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资讯
您当前所在位置:

福建南安:循环经济演绎绿色“石头记”

来源:福建日报  撰稿人: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4日 浏览:
摘要:

  编者按:“中国石材城”南安一度饱受污染之痛。困境面前,当地不是一味地简单关停,而是选择转型升级,做起循环经济文章。一方面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另一方面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石材产业,“吃干榨尽”每块石头,催生绿色产业,转变了发展方式,优化了当地环境,让企业受益,让百姓受惠,为美丽福建注入绿色正能量。这一经验,值得全省推广。
  没有想象中的粉尘飞扬,没有记忆中的污水横流。在“中国石材城”南安,清澈的西溪水穿城而过,蓝天白云抬头可见。
  在南安,石材企业有1500多家,年产值超过300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是全国乃至东南亚地区规模最大的石材生产和出口基地。
  “真没想到,这个石材行业如此密集的城市竟然是国家生态市。”24日,在南安水头调研的国家发改委调研组一行纷纷赞叹。
  作为国内环保的最高荣誉,国家生态市在生态环境指标各方面考核最严格。今年1月,南安市通过环保部组织的考核验收,成为我省第一个通过国家级生态市技术评估的县级市。
  殊荣背后,是南安致力发展绿色产业、循环经济的生动故事。
  石材之都的“凤凰涅槃”
  曾几何时,粉尘满天飞、白浆四处流、遍地皆废料的污染之痛,让南安人寝食难安。
  石材之都繁荣的背后,是每年近300万吨的废弃碎石、石粉污染威胁。
  面对垃圾围城,光靠填埋,很快就会面临无地可填。
  “所有废弃物都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这一循环经济理念,启发了南安人。“想办法把这些废弃物‘吃掉’,变废为宝。”政府、企业形成共识。
  思路决定出路。2005年,南安市出台《关于促进石粉、碎石综合利用的若干意见》,市财政每年拨款100万元建立综合利用发展专项基金,用于扶持废弃物综合利用企业。同时,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技术开发中心,为企业提供循环发展的技术支撑;对列入省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的绿色企业,给予奖励。
  2006年,全省首家人造石企业在南安诞生。“当年,我们投资1.2亿元建厂,引进意大利高新技术,收集废弃石材碎石生产人造大理石,一条生产线可‘吃掉’100多吨废弃石料。”鹏翔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军伟说,通过循环利用,企业完全做到污水零排放,每年可节约用水30万吨以上。
  变废为宝,不仅解决了碎石无处可去的难题,更成就了企业的发展。目前,该公司年产能达300万平方米,人造石产值超过5亿元,产品远销欧美。
  除了用于人造石,碎石还被用于作画,下脚料变身艺术品。水头五号仓库展示厅负责人说,用碎石做的艺术品,每平方米最高卖到3万元,这一文化创意产业每年创造的产值接近6亿元。
  通过技术创新,另一大污染物石粉也被“吃干榨尽”。
  “通过技术处理,石材加工产生的废弃石粉被广泛用于加工混凝土砖块、脱硫剂、一体化墙材等,变成香饽饽。”南安市经贸局副局长苏栋梁说。
  在循环经济政策引导和日益严格的环保硬指标倒逼下,南安市石材产业在循环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目前,全市持证经营的石材企业100%实现污水零排放,石材产业能耗低于其他产业能耗近40%;靠“吃”碎石、石粉等废弃物为生的绿色企业达到146家,年产值达31.2亿元,石粉和碎石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65%和90%。南安,成为全国最大的石材循环经济绿色产业基地。
  “从上个世纪90年代的高污染、粗放式生产,到如今走上循环发展的道路,实现产业发展生态化,南安实现了转型升级的‘凤凰涅槃’。”苏栋梁说。
  为经济发展注入绿色正能量
  “南安石材业的华丽转身,证明高能耗产业并非没有出路,一切尽在人为。”省环保厅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许碧瑞认为,南安的做法为经济发展注入绿色正能量,值得全省推广。
  他说,石材企业将环保倒逼的压力转化为动力,主动找出路、求突破,以循环经济为主线,把综合利用作为增效、降污的根本措施,依靠科技创新,不仅从源头减少污染,还实现绿色产业的高增长。
  对这一成功经验,南安市市长王春金总结出“全封闭、大循环、再利用”9个字。
  全封闭,就是企业运营封闭化,所有石材企业在生产中利用污水处理系统,实现污水零排放。引导产业聚集发展,规划13个石材加工集中区,引导石材企业全部退城入园,在加工区预留10%循环经济用地,对石材加工产生的石粉碎石高度综合利用,实现产业园区封闭化。
  大循环,就是污染物集中、转运、处理全程循环。
  再利用,就是建立科技平台,自主创新,提高再利用水平,以品牌示范引领再利用推广。
  为确保封闭,南安对进区和不进区的企业实施差别电价,后者每年每千瓦时加0.2元;为确保不偷排,南安组建石粉清运公司,对石材企业产生的废弃石粉进行统一管理、收集、清运,根据石粉综合利用企业的需要统一调配,并在每辆车上安装GPS定位系统。
  扶正绿色企业的同时,不忘打压污染企业。近年来,南安市铁腕整治石材污染企业,关闭657家“三无”石材企业,停电停产整治1500多家违法排污企业,不达标的污染企业无处藏身。
  不过,王春金表示,南安在推进循环经济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如,石粉、碎石循环利用产值在石材产业产值中占比偏低,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还不够大,企业良性发展空间尚待拓展;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分布较零散,有待整合提升。
  “为减少矿产资源开采,西方很多国家明确规定机场、地铁、医院以及市政建设工程优先使用人造石材,使用绿色环保标签产品不仅免税,政府还会给予一定补贴。”不少人造石企业负责人说,期待政府出台更多鼓励政策,让更多建设工程放弃使用天然石,选择绿色人造石。
  根据规划,南安市将进一步优化循环产业布局,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按照产品分类建立相应的专业化工业园区,全面开展清洁生产,引导企业自主创新,推动产业做大做强;力争至2015年,石材企业石粉综合利用率超过75%,完成1400家石材企业清洁生产审核。
责任编辑:
分享文章到:
0
浏览次数:
】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文本、图片、LOGO、创意等版权归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请在两周内与本网联系,本网经核实后可立即将其撤除。
因特网信息服务:电信业务审批[2004]885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04069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4070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9990号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