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资讯
您当前所在位置:

日用陶瓷个性化和艺术化刺激消费新需求

来源:  撰稿人: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31日 浏览:
摘要:

日用陶瓷是老百姓的生活必备品。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日用陶瓷的消费已不局限于“锅碗瓢勺”,不再满足于千篇一律。专家建议,为顺应消费者对日用陶瓷的艺术化和个性化追求,生产企业不能只重“产值”,而忽略了品质设计。
  日用陶瓷艺术化和个性化
  咖啡杯碟套装、创意带盖马克杯、功夫茶具……近日,在广西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北流)国际陶瓷博览会上,这些日用陶瓷由于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备受瞩目。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傅维杰告诉记者,为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不同需求,日用陶瓷分类越来越细,包括餐具、茶具、咖啡具、酒具、饭具等,并且更趋艺术化和个性化。
  记者在广西一家陶瓷商贸城看到,毛泽东像艺术瓷盘售价达7800元;将蒙娜丽莎的微笑融入装饰花面的一套咖啡杯碟套装也售价不菲。
  傅维杰说,过去,日用陶瓷像“锅碗瓢勺”,一般在日杂商店里销售,用草绳绑成一捆捆地卖。后来是超市货架上有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富有设计理念的日用陶瓷出现在高档商场里,一套精美的陶瓷餐具价位几千上万,既有艺术欣赏价值又实用。一些日用陶瓷也被作为装饰品摆在家里,体现主人的生活品位和文化修养。
  与此同时,像服装、家具一样,日用陶瓷个性化定制也受到消费者欢迎。“个性定制陶瓷茶杯”“个性陶瓷变色马克杯”“个性定制陶瓷公仔”……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网页,不计其数。
  南宁市民覃冰曾在网上定制过陶瓷保温杯,她说:“定制的陶瓷既可在商家提供的模板里选择喜欢的场景,也可以按自己的喜好设计场景。”
  重“产值”轻“品质”难以为继
  然而,记者采访了解到,我国虽是“日用陶瓷生产大国”,产品的品质却相对滞后,难以满足消费者日渐提升的需求。
  我国日用陶瓷的产量连续十几年位居世界第一。2012年,全国日用陶瓷总产值940亿元,总产量330亿件,占世界总产量的62%以上。
  “我国有6000多个日用陶瓷品牌,却没有一个像德国罗森塔尔、英国威基伍德、美国雷那克斯等国际知名品牌。”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品进出口总公司副总经理陈烈汉说。如今,在国内上档次的百货商店,不乏来自英国、意大利、德国、日本品牌的陶瓷餐具、咖啡具等,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陈烈汉说,相比之下,我国日用陶瓷产品以中低档为主,造型大部分还是八九十年代的“定型”产品,几年甚至十几年一直生产使用的花纸纹样,给人感觉陈旧、无吸引力。而英国的日用陶瓷,每3年更新一次造型,每一年半更新300个花面,每半年淘汰100-150个花面,符合时代审美趣味的新花面不断问世。
  有统计显示,在陶瓷出口国家中,德国、英国、日本的日用陶瓷平均每件售价是4-8美元,中国的平均每件售价是0.45美元,远远落后于德国、英国、日本、韩国。
  究其原因,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副教授王耀玲认为,中国许多陶瓷生产厂家只重“产值”,而忽略“品质”。停留在仿制国外产品和来样加工的水平上,导致产品造型设计雷同,花色品种单调,一个造型就几种装饰,无法满足国际、国内市场消费者多样化的生活需求。
  提升品质适应消费新需求
  我国是瓷器之邦,陶瓷历史文化悠久,王耀玲认为,我国现代日用陶瓷要真正深入生活,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必须从品质设计入手,传承古人在装饰画面、文化内涵、民族精神、设计造型等方面的创作精神。
  陈烈汉说,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城市化推动农民市民化,我国消费者对中高档日用陶瓷产品的内需空间还很大。一成不变的造型和装饰已不符合消费潮流,必须综合考虑形体构造、材质肌理、装饰纹样、装饰色彩,造型部位与部位之间、不同品种之间组合后的协调等方面因素。只有具备独创性的设计才有生命力,才能带来产品的繁荣与多样化,从而满足消费者的多层次个性化需求。
责任编辑:
分享文章到:
0
浏览次数:
】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文本、图片、LOGO、创意等版权归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请在两周内与本网联系,本网经核实后可立即将其撤除。
因特网信息服务:电信业务审批[2004]885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04069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4070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9990号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