碍,提升了社会整体信用水平。同时,分享经济还使得就业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革,让劳动者拥有更多的工作和生活自由,增强了经济发展和谐指数。然而,另一方面,各领域的经济飞速发展,对传统行业造成了颠覆与竞争。分享经济发展到当下阶段,社会资本在分享经济中的爆发式增长,也带来了社会承载力能力等问题。此外,由于分享经济参与者的份额越来越多,平台数据的积累和开发已经成为分享经济的庞大的副产品,未来随着分享平台的吞并与整合,可能会导致超级大数据壁垒,从而形成新的行业垄断。随着分享经济在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广泛和深入,这些分享经济增长过程中的问题,急需在把握其运营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逐步解决。

  本文正是基于此背景下,在对分享经济与监管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对分享经济进行监管的意见和建议,以此达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从而更快更好的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根本政策目标。

  一、关于分享经济的由来

  1978年,美国学者马库斯·费尔逊和乔·L·斯佩思在《社区结构与协同消费:一种日常活动的方法》一文中提出了“协同消费概念”。1984年,美国经济学家马丁·劳伦斯·威茨曼出版了一本书,书名就是《分享经济》,他在书中提出了分享经济理论。

  在国内,分享经济的提出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学家李炳炎教授在《社会主义成本范畴初探》(1981年)和《劳动报酬不构成产品成本的内容》(1982年)两篇文章中,在国内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分享经济理论。其核心观点主要是基于微观企业行为,在分配领域中探寻经济动力不足背后的因素,倡导建立一种新的利益分享制度和财税政策。通过新的经济刺激机制,达到消除传统利益矛盾,解决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

  二、分享经济的基本理论

  分享经济,又称共享经济,是指拥有闲置资源的主体以获得一定经济报酬为主要目的,临时性转让资源使用权给他人,通过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来获取收益并创造新的价值,从而实现双方互利共赢。分享经济不仅是一种新的消费模式,更是一种实现供需高效匹配的新型资源配置方式,是一种新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分享经济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基于社会化平台的模式下将海量分散和闲置的资源协同整合并加以复用,以滿足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复杂化的经济活动需求,“使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所强调的核心理念。分享经济是适应新时期信息化社会发展的新理念,是实现经济资源与社会价值创新的新形态,是衔接社会供需最优化的资源配置方式,真正有效的实现了“人尽其能,物尽其用”。

  对分享经济而言,并不是只有个人分享的实践,才算分享经济。因为个人分享知识目前阶段的主流,未来很快会出现企业间分享,以及更广泛的分享方式。简要的概括,从供需方主体类型来看,分享经济可以分为四种基本的商业范式:C2C(个人对个人)、C2B (个人对企业)、B2B (企业对企业)、B2C(企业对个人)。(见表1)

  近年来,国内分享经济平台企业迅速成长,据新华社报道,2015年中国分享经济及其相关衍生品市场的经济规模高达1.95万亿元,2016年,中国分享经济市场交易份额约为3.45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分享经济融资规模约为0.17万亿元,同比增长130%。分享经济的发展增速已远超传统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数据显示,分享经济各领域代表性企业的参与人数急剧上涨,参与分享经济活动的人数超过6亿人,同比上年增加1亿人左右;分享经济提供服务者人数约为6000万人,同比上年增加1000万人;分享经济平台的就业人数约为585万人,同比上年增加85万人。预计在未来五年,我国分享经济平均增长率将超过40%,分享经济将会是我国经济新的突破口和增长点。(1)

  分享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正不断向人们展示着自身的优越性和创造性,它不仅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为很多企业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从之前的生根发芽到如今蓬勃发展,分享经济已逐渐成为主流。

  三、分享经济主要特征

  (一)准公共物品

  在传统经济模式下,人们往往是通过商家提供或者是熟人朋友的推荐而得到商品的信息,而基于互联网技术平台的分享经济模式,供求双方都能通过社会化交易平台分享自己的私人物品,同时实时的获取到符合自己要求的商品交易信息,这一方面降低了双方的交易成本,同时还提高了交易质量,有利于双方福利的增加。分享物品的供给者要在低价使用中获利,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提高物品的分享频率,进而也意味着分享物品的需求具有普遍性。一般地,那些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准公共物品往往有很大的需求,因此也更适应于分享经济模式。

  (二)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

  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是分享经济产生的基础,也是其最为显著的一个特征。这种产权观是分享经济不同于以往任何经济模式的差别所在。在以往经济模式中,你使用,你就有所有权,但分享经济模式导致权属关系产生了新的变化。使用而不占有,这种形式打破了私人物品一直以来排他性和竞争性的属性,使得私人物品也可以在消费者中以个人对个人的形式被分享。在物品权属上,分享经济中的产品或服务不是被固定使用者独享,而是通过全社会共享,以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例如,共享单车公司拥有单车的所有权,并通过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将单车的使用权让渡给全社会所有消费者,为广大民众提供了出行便捷。产权的分离,一方面使大众消费变得愈加灵活,另一方面也缩减了许多不必要的物质生产。

  四、分享经济的基本形式

  (一)传统租赁方式

  传统的租赁具有两个特征:出租物价值相对较高;出租期限相对较长。对于使用方而言,一次性购买出租商品花费太大,租用能缓解资金压力;对于出租方而言,为了降低风险,一般都会把出租商品按一定的期限出租。比如工业设备,比如厂房住房等,都是少则几万,多则上亿的大件,这些都是早期分享经济的基本形式。在传统商业认知里,分享经济和租赁经济基本是一回事,从上亿的设备租赁到一元一次的单车共享,中间的跨度就是现代商业的更新升级。

  (二)互联网平台模式

  在“互联网+”时代,一切离开了互联网平台的商业模式,在营销效率、发展成果等方面都会大打折扣,分享经济模式的发展壮大正是依托于互联网平台模式。正是因为有了互联网尤其是智能终端的迅速普及,使得海量的供给方与需求方得以迅速建立联系,从而为分享经济模式的成熟创造了有利条件。

  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主流趋势,人们越来越依赖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也在极大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通过互联网平台将分享经济的参与者连接起来,提供高效又便捷的技术支持、信息服务和信用保障,同时也为分享经济的顺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多元跨界合作模式

  随着丰腴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拥有的商品数量越来越多。而随着城市聚集效应的不断深化,生活在城市的人们面对着越来越稀缺的资源。分享经济的一大特点,让个人通过共享自己的闲置资源从原本单纯的消费者,成为更深入地参与经济活动的服务提供者,让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身份属性,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元。

  多元跨界与生态化持续进行,分享经济表面是一种产品的介入,但实际上这个平台一旦形成,平台上会聚集大量的客户和信息,那么依托这样的客户和信息进行二次开发,只要它的内容和产品提供到位,可能会得到一个本质的改变。企业做多元跨界生态,这个生态并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绿色环保企业,它是自身能引申出一些新的市场、新的领域以及新的产品的企业,自己能够创造生命力,完全符合分享经济的内涵要点。而依托于这样一个平台来实现多元跨界分享,这也是我们分享经济未来一个大的发展趋势,这种分享是一种更高级方式的分享,这对于打破传统企业的边界,突破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和关系,将会起到革命性的变革。

  分享的空间会不断扩展,分享的对象也会不断增加。高端的一些设备,轿车行李寄存空间等等,它在商业模式上和技术上有了突破以后都有可能会推行。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的分享离高科技也不会太远。分享空间不断扩展背后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变化就是分享领域的扩增。我们现在的分享大多数的分享仍然在消费领域,在个人的闲置资源领域,我们未来的分享会向一个更广的领域,不仅是产品在更新,还会有更广的领域产生的新变化。可以预计在未来,包括企业的闲置资源,包括政府和公共资源,我们城市的一些资源,设定目标逐步推进,减少闲置资源,达到一种全社会的多元跨界合作分享。

  五、我国分享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及存在问题

  (一)我国分享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社会上大量分散和碎片化的剩余资源,由于信息不对称等技术原因导致供需匹配效率低而长期闲置。而分享经济的本质就是通过共享,整合闲散资源,盘活存量经济,来调节社会供需平衡。它通过对海量的、闲散的各类资源进行高效整合,然后再将这些高效整合好的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高效配置,让其效用最大化,从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分享经济的出现,解决了社会资源盈余问题,通过移动互联网及线上支付平台,将剩余经济统筹整合到社会化平台,使得海量社会闲置资源得以复用,通过与他人的分享减少了资源浪费,从而提升了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分享经济与传统产业运行环境不同,它无需额外增加新的投入来刺激经济增长,它所做的是对现有社会资源的合理再分配,通过最优化配置供给方和需求方,从而提高全社会的经济运行效率。分享经济的出现为中国实现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动力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分享经济能够吸纳结构性调整过程中大量冗余的人力资源,以一种更灵活自由的方式,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分享经济无须繁琐的流程和很高的就业门槛,让人们可以自由随性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生活,也可以随时按照自己的意愿进入或退出社会生产过程,减轻了个人对社会的依赖,同时还激发了全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2)

  (二)我国分享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增添社会管理成本

  通过“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在市场的投放和推广,可以看出分享经济在发展初期阶段普遍存在运营跟不上推广速度的现象。企业运营团队在打造品牌形象和营销手段上投入了过量的资源和精力,忽视了产品的服务质量和企业的运营效率,使用者在达到一定规模后由于用户体验不佳而大幅降低,给企业前期投放的大量资源造成了浪费,同时也给社會管理秩序造成影响,增添了社会管理成本。比如共享单车的乱停乱放,带来了道路安全问题,也给监管部门带来了监管压力。

  由于分享经济模式下产品与服务的供给方通常可能有不确定因素,特别是当前处于分享经济的风口期,诸多领域都相继涌入且还尚处于探索阶段,尽管平台应用上设置了相应审核及投诉机制,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体系及安全性还没有达到流程化、标准化的要求,各方面的运营情况仍存在不足和隐患。分享经济的过度营销、野蛮生长,给社会管理带来了巨大压力。

  (2)与传统经济的冲突

  分享经济作为一场行业变革,正在深刻的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消费方式,因此也带来了与传统经济的矛盾和冲突。由于分享经济具有突出的成本优势和全新的商业模式,传统行业中某些既定的商业模式和收入来源会随着分享经济企业的崛起而受到严重威胁,这使得相关领域的传统企业面临一定的竞争压力,从而对分享经济的发展进行阻挠和压制。

  分享经济动摇了原来传统经济下的社会分工与结构体系,以其高效精准的供需匹配使得传统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分享经济快速扩张的态势,给传统经济的商业逻辑和经济秩序带来了冲击,特别是在一些具有垄断性质的行业,改变了原有的行业竞争态势,直接引发了经济利益的重新分配,因而激发了分享经济与传统经济的矛盾。分享经济与传统经济比较典型的竞争冲突是在交通和住宿行业。

  由于分享经济发展迅速,很多行业还没有明确是否合法化,更不用说行业发展是否正规化的问题。在这个期间内,分享经济实际上是规避了行业正规经营下应承担的税收及社保义务,这对传统经济的从业者构成了不正当竞争,对正规经营下传统经济从业者利益造成了冲击,从而进一步加剧了两者的矛盾冲突。

  (3)隐私和数据安全问题

  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分享经济模式,通过搜集大量的用户信息,形成了庞大的数据积累,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有效利用,使得海量的供给方与需求方得以迅速建立联系,因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一些共享平台超限度的大规模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技术手段对大数据进行分析,从而窃取到消费者的个人隐私,这就给参与分享经济活动的消费者带来了人身和财产的安全隐患。这些社会化共享平台上汇集的大量用户的个人信息,记录了消费者的生活和消费常态,一旦泄露,就可以通过破解数据从而掌握到消费者的经济情况,损害了用户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更为严重的是,不法分子还能利用个人信息和隐私数据等实施诈骗活动,从而给社会和个人带来巨大损失。

  分享经济活动中的支付活动是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的,支付平台和网络安全的漏洞将会给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带来巨大威胁。大数据时代,这类平台收集储存的大量用户信息,如果得不到监管部门严格的安全标准监管和高等级保障,一旦被网络黑客对支付交易系统进行攻击,个人的财产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一些不法共享平台通过倒卖信息而非法获利,如果访问不受限制,这些信息的流向将难以掌握,很可能危及到国家的公共安全。

  六、积极制定配套制度及指导意见

  在宏观政策方面,随着从2015年中央文件中首次出现“发展分享经济”概念,并指明发展分享经济对我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到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促进和支持分享经济发展,进一步提出分享经济对实施“互联网+”行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实体经济的整体竞争力的推动作用;再到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分享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意见》,明确表示要避免用旧办法管制新业态,破除行业壁垒和地域限制,清理规范制约分享经济发展的行政许可等事项,坚持包容审慎的监管原则,鼓励和引导分享经济各行业开展有序竞争,都表明了分享经济发展及其监管问题已经上升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

  在市场秩序监管方面,许多地方政府将自身在促进分享经济发展过程中职能定位为为分享经济成长提供配套制度、积极为强化产业模式创新提供制度保障。深圳、成都、上海、南京、北京五市就相继推出了《鼓励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的指导意见》,为鼓励共享自行车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对共享自行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车辆无序投放、停放区不足、车辆丢失及人为破损、押金缺少监管等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为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发展绿色出行倡导低碳生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鼓励市场准入方面融合创新

  从目前我国政府所推出的行业准入监管来看,主要涉及对于可能的新的市场主体的监管和新的入市交易客体的监管两个方面。

  发展分享经济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对于市场主体的监管主要还是基于在传统市场监管框架上进行适应性的改良和创新。具体而言,将发展分享经济与实施“互联网+”行动并列,要求通过促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构筑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拓展发展新空间,从而促进分享经济的发展。

  (二)支持创业创新和消费结构调整

  发展分享经济需要调动分散闲置的资源,因此,需要通过宏观政策引导大众将手中的社会资源投入到新的生产環节中,同时也需要引导消费者接纳这种新的产品供应来源和产品形式,形成健康良性的生产消费循环。为此,政府积极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升级消费结构。

  具体而言,为激励群众汇聚智慧、互利共赢,积极分享手中的闲置资源,从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些地方政府提出最大限度利用大众力量推动整合利用分散闲置社会资源的分享经济模式,发展以社会服务为核心的电子商务平台,促进形成新兴智慧型汇集分享模式。

  七、解决分享经济监管问题的新举措

  分享经济作为全球产业变革涌现出来的新业态模式,正在加快驱动资产权属、组织形态、就业模式和消费方式的革新。对分享经济实行适应形势的合理化监管,将有效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国民经济稳步提升,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推动新业态与旧业态的深度融合,加强分享经济政府监管与平台治理的双向协作,开展行业指导的衔接协调,避免用旧办法管制新业态;探索建立多方协同治理机制。

  第二,深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的原则。发展与监管并重,积极探索推进加强分类细化管理,充分发挥地方和部门在分享经济监管中的积极性、主动性,支持并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探索分享经济发展新模式。

  第三,事先公开征求公众意见,充分开展咨询评估,提高政策透明度。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安全意识。

  第四,研究完善适合分享经济特点的税收征管措施。依法加强对共享经济平台上的涉税企业进行信息采集和税收风险管控,充分运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加快电子发票的推广和应用,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管理。

  第五,完善分享经济发展行业指导和事中事后监管。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手段等,加快网络交易监管服务平台建设。强化平台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加强企业内控制度建设和安保措施,严格规范经营。行业协会推动出台行业服务标准,完善社会监督。共享经济活动参与者加强道德约束,实现共享共治。

  八、结论

  分享经济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分享经济想要可持续发展的发展,关键就在于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的发挥政府的监管作用。

  互联网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既为分享经济的迅速扩张营造空前契机,也为政府治理转型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撑。我国分享经济要实现大幅度发展,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监管新理念。一方面,唯有提升监管能力,有效应对这一新兴经济带来的新问题,才可以让分享经济健康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完善服务、协同治理,让分享经济这一新的经济增长点能更好更快发展,创造经济效益,并带来积极的社会效益。

  总而言之,分享经济作为新生事物,其发展具有自身特点。为了更好的促进其发展,在制定相關政策前需要对分享经济做出更加深入的了解和分析,监管部门应该充分吸纳广大分享经济参与者的意见和建议,政策立法需要开门立法、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更多遵循市场主导思路,对分享经济持更包容、鼓励和促进的态度,站在更高的战略高度看待分享经济对中国发展和转型的意义。

注释:

  尉峰.共享经济新发展下的模式演进及其特征变化.《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7年6月

  陈健、龚晓莺.共享经济发展的困境与突破.《江西社会科学》.2017年第3期

参考文献:

  [1] 蔡朝林.共享经济的兴起与政府监管创新[J].南方经济,2017(3).

  [2] 陈朦.共享经济现状研究分析[J].中国市场,2017(19):17-17.

  [3] 陈健,龚晓莺.共享经济发展的困境与突破[J].江西社会科学,2017(3).

  [4] 代明,姜寒,程磊.分享经济理论发展动态——纪念威茨曼《分享经济》出版30周年[J].经济学动态,2014(7).

  [5] 甘俐俐.共享经济现状、问题、决策分析——基于政治经济学视角[J].现代经济信息,2017(8).

  [6] 高太山.中国分享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及解决路径辨析[J].电子政务,2017,176(8).

  [7] 郝凯.分享经济监管的误区及下一步监管的思路对策[J].电子政务,2017(8).

  [8] 胡拥军.协同治理决定分享经济的精彩未来[J].电子政务,2017(8).

  [9] 姜奇平.2017 年中国互联网 : 在创新与监管之间保持平衡[J].中国信息化, 2017(2):11-13.

  [10] 姜宁.从“共享单车”的监管看政府如何在分享经济中发挥作用[J].河北学刊,2017,7,37(4).

  [11] 栗飞.分享经济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J].时代金融,2017,655(03).

  [12] 刘权.分享经济的合作监管[J].财经法学,2016(5).

  [13] 柳悦丰,张鑫,中国发展分享经济的机遇与建议[J].经济论坛,2015,12, 545(12).

  [14] 马广奇,陈静.基于互联网的共享经济 : 理念、实践与出路[J].电子政务, 2017,171(3).

  [15] 庞嘉伟,斯姝华.分享经济管制——问题及对策[J].现代管理科学,2017 (8): 42-44.

  [16] 秦海涛.共享经济商业模式探讨及在我国进一步发展的建议[J].商业时代,2016(24):124-126.

  [17] 钱颖一.分享经济给政府的监管提出了新挑战[J].决策探索,2016(23):7-7.

  [18] 沈开举,陈晓济.分享经济视角下网约车政府规制问题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7(5):135-143.

  [19] 孙宇昊,账鸽.共享经济中的政府治理[J].中国发展,2017,2,17(1).

  [20] 尉峰.共享经济新发展下的模式演进及其特征变化[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7,6,29(3).

  [21] 文金言.政府在分享经济中的作用[J].中国信息界,2016(2):60-62.

  [22] 吴晓隽,方越.享经济的挑战与政府管制变革的思考[J].上海经济研究,2016(9).

  [23] 许荻迪.分享经济发展 : 全球态势与政策建议[J].经济体制改革,2017(4): 5-11.

  [24] 杨鹏程,陆丽芳.互联网时代分享经济发展的经济学思考[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7(5):23-26.

  [25] 张恒龙.分享经济时代政府监管如何创新[J].高科技与产业化 · 月刊,2016, 244(9).

  [26] 张力.“共享经济的理念创新与规制优化”专题[J].财经法学,2016(5):40-57.

  [27] 张璐.中国分享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7(6):11-12.

  [28] 张衠.共享经济时代政府监管的困境与变革[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6 (1):102-105.

  [29] 赵景华,许鸣超,陈新明.分享经济业态下政府监管的差异化策略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7,6,384.

  [30] 赵姗.分享经济 : “互联网 +”时代的中国发展新动力[J].中国中小企业, 2016(8): 42-45.

  [31] 张新红,高太山,于凤霞.分享经济 : 下一个增长极——分享经济 : 全球态势和中国概览——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 要点[J].浙江经济,2016(6):20-24.

  [32] 张新红,于凤霞,高太山.中国分享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J].电子政务,2017,171(3).

  [33] 張影强.促进我国分享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6(9): 44-47.

  [34] 臧乃康.区域公共治理资源共建共享的优化配置[J].南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2017,3,33(2).

  [35] 钟卫国.分享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探讨[J].发展改革理论与实践,2017(7).

  [36] 朱宝丽.分享经济发展现状、国际考察与监管选择[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7,46(4).

  [37] 朱富强.共享经济的现代发展及其潜在问题 : 以共享单车为例的分析[J].南方经济,2017(7).

  [38]Chopra,S.K.&M.Narayana(2013),“Greating shared value by aligning business and social objectives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y”.IEEE 2013 Global Humanitarian Technology Conference,pp.489-494.

  [39]MHA/Maryland Hospital Association(2014),“Gain sharing under the ner all payer demonstration model”MHA Concept Paper.

  [40]Gorlenko,L.(2013),“How to design for the sharing economy”,Fast Company,May 6.

  [41]Jerger,J.&S.Michaelis(2011),“The fixed wage puzzle: Why profit sharing is so hard to implement”,Economics Letters 110: 104-106.

  [42]Porter,M.E.&M.R.Kramer(2011),“Creating shared value: How ti reinvent capitalism and unleash a wave of innovation and growth”,Harvard Business Review 89: 62-77.

作者:

苏利平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建筑材料工业信息中心监察审计专员兼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材料工程示范中心财务总监。

汪吉清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建筑材料工业信息中心/财务资产部主任。

===================

刊名:财会学习

主办:中国建材报社;中国会计学会建材分会

国内统一刊号:CN:11-5460/F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4734

责任编辑:单建庆
分享文章到:
0
浏览次数:
】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文本、图片、LOGO、创意等版权归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请在两周内与本网联系,本网经核实后可立即将其撤除。
京ICP证040699号-1
因特网信息服务:电信业务审批[2004]88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4070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9990号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