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资讯
您当前所在位置:

社科院:后续需求不足 部分三四线城市房价将下跌

来源:网络  撰稿人: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25日 浏览:
摘要: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住房大数据项目组24日发布6月《中国住房市场发展月度分析报告》(简称“报告”)显示,热点城市房价涨幅将进一步收窄,非核心城区房价或将下跌。

  报告称,在强调地方政府稳定房价主体责任的背景下,对热点城市房价上涨的调控政策或加码。由于“限购”“限贷”等政策对短期住房需求有直接的抑制作用,预计短期内热点城市房价涨幅将进一步收窄,交易量下降。对于这些城市的非核心板块,当住房投资需求减退时,短期房价还可能面临下跌。

  报告认为,相较一线城市,二线城市房地产调控机制手段还很不成熟,市场波动性也较大。但4月以来,多个热点城市因房价涨幅较大被住建部预警提示。抑制住房投机、稳定住房市场作为调控政策的主线,已经非常明确。预计二线城市将继一线城市之后,建立更为完备的市场调控机制,严控房价或成为一种常态。这一方面将稳定二线城市乃至全国房价预期,另一方面将抑制购房需求的集中释放,从而有利于熨平市场短期波动。

  报告还预计,下半年房地产融资将适度收紧,以避免房地产信贷过度扩张推高房价,将助力热点城市楼市降温。

  延展

  社科院:后续需求不足 部分三四线城市房价将下跌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24日发布的一份住房市场分析报告指出,部分三四线城市在经历了一波突击性上涨后,因后续需求不足,房价将进入下跌阶段。

  该报告名为《中国住房市场发展月度分析报告》。报告指出,2019年5月,24个核心城市的房价涨速略有减缓,上述核心城市包含一线城市4个,准一线城市4个,二线城市16个,基本覆盖了中国最具经济竞争力的城市群体。

  与此同时,核心城市二手住房成交量也继续下降。分析称,二手房成交量的下降,表明与2019年1季度比,房价上涨的预期有所减退。从量在价先的一般性规律看,重点城市短期房价上涨的压力减轻。

  分城市来看,一线城市房价总体平稳,其中北京、广州房价微降,上海、深圳继续小涨。

  准一线及二线城市房价延续上涨,少部分城市涨速加快。其中,热点城市苏州的房价在上一轮一二线城市房价上涨小周期中,涨速要滞后于同为长三角次中心城市的杭州和南京。但自2019年1月以来,苏州房价涨速显著加快,房价水平有追赶杭州、南京的态势。

  报告分析称,与三四线城市相比,准一线及二线城市具备更强住房需求增长潜力;与一线城市相比,准一线及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调节手段又相对薄弱。这导致准一线及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相对易涨难跌,一旦房价回暖,房价上涨的持续时间也要长于其它等级城市。

  三四线城市房价涨速继续下降。2019年5月,三四线城市房价平均环比上涨0.011%,涨速比上月收窄0.052个百分点。廊坊(燕郊)房价环比下降2.07%,跌幅比上月扩大0.34个百分点,进一步确认了2018年12月以来环京房价持续快速上涨“小阳春”结束。

  报告指出,与一二线城市相比,三四线城市房价持续上涨的动能不足,政府的市场调节手段也更为有限。部分三四线城市在经历了一波突击性上涨后,因后续需求不足,房价将进入下跌阶段。

  关于后期楼市,报告分析称,首先,继一线城市之后,二线城市严控房价将成为常态。

  一线城市房地产调控历史最长,调控机制相对完备,调控手段最为严厉。二线城市将继一线城市之后,建立更为完备的市场调控机制,严控房价或成为一种常态。这一方面将稳定二线城市乃至全国房价预期,另一方面将抑制购房需求的集中释放,从而有利于熨平市场短期波动。

  其次,房地产融资将适度收紧,助力热点城市楼市降温。

  2018年底以来,房地产融资条件显著改善。随着定向降准等政策的实施,资本市场的资金紧张状况显著缓解,部分城市首套房贷的执行利率由上浮10%-15%降至基准利率水平。随着2019年1季度房地产市场的回暖,住房信贷也较快增长。预计与2019年上半年相比,下半年房地产融资将适度收紧,以避免房地产信贷过度扩张推高房价。房地产融资的适度收紧,有利于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的降温。

  第三,外部不确定性增强,导致市场预期进一步分化。最后,热点城市房价涨幅将进一步收窄,非核心城区房价或将下跌。

  报告称,在“一城一策”和强调地方政府稳定房价主体责任的背景下,热点城市房价上涨将直接导致调控政策的出击或加码。由于“限购”、“限贷”等政策对短期住房需求有直接的抑制作用,预计短期内热点城市房价涨幅将进一步收窄,交易量下降。对于这些城市的非核心板块,当住房投资需求减退时,短期房价还可能面临下跌

责任编辑:上游
分享文章到:
0
浏览次数:
】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文本、图片、LOGO、创意等版权归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请在两周内与本网联系,本网经核实后可立即将其撤除。
因特网信息服务:电信业务审批[2004]885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04069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4070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9990号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