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资讯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 > 党建

【读经典 谈党建】新时代是劳动者的时代

来源:中国建材报  撰稿人:  发布时间:2018年04月25日 浏览:
摘要:

【中国建材信息总网】俗语有云:劳动者饭菜香。一切劳动所得或饱含艰辛,流尽汗水;或劳心费神,用尽智慧,但取之坦然,受之无愧,可宁神而食,弛然而卧。故曰:永为劳者,一生幸矣。

  中华民族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史料载,尧在位期间,生活简朴,每天与部落成员一起劳动。舜是在劳动时被“考察的”。当时,尧的儿子丹朱不成器,尧便想谋他人担任首领,四方诸侯多推荐舜。尧便到历山一带微服私访,见到舜时,舜正在耕地。经过观察和交流,尧认为舜有智慧,又有善心,谈论明事理,晓大义,于是选中了舜。禹是当时闻名的“劳模”。当时黄河之水泛滥,禹改变了“封堵”的办法,率领民众,对洪水进行疏导,终获胜利。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禹治水有功,受舜禅让继位。

  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是历代贤明君主的鲜明主张。古代天子多在年初到田间亲耕,表示重农。延续至明代,皇帝在京城设立先农坛,并留出“一亩三分地”作为“亲耕”场所。唐太宗李世民把对劳动者的尊重用于教育子女和劝戒群臣之上。《资治通鉴》记载,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将李治立为太子,对其严加教管。在其吃饭之时,便指着饭食对李治说:“耕种田地,春种秋获,都要经过辛勤劳动。只有爱惜民力,不夺农时,才能常有饭吃”。李世民“百字箴言”中则有“耕夫碌碌,多无隔夜之粮;织女波波,少有御寒之衣。日食三餐,当思农夫之苦,身穿一缕,每念织女之劳”,以劝诫大臣、告诫自己尊重劳动者。

  劳动最美丽,劳动最光荣。古代典籍中,赞颂劳动者的文章更是俯拾皆是。《论衡》记载:夏季时节,季札出游,看见路上有丢失的金子。恰逢此时,一个穿着皮衣的砍柴人路过。季札于是喊到:“快把地上的金子拿走吧。”不料想,砍柴人把镰刀一扔,瞪着眼睛说:“为什么你处在这么高的位置,目光却短浅;你仪表堂堂,说话却如此粗野?我虽然不富裕,但我要依靠劳动谋生,我不是来捡拾金子的。”季札连忙致歉,并问其姓名。砍柴人说:“你以貌取人,不值得我把姓名告诉你。”《庄子》中则赞颂了多名普通劳动者的高超技艺,如:解牛的庖丁,“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削木为鐻的梓庆,“鐻成,见者惊犹鬼神”……庄子笔下包括宰牛的、杀羊的、屠龙的、驾车的、治陶的、卖浆的等,工种之多,几乎遍及了社会的各个方面。

  劳动,是共产党人保持政治本色的重要途径,是共产党人保持政治肌体健康的重要手段。延安时期,面对国民党的重重封锁,毛主席发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开展了大生产运动。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都主动参加纺线、垦荒等劳动竞赛,鼓舞了人民群众的劳动热情和革命热情。建国以后,无论是在春种秋收,还是挖河修坝现场,人们多次看到毛主席的身影,毛主席还教育党员干部“劳动可以改造思想,改造人”。

  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1969年初,不满16岁的习近平到陕北农村插队。在农村的7年间,他种地、拉煤、打坝、挑粪……总是冲在劳动一线,乡亲们称赞为“吃苦耐劳好后生”。饱含对人民的深情和对劳动者的尊敬,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始终重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

  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由之路,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生出彩”时刻,都需要勤奋劳动,不懈努力。

  新时代是劳动者的时代。面对新时代发展的更高要求,劳动者要勤于学习。要学文化、学科学、学技能、学各方面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练就过硬本领。要立足岗位学,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世界先进技术学,以适应新常态,适应知识多元化的要求。

  劳动者的积极性,需要制度的呵护。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解决劳动者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围绕收入、健康、休息等劳动者切身权益深化改革,实施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应大力宣传劳动模范和其他典型的先进事迹,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成为社会共识。

  俗语有云:劳动者饭菜香。一切劳动所得或饱含艰辛,流尽汗水;或劳心费神,用尽智慧,但取之坦然,受之无愧,可宁神而食,弛然而卧。故曰:永为劳者,一生幸矣。

  

责任编辑:单建庆
分享文章到:
0
浏览次数:
】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文本、图片、LOGO、创意等版权归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请在两周内与本网联系,本网经核实后可立即将其撤除。
因特网信息服务:电信业务审批[2004]885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04069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4070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9990号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