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资讯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 > 钢铁

钢铁价格半月跌近8% “黑色产业链”拐点来临?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撰稿人: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14日 浏览:
摘要:

  近两年来,一直火爆的“黑色产业链”,会否因近期下跌的钢铁价格进入了拐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各大钢铁网的数据,汇总各地中介市场的信息后发现,近期钢铁价格环比跌幅较大。以钢坯价格为例,10月底,河北唐山地区每吨价格为4000元左右,到11月12日,已经跌到了3600多元的水平。热轧卷板(热卷)的价格则跌幅更大。8月21日每吨热卷价格为4320元,目前跌到了每吨3800元左右水平。

  从过去两年的情况看,进入冬天后,钢铁价格仍然是“淡季不淡”,是什么导致了今年入冬之后这轮钢铁走势的下跌?

  高级研究员认为,目前钢铁价格下调存在多重因素,最主要还是需求在降低。“需求在放慢,同时今年冬季钢铁的环保没有‘一刀切’,这有利于钢铁生产。供求关系发生改变,使得接下来钢铁价格下跌压力大。”

  “因为目前钢铁需求已经在进入淡季,明年需求也不可能快速增加。整个钢铁行业的拐点,可能真的要来了。”他说。

  钢铁价格明显下调

  今年8-9月份,各个品种的钢铁价格创出近三年来的新高。随后,进入逐步下跌的通道。

  根据钢铁网的数据,11月13日,河北唐山作为全国最大的钢铁生产地区,钢坯价格为每吨3690元。这一价格比上一日涨了10元,但是相比10月27日的每吨3990元水平,跌幅近8%。

  同一日,河北唐山地区螺纹钢价格为每吨3700元,和10月29日的4010元/吨相比,价格跌幅也是近8%。热卷的跌幅更大,8月21日为每吨4320元,11月13日为每吨3820元,跌幅超过10%。

  “过去价格太高,现在钢铁价格下调是正常的情况。目前钢企利润仍可观,钢铁发展仍整体健康。”分析师强调。

  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大勇则认为,展望11月份,钢铁行业供求关系有望保持平稳。“一方面,国家陆续加大基建项目投资,基建项目批复开工持续加速,但考虑气候因素,预计下月钢市需求稳中有降;另一方面,全国秋冬季大气环保综合治理全面打响,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全面启动,市场供给预期有所回落。”

  不过,也指出包括汽车等下游行业的发展放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钢铁的需求。

  数据显示,1-9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88665亿元,同比增长9.9%,增速比1-8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10月,乘用车共销售204.68万辆,环比下降0.66%,同比下降12.99%。1-9月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3.3%,低于去年同期19.8%的增速。

  行业拐点来临?

  目前,一个关键的问题是,钢铁价格下调是否意味着一个全行业的拐点来临?

  2015年,全国粗钢价格出现了几十年来首次下降后,行业内判断钢铁行业已进入到了拐点。当年,钢铁行业出现了全行业亏损。

  不过,随着2016年全国钢铁去产能的推进,钢铁价格却出现了连续两年多的持续性上涨。以钢坯为例,2015年年底价格为每吨1500元,到今年8月份,价格却上涨至每吨4000元的高点,涨幅达到166%。

  前几年钢铁价格上升快,与去产能力度大有关。“目前冬季限产不搞‘一刀切’,使得生产供应很快,整体钢铁供求关系会有变化。明年,整体上钢铁大的趋势上会走弱,因为汽车、房地产等需求在降低,这会影响价格走势。同时,明年还有很多钢铁的置换产能要投产,形势会继续发生变化。”

  钢管协会顾问认为,目前钢铁价格下调,是受到了许多复杂因素影响,最主要的是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这种经济形势直接影响未来钢铁市场需求和价格走势。

  “实际上,汽车需求下降很长时间了,导致热卷价格下半年一直低于建筑钢材螺纹钢的走势。而随着8月后汽车、造船业甚至出现负增长,钢材市场正步入一个与前期市场运行态势有所不同的阶段性形势。”他指出。

  同时表示,钢铁行业今年仍然将保持高利润。“这为明年钢铁行业应对未来市场弱势运行新趋势奠定了良好基础。”

  据记者了解,明年钢铁行业的形势复杂,也与全球经济形势复杂有关。由于一些国家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未来经济下行压力在加大。

  钢铁行业要让市场来调控。“下一步,在国内需求放缓时,要把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用钢需求增长机遇,走好合作双赢的道路,加快国际钢铁产能合理布局。同时,加快电子商务与钢铁供应链的深度融合,加快同国际钢铁布局的深度融合,用创新合作模式,减少投资风险,培育自己的跨境钢铁供应链大物流建设,扩大未来钢材出口,减少国内市场风险。”

责任编辑:上游
分享文章到:
0
浏览次数:
】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文本、图片、LOGO、创意等版权归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请在两周内与本网联系,本网经核实后可立即将其撤除。
因特网信息服务:电信业务审批[2004]885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04069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4070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9990号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