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资讯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 > 电力

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延续反弹 工业用电贡献75%

来源:中国煤炭资源网  撰稿人:  发布时间:2017年04月20日 浏览:
摘要:

  根据国家能源局近日披露的今年3月和一季度的全社会用电量情况,3月份,全社会用电量51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9%;1-3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1446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9%。从用电结构看,一季度第二产业用电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有所回升,达到75%。

  数据显示,2012年到2016年,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分别为6.8%、4.3%、5.4%、0.8%和3.2%。2017年第一季度7.9%的增速创下了2012年以来同期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新高。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称,今年一季度的用电量数据延续了去年年底以来全社会用电量数据比较好的态势,主要是受工业经济的拉动作用影响,说明宏观经济在进一步回升。

  林伯强认为,2016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为5%,预计今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有望维持在5%以上,但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钢铁、有色行业拉动用电量增长

  国家能源局指出,3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7.9%,增速同比回升2.3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用电量分别同比增长6.7%、 9.1%、8.8%,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增长1.4%。

  “工业用电增速最高,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贡献度最高。”林伯强分析,这说明工业在稳中向好。

  从一季度来看,全社会用电量累计1446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9%。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20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1%;第二产业用电量增长7.6%,第三产业增长7.8%;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增长2.8%。

  对此,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严鹏程介绍,从用电结构看,一季度二产用电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有所回升,达到75%。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8%,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0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加快0.8个百分点。

  严鹏程解释,在二产用电中,钢铁、有色行业用电同比增长12.8%和16%,增速分别回升26.8和21.8个百分点,二者合计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达34%,拉高全社会用电增速2.4个百分点。

  严鹏程指出,三产用电增速有所回落,但信息技术等高精尖行业用电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用电同比增长13.3%,高于全社会用电增速6.4个百分点。

  林伯强表示,三产用电增速略有起伏比较正常,由于在全社会用电量中占比不大,因此整体对全社会用量增减影响不大。

  全年用电增速是否维持5%以上存不确定性

  尽管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增速高达6.9%,但全年的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仍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

  资料显示,2013年以来,我国全社会用电增速持续下降,从2013年的7.5%到2014年的3.8%再到2015年的0.5%,成为我国过去40年电力同比增长数据最低的一年。

  “2016年全社会用电量出现了反弹,同比增长5%,创三年来新高,但这是不是全社会用电量回升的一个拐点现在还难以准确判断,主要看今年的走势。”林伯强分析,不过已经有两家机构预测了今年的走势。

  中电联在今年1月发布的《2016-2017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中预测,综合考虑宏观经济形势、服务业和居民用电发展趋势、电能替代、房地产及汽车行业政策调整、2016年夏季高温天气等因素,在常年气温水平情况下,预计2017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左右。

  中电联指出,若夏季或冬季出现极端气候将可能导致全社会用电量上下波动1个百分点左右;另外,各级政府稳增长政策措施力度调整将可能导致全社会用电量上下波动0.5个百分点左右。

  华能技术研究院预测,2017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将回落至3%左右。

  从产业来看,预计工业生产基本平稳,第二产业用电量保持1%-2%的微弱增长,按其占比推算,将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长0.7-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和居民用电增速将回落至6%-10% 左右,按其占比推算,将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5-2.5个百分点。

  华能技术研究院指出,综合考虑日历天数等其他因素后,预计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在3%左右,与汇总各地区对当地用电形势分析判断的结果基本一致。

  林伯强则认为,上述两种预测比较保守,如果经济不会出现大面积下滑的意外,那么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将维持在5%以上。

责任编辑:上游
分享文章到:
0
浏览次数:
】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文本、图片、LOGO、创意等版权归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请在两周内与本网联系,本网经核实后可立即将其撤除。
因特网信息服务:电信业务审批[2004]885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04069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4070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9990号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