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资讯
您当前所在位置:

公开市场停摆13天 降准论升温

来源:网络  撰稿人: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09日 浏览:
摘要:

  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连续停摆,再次引发市场对于降准的讨论。4月8日,央行发布公告称,当天公开市场不开展逆回购操作,当日无逆回购到期。这是央行连续13个工作日未开展逆回购操作。在连续多日未投放流动性的同时,市场对央行降准的讨论再度升温,分析人士认为,央行4月应该不会降准,但可能会很快重启逆回购操作,保持市场流动性稳定和市场短期利率的平稳。

  央行13天“按兵不动”

  对暂停公开市场操作的原因,央行解释称,“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较高水平,可吸收金融机构缴存法定存款准备金等因素”。据统计,本周公开市场无逆回购到期,也无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这是央行连续13个工作日未开展逆回购操作。上周是2019年一季度最后一周,央行未开展逆回购操作,有1100亿元逆回购到期,当周累计净回笼1100亿元。从央行此前13次对暂停公开市场操作的表述可以看出,“流动性总量处于较高水平”被反复提及。

  对央行暂停操作的原因,首创证券研发部总经理王剑辉分析认为,央行可能会在月底、加上清明小长假之前稍作一些公开市场操作调整,以保证假期市场流动性的充裕,更多的操作应该还是等到5月中下旬,为年中6月期间市场可能产生的一些波动提前做准备。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指出,尽管央行已经连续13日暂停逆回购操作,不过为了缓解当前资金面的压力,预计不久央行便会重启逆回购操作,这样有助于市场利率的稳定。

  资金面压力犹存

  季末月初时点来临,市场资金面流动性压力仍在,4月8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多数走高,其中隔夜Shibor利率上涨1.1个基点至1.428%,1周Shibor利率上涨幅度最大,上涨6.5个基点至2.483%,2周Shibor利率上涨0.2个基点至2.378%,1个月Shibor利率下跌1.4个基点至2.65%,3个月Shibor利率下跌0.4个基点至2.754%。

  “从资金面来看,央行加大了公开市场操作以后总体资金面是趋稳的,究竟用降准置换中期借贷便利还是进一步续作中期借贷便利,可能需要央行进行权衡。目前我们还是需要通过降准来置换中期借贷便利进一步地降低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不过,央行也可以通过TMLF的方式进行定向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民营小微企业的贷款。同时因为TMLF的利率要低于MLF,这也有助于降低实体的融资成本。”温彬说道。

  债券市场方面,4月3日,财政部续发三年期、七年期国债,中标利率分别为2.7879%、3.2179%,边际利率分别为2.9082%、3.2959%,投标倍数分别为1.52、1.58,大幅低于市场预期,当日国债期货收盘跌0.55%,中债十年国债和国开债收益率分别上行6.5BP和5.75BP。中信建投证券分析认为,进入二季度,地方债发行压力不减,预计发行规模将超过一季度,国债发行规模大幅扩大,利率债供给压力进入高峰期;而流动性方面,前期降准资金大部分经过MLF到期被动回笼,央行公开“辟谣”后市场对货币宽松预期下调,而4月仍面临MLF到期(4月17日)以及缴税(4月18日)双重压力,流动性压力增大,强化了二季度利率债供给侧压力。从一季度经验来看,央行1月降准并维持一季度流动性宽松是化解地方债提前发行压力的主要原因。

  降不降准?

  虽然降准谣言已过,但此次央行超乎寻常的强势举动也引发业内讨论。消息面上,4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到,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政策,进一步落实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进一步完善债券发行机制,实施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分析人士认为,当前阶段债券市场多头的核心理由就是降准,4月降准空间仍有预期。

  有市场观点指出,随着市场对美联储加息预测次数的降低,对我国央行来说,意味着货币政策受美联储的约束也在下降,不仅近期重启逆回购的可能性增加,降准、降息的空间也有望扩大。而各大券商研究团队市场对降准时间节点也意见不一。中信证券明明债券研究团队发布报告称,从4月和二季度的流动性缺口角度来看,降准预期的升温是存在一定合理性的。而国泰君安覃汉团队则持相反态度,认为目前市场上对4月是否降准存在争议,考虑到央行已经明确辟谣,为避免导致市场预期混乱,4月进行降准的概率变得很低。

  王剑辉则表示,如果在二三季度之间,企业经营出现较大的滑坡,且效益出现显著下降,可能会有50到100个基点的降准,大概一次两次左右。温彬也指出,“总体来看,央行4月应该不会降准,但可能会很快重启逆回购,保持市场流动性稳定和市

责任编辑:上游
分享文章到:
0
浏览次数:
】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文本、图片、LOGO、创意等版权归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请在两周内与本网联系,本网经核实后可立即将其撤除。
因特网信息服务:电信业务审批[2004]885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04069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4070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9990号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