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资讯
您当前所在位置:

韩丽莉:充分调研因地制宜建立联动机制是关键

来源:中国建筑防水协会  撰稿人:  发布时间:2016年04月27日 浏览:
摘要:

  海绵城市是关于城市的美好构想和蓝图,如何将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仅仅依靠《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政策规范显然远远不够;在实现的过程中,更需要相关部门和行业的热忱、合作以及克服困难的勇气。

  必须切实而深入地投入其中,这是我国海绵城市建设领域专家韩丽莉女士的心声。身为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种植屋面技术分会秘书长、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韩丽莉女士在采访中直陈要害:建设海绵城市不能盲从,它不是简单挖几个深坑、做几个蓄水措施、建几个雨水花园就可以了,它需要调动全社会的资源,更需要将资源与工程、技术结合起来。

  01  认识海绵城市

  协会:您曾多次提到,海绵城市建设中应采取“低影响开发措施”,具体怎么理解?

  韩丽莉:低影响开发措施是指,原有的地形、地貌、水文特征,开发后与开发前基本保持一致。地下水的蓄积量开发前与开发完成后只存在微小差异。也就是说,要将开发建设对原有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其实,“海绵城市”是中国特色的说法,它在国外就叫低影响开发。

  协会:海绵城市强调以生态优先,能否详细解释一下?

  韩丽莉:以生态优先就是对生态的影响最小,对我们来说是最容易实现的方式。生态优先也一定和绿化有关系,比如绿色屋顶、森林、湖泊、湿地、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等。举两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生态”的概念:比如蓄水池可以做成湖泊,平时是景观,关键时候能够蓄水;再比如,建筑周围的雨水既可以用于屋顶绿化,也可以作为建筑周围的景观,这些功能的实现需要工程措施保障水的自净。

  协会:海绵城市需先确保排水防涝安全,然后最大限度实现雨水基存,这二者之间该怎样平衡?

  韩丽莉:排水对于城市来说最重要,水排不出去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城市是一个人居环境,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想“海绵”达标,排水与雨水积存之间有一个比例要求,就是必须先蓄留约70%的水,然后排走不到30%的水。

  每个城市的降雨量不同,北京年平均降雨量不到600mm,相对较小,有些城市降雨量大,如果不能严格按照比例要求施行,就只有看海的结局了。

  协会:《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里提到的下沉式绿地,目前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如何?

  韩丽莉:中国现在有下沉式绿地,但并不广泛。因为以前市政的水很脏,2007年实施的《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 50420)里提到,绿地外部的地表排水不应引入绿地内。如果地势低凹,种植景观的植物也长不好,植物耐涝方面也是一个考量的因素,水太大会使其根部缺氧导致死亡。

  但现在,在海绵城市的影响下,市政的水必须进入绿地,然后进一步渗、净、蓄。可以预见,下沉式绿地可能会有长足的发展。

  02 关于试点城市

  协会:全国130多个城市竞争,最后只有16个获得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资格,可见筛选制度非常严格。您了解具体是如何考量的吗?

  韩丽莉: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由各市副市长、水务部门、建委、规划部门、园林绿化部门等牵头,通过资料审核、发言人答辩等流程层层筛选出来的,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当然,态度是能否成功的关键。

  据我了解,有些城市竞争失败的原因是对此事不够重视,资料准备不充分——海绵城市建设前期需要掌握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的指标和数据等等。

  协会:中央财政针对海绵城市分别给予了每年4亿、5亿、6亿不等的专项资金补助。资金额度等级是根据海绵城市建设规模大小划拨的吗?

  韩丽莉:中央财政针对海绵城市的补助按照直辖市、省会、较小城市三个等级划拨。直辖市是6亿,省会是5亿,较小城市是4亿。

  直辖市重庆得到的补助是6个亿,这是最高等级,所以当地政府需要调动全市的力量去做这件事。补助的等级相对应的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难度以及推广面积的大小。

  03 直面推进问题

  协会:您觉得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基础是什么?

  韩丽莉:前期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在真正建设之前,应该先对当地的环境、人文、地貌、气候、历史等进行深入考察,不能所有的建设都按照一个模式走。如果做不到因地制宜,最后很难成功不说,或许还会造成负面影响。

  建设海绵城市不能盲从,它不是简单挖几个深坑、做几个蓄水措施、建几个雨水花园就可以了,它需要调动全社会的资源,更需要将资源与工程、技术结合起来。

  我个人很赞成建设海绵城市,因为它为很多行业创造了新的发展契机。但是,真正深入认识“海绵城市”,在前期工作中进行调研和论证,做到科学有效、循序渐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些城市确实存在没有做好前期工作、冒进的情况。

  协会:您认为,我国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主要存在哪些困难?

  韩丽莉:首先,2014年出台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帮助海绵城市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但海绵城市对大家来说还是个新事物,我们没有足够丰富的经验和实践积累;此外,中国幅员辽阔,16个试点城市中,重庆是山地,陕西咸阳西咸新区属西北地区,厦门是沿海……每个城市的降雨量、气候条件、水文地理等都不同,所有的问题只靠一个《指南》是不够的,《指南》只能提纲挈领,我们需要一步步探索学习。

  第二,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湿地、湖泊等是关于低影响开发的几个方面,由于各个城市开发侧重点不同,职能、属性、归谁管等也不同,具体施行时如何侧重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或者说法。

  第三,海绵城市建设需要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情况一个步骤接一个步骤进行。在城市环境中,第一个接受降雨的是屋顶,所以应该先从屋顶出发,科学、合理地依照正确顺序建设。但现在,大家往往直接忽略掉屋顶,讨论的都是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完全没有想到降雨的一部分水先被屋顶截留,没有意识到屋顶绿化的重要性。

  第四,前面我提到的各部门缺乏联动机制是关键。要建立海绵城市,应该有一个专门的牵头部门,或者建立一个统筹机构,将各个部门联动起来。如果两个部门平级,都从各自的利益考虑,势必意见不同,一个部门很难要求另一个部门配合自己的需要,自然很难联动起来。

  目前各个城市都在审视自己的问题,也逐渐意识到绿色屋顶和建设步骤的重要性。海绵城市建设虽然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阻碍,但大家一直在摸索和进步,未来还是充满希望的。

  协会:海绵城市建设在国外有哪些先进经验?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借鉴?

  韩丽莉:比如,德国得益于发达的地下管网系统、先进的雨水综合利用技术和规划合理的城市绿地建设;瑞士是雨水比较干净,直接可以将其储存起来送往房屋各处……

  值得借鉴的是,海绵城市建设应该是全社会每个公民的职责。它不只是水务局或园林局的事儿,它需要全民参与。所以,应该提高城市居民的海绵城市意识。比如,可以以小区为单位将雨水收集起来,家庭也可以收集如空调水等一切家庭用水,这些都能作为灌溉用水。从小处做起,发挥我们所能,助力海绵城市建设。

责任编辑:上游
分享文章到:
0
浏览次数:
】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文本、图片、LOGO、创意等版权归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请在两周内与本网联系,本网经核实后可立即将其撤除。
因特网信息服务:电信业务审批[2004]885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04069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4070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9990号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