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资讯
您当前所在位置:

央行重要数据公布!9月信贷社融“筑底” 四季度有望同步回升 影响几何?

来源:券商中国  撰稿人: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14日 浏览:
摘要:

  摘要

  【央行重要数据公布!9月信贷社融"筑底" 四季度有望同步回升 影响几何?】专家表示,整体上看,9月新增贷款规模同比回落,体现了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仍然欠佳;社融存量增速继续回落,处于筑底过程。下一阶段,金融将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加大对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结构性支持,新增贷款规模有望有所加快,M2和社融增速将触底回升。

  人民银行10月13日公布的信贷及社融数据显示,2021年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66万亿,同比少增2327亿;9月社融增量2.9万亿,同比少增5675亿;9月末,M2同比增长8.3%,增速比上月末高0.1个百分点。

  接受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整体上看,9月新增贷款规模同比回落,体现了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仍然欠佳;社融存量增速继续回落,处于筑底过程。下一阶段,金融将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加大对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结构性支持,新增贷款规模有望有所加快,M2和社融增速将触底回升。

  信贷社融“筑底”

  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66万亿,环比多增4400亿,符合季末发力的季节性特征,但同比少增2327亿。从结构来看,9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大幅少增3732亿,已为连续第三个月同比缩量,且同比降幅进一步扩大;居民贷款方面,9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1695亿,居民短贷同比少增175亿。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9月信贷数据偏弱主要受城投、房地产相关融资严监管,以及经济下行背景下企业信贷需求减弱影响——三季度贷款需求指数较二季度下降2.2个百分点至68.3%,为去年二季度最低。除此之外,近期以恒大为代表的大中型房企信用事件多发,或也导致银行对房企的信贷投放更为谨慎。

  新增社融2.9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5675亿元,主要拖累项是新增政府债券融资在去年高基数影响下同比大幅下滑;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10%,涨幅回落0.3个百分点,为疫情以来新低。同时,表外票据融资、人民币贷款和信托贷款等分项新增规模同比也有明显收缩。

  “本月社融同比少增,主要由于表内贷款、表外融资、政府债券少增导致,既由于去年基数较高,也反映出有效需求偏弱。”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整体上看,本月新增贷款规模同比回落,体现了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仍然欠佳,社融增速继续回落,处于筑底过程。

  温彬认为,近期,在疫情持续演变、个别地区发生水害、煤炭生产运输受限、电力供给不足、部分地区能耗双控、能源价格上涨等多重冲击下,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加,实体经济需求偏弱,经济增长压力加大。相关部委密集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议,一系列稳供给、稳物价、稳增长举措已经或即将出台实施。

  信贷、社融及M2增速有望同步回升

  王青表示,在当前社融、M2增速已略低于名义GDP增速的背景下,接下来适度的边际宽信用不会导致宏观杠杆率再度抬头,却能够对稳定今年底、明年初经济运行起到重要支撑作用,避免后期就业形势恶化。预计9月金融数据基本触及底部区域,从10月起,信贷、社融及M2增速有望进入一个同步回升过程。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认为,受去年高基数效应影响,今年金融数据增速放缓在预期之内,但三季度明显走弱则在市场预期之外,主要是受不可测因素的影响。一方面,随着疫情防控压力下降,企业资金需求回暖,预计将对金融数据形成一定支撑。另一方面,8月份开始,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明显提速,加之四季度通常财政支出速度将加快,这也会对金融数据带来一定支撑。

  温彬表示,下一阶段,宏观政策要做好跨周期调节,金融将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加大对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中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结构性支持,新增贷款规模有望有所加快,M2和社融增速将触底回升。

  “未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将主要取决于国内外疫情演化牵动的宏观经济走势。在我国货币政策空间充裕的背景下,政策面将相机而动,四季度降准、再贷款再贴现及MLF操作等政策工具都有发力空间。”王青表示。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中国财富网

  

  

责任编辑:上游
分享文章到:
0
浏览次数:
】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文本、图片、LOGO、创意等版权归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请在两周内与本网联系,本网经核实后可立即将其撤除。
京ICP证040699号-1
因特网信息服务:电信业务审批[2004]88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4070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9990号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