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资讯
您当前所在位置:

石材产业应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来源:中国石材协会  撰稿人: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25日 浏览:
摘要:

倡议并推进行业的自律,各产业园区要首先作出表率。建立进出口企业的营销联盟和工程招标的协调机制,引导企业有序规范进入工程和产品投标。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两个百年”目标交汇与转换之年。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对我国实现经济行稳致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深远意义。

  石材行业作为资源消耗型产业,环境污染和资源综合利用一直是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桎梏。2021年,石材行业应积极行动起来,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精神为契机,结合落实中国石材协会、全国工商联石材业商会2020年12月会长联席会上提出的《推进石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讨论稿)》,加快绿色矿山、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绿色产品等绿色体系建设,从加强清洁生产和采用矿山复绿、资源综合利用等碳汇技术两端入手,一方面减少“碳排放”,另一方面提高“碳吸收”,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发挥石材产业应有的作用。

  2020年10月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任务。《建议》提出,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的重点任务之一。会议确定“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要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要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党委书记阎晓峰在建材行业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时指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八项重要任务,是中央审时度势,从国内国际大局出发,以及在五中全会提出的安全发展、高质量发展、改善民生这一主要基调上提出来的。建材行业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应重点把握三大问题:

  第一条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我们能充分体会出中央对科技进步、科技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希望建材全行业都要重视科技的发展,增强建材行业科技战略的力量,特别是一些大企业、领军企业,以及具有科技研发能力的企业,应该率先和积极行动起来,在国家科技进步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尽快尽早地利用全行业的力量甚至跨界的力量,在一些重要领域、核心技术、关键环节、“专精特新”技术和材料以及“独门绝技”方面有所突破。

  第二条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全行业都应该深刻地认识它的重要性和长期性。为什么这么讲?即使我们保持现在的产业链、供应链完整可靠、自主可控,并不能代表我们的产业链、供应链长期能够保持先进性,还应该加大科技进步,加大对外开放,加大国际合作,这样才能使建材行业的产业链、供应链长期保持先进性。

  第三条就是做好减碳、碳中和工作。建材行业一定要认识到2030年碳达峰不等于是到2030年才让我们建材行业达峰。因为我们行业是一个能耗高、排放多、产能过剩的行业,所以也是国家减碳工作中会重点治理的行业,不会让我们等到2030年,需要提前达峰。因此,建材行业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早做安排,特别是在结构调整、投资方向这些方面做好准备。比如,我们要抓紧研究能源替代技术,少用化石燃料,再就是尽快研究和重视使用一些可再生、可循环材料作为建筑材料。全行业要行动起来,为减碳、碳中和做出积极的贡献。

  《推进石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讨论稿)》中提出了三项任务:一是聚焦行业热点、难点和痛点,推进行业提质增效。要严防死守,控疫情,稳生产;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协会和商会合作的长效机制。二是实施联合发力整治、修复、开发石材资源战略,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通过对矿山修复与开发,一方面缓解石材产业资源短缺的局面,另一方面打造绿色矿山试点修复示范区,引领矿山新旧动能转换。引导行业内矿山企业和加工企业联合开发资源,进一步规范进口市场,建立进口石材资源储备基地。三是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维护行业经济秩序。倡议并推进行业的自律,各产业园区要首先作出表率。建立进出口企业的营销联盟和工程招标的协调机制,引导企业有序规范进入工程和产品投标。

责任编辑:彭芬
分享文章到:
0
浏览次数:
】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文本、图片、LOGO、创意等版权归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请在两周内与本网联系,本网经核实后可立即将其撤除。
因特网信息服务:电信业务审批[2004]885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04069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4070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9990号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