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资讯
您当前所在位置:

当前政府支持企业政策重点及后续走向

来源:网络  撰稿人:  发布时间:2020年02月28日 浏览:
摘要:

  自新冠疫情以来,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加大政策出台力度,给予企业巨大的帮扶与支持。如何理解和把握这些政策,及时将政策化为企业经营活动的动力,是当下每个企业应把握的重点工作之一。

  一、当前的政策特点及后续基调

  (一)现有政策出台的特点

  与企业经营密切相关的政策方面,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大体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出台政策,重点是保障防疫物资产能恢复、扩大,加大口罩、防护服等防疫重要物资供应;第二阶段是解决受灾影响较大企业的贷款和纳税问题,在企业经营活动停摆之下,给予企业延期腾挪的空间,特别是受灾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行业,及小微企业;第三阶段是促进企业复产复工,减税降费,保现金流,保稳岗就业,促经济启动。

  经过这三个阶段的推进,目前支持企业经济活动政策体系丰富完整,呈现出两条战线、三大抓手、四大支持重点的体系框架。两条战线,一条是疫情防控,一条是企业复工;三大抓手,即财政、货币及地方自主政策;四大支持重点,即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民生保障重点企业、受疫情直接影响重点行业、中小微企业。

  (二)后续政策出台基调

  前一阶段,面向企业的政策主要是根据疫情出现的新情况、民意关注点,出台有应急性、背动性特点,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中央统一的决策部署,各方面政策制定将紧跟中央决策部署,陆续调整完善,形成更为有效的体系。

  2月23日,国家召开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以下简称23号会议),习总书记在会议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会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越要增强信心、坚定信心。综合起来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

  此次会议对后续政策的出台定下基调、明确导向、建立框架。一是长期基本面没有改变,涉及到国家长期发展的经济政策导向不会发生变化。比如说钢铁行业特别是关心的供给侧改革、房地产政策、环保政策。近日,银保监会明确发声房地产金融政策没有调整和改变。二是应对疫情冲击政策制定以“短期”为主。2008年金融危机,当时政府定义是系统性风险,影响是长期的,更多的以振兴规划为主,规划期至少三年以上。当下出台的各项税费减免等均有相应的政策窗口期,以到上半年为止居多。三是后续政策将以中央出台为主。由于国内财政与金融政策集中性特点,地方政策空间有限,后续中央出台的政策将更加有力,地方出台政策更多是依据中央政策进行调整制定。四是从局部性向全局性,从重点区域向普适性演变。鉴于今年的六稳目标、三大攻坚战,确保GDP阶段性目标不变,经济社会发展将成为政策制定的重点,普适性、全局性将成为政策制定的新特点。

  当前,面向企业的政策主要涉及发改、工信、税务、金融、人社、商业等部门。发改、工信多是政策牵头部门,税务部门执行税费相关减免,金融部门执行信贷供给等政策,人社执行稳岗复产等政策,商务部门重点执行外贸和民生部门,各项政策密集衔接,会议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企业应密切关注。

  二、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

  财政政策抓手主要是税和费,“减、免、缓、贴”四种动作,可以根据不同对象、不同行业进行处理,相比于金融政策抓手多、灵活性强,效果显现快,具有先导性、引导性、指导性,企业在降成本、保现金流等方面直接受益。

  (一)当前财政政策重点支持方向

  在前期政府出台的第一批政策中,以财政政策为主,其后陆续丰富和加大,基本形成了三个重点支持领域。

  1、防疫保障。通过对重点企业采取直接或间接补贴等定向政策,加快产能恢复与提升,如为重点防疫物资企业给予贴息支持;如在增值税、所得税方面,运输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取得的收入,提供公共交通运输服务、生活服务以及为居民提供必需生活物资快递收派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这个方向,截止2月24日各级财政安排资金1008.7亿元。

  2、稳就业。2月18日,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上强调:“当前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一项迫切任务就是稳就业。稳就业就必须稳企业,必须抓紧出台扶持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系列政策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当前要突出抓好稳就业这一‘六稳’的首要任务。”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支持稳定和扩大就业,是当前财政政策支持力度最大也是普及面广多的领域,特别是帮扶小微企业就业方面,8000万户带动2亿人就业的个体工商户更是重中之重。2月18日,国务院出台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政策,中小微企业2月至6月免征,大型企业2至4月减半征收,仅此一项企业少缴费5000亿元,这是中国社会保障历史上第一次。同时授权省级政府对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减免决策,对住房公积金也有一些“缓”的政策支持。2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又新增确定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由3%降至1%,享受中小微企业减免政策,降低用电成本、鼓励各地减免土地使用税等,帮助工商户降本。

  3、促经济。目前还不是政策的重点,2月中旬财政部提前公布2020新增地方债限额情况,最高值确定为1.84万亿元,其中专项债务1.29万亿元(1月份地方已经发行7148亿元)。2019年,国内地方政府发行债券4.36万亿元,新增3万亿元。该项根据两会情况还需要进行调整,但提前发布限额对地方政府促进经济有一定的支持。

  (二)财政政策后续更加积极的方向

  23号会议明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继续研究出台阶段性、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政策,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财政政策如果确定为“积极”,核心是对预算赤字的调增。结合今年的经济工作会议,后期将以六稳和三大攻坚战为核心,力度较大的应在稳投资、稳就业两个方面。

  1、在稳投资方面,鉴于经济增长的压力,财政政策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基建投资支持力度等方面有可增之处。从目前地方政府两会的导向看,在延续传统基建的投资基础上,新基础设施、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投资将要加大。此次疫情期间,数字经济体现出强大的支撑力,以大数据、智能化、机器人等为主要内容的建设项目也将会受到地方政府青睐,而这些投资或将得到财政方面的各项支持。

  2、在稳就业方面,根据疫情和经济恢复情况,延长时间或加大比重,减税降费是核心办法。中小微企业是经济的“毛细血管”,面临的问题既多又杂,又是当前最为弱势的群体,点多面广的特点决定政策较难发挥政策的有效性。三险一金的减免受养老金发放、医保金和住房公积金支付支取有一定的“天花板”,此次减免超过5000亿元,短期支撑可承受,但不会做为一项长期性政策。因此,在稳就业方面,在保持政策的长度和力度之外,或将有一些新政策出台。

  3、行业方面重点支持服务业。第三产业在GDP占比已经最大,服务业又是此次受到疫情冲击最大的行业,财政帮扶政策可能更加密集。

  4、在税制改革上,过去两年政府一直大力推进减税降费,包括增值税和所得税下调等,累计为企业和个人减税3.6万亿元。鉴于当前短期冲击的定调,进行调整的可能性不大。

  三、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

  货币政策是经济活动的血液,虽然较财政政策不是那么直接、那么快,但影响面大、时效长,对稳定经济底盘至关重要。23号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灵活适度,用好已有金融支持政策,适时出台新的政策措施。

  (一)货币政策现有重点

  现有的金融支持重点是三个方向:一是多途径为企业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抗击疫情和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及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据银保监会2月25日数据,六大银行支持医疗物资类重点客户发放贷款672亿元,对生活物资保障类企业发放贷款754亿元,平均利率低于3.15%,有的重点企业实际贷款利率不到1.6%。二是对流动资金困难的企业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对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通过变更还款安排、延长还款期限、无还本续贷等方式,对到期还款困难企业予以支持,加快建立线上续贷机制。三是加强融资担保支持,2020年新增政策性融资担保贷款比上年度增加30亿元以上,对新申请中小微企业贷款的融资担保费率降至0.5%/年。其他还有一些局部性政策。

  (二)货币政策更加灵活的方向

  货币政策系统性强,在三大攻坚战坚持不动摇的前提下,灵活性将更多体现在精准、分层分类上。23日会议之后,国务院再次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复工政策,包括:支持中小银行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5000亿元;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提升国有大行小微贷款目标;政策性银行增加3500亿专项信贷额度,以优惠利率向民营、中小微企业发放;给予临时性延期偿还安排,时间至6月30日。这次政策出台可以认为是货币政策灵活性的一个代表。

  随着疫情到后期,货币政策将更加以经济恢复发展为中心,导向恢复到疫前,支持实体经济,支持小微企业,但灵活的空间将更加倾向支持普惠金融服务、精准施策,不会走“大水漫灌”老路,想法设法扩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近两年一直是国家金融政策的重点,由于国内银行的规模竞争特点,金融机构一直在努力。银保监会近期称:目前全国约有小微企业3600万户、个体工商户8000多万户,在这12000万户中,按照现在的统计口径,在银行有贷款余额的约有2111万户,银行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贷款覆盖率仅为20%左右,还有大量需要发掘的客户。后续银行将推出更多便利化措施,加大信用贷款等服务的比重,继续扩大普惠金融服务面。

  四、企业争取政策支持的关键

  争取政府帮扶政策是企业当前渡过难关的核心。企业争取政策支持,认真领会是基础,尽快利用是关键,结合行业和企业自身情况争取定向政策大有可为。

  (一)认真领会政策是基础

  中国经济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在驾驭复杂局面上已经具备相当能力。特别是近二十年,国内有2003年非典、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经验和教训,政策精准度和有效性大大提高。2003年国内经济正处于快车道,所有行业都是“风口”,政策拉动作用有限;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国内以产业刺激政策为主,大企业受惠面较大;2020年受新冠疫情冲击,两线两手抓,以精准、定向为主。每一项政策的出台均代表政府对两条战线的导向,只有认真领会政策要求并能顺应政策执行的企业才能受益。

  (二)加强沟通、尽快利用是关键

  政府对疫情冲击的定位,加上当前的经济体量、政策的边际效应,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基本政策方针没有变,一些监管政策没有变。银保监会在解释当下的支持政策时明确说明,一是支持确实受疫情影响、遇到特殊困难的企业;二是企业还是要和银行协商决定;三是企业要关注有期限限制。因此,企业不能寄希望于国家经济政策方针的大转向、大调整,企业总体还是应该依靠自身的力量参与市场竞争,当下最关键的是充分、尽快利用好现已出台的各项政策,主动、积极对政策执行部门沟通,执行落实好各项政策,加快经营活动和市场恢复,尽快回到企业经营的正常状态。

  (三)争取定向支持大有可为之处

  从前一阶段政策出台的时机看,很多政策是充分吸收了社会舆情与企业调查,精准是此次政策的核心特征。因此,真实反映企业面临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政策导向及新策出台。企业可以从国家经济发展大局出发,特别是从行业的角度,充分结合“六稳”目标,积极向政府反馈困难和问题,提出政策性建议,也大有可为空间。

责任编辑:上游
分享文章到:
0
浏览次数:
】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文本、图片、LOGO、创意等版权归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请在两周内与本网联系,本网经核实后可立即将其撤除。
因特网信息服务:电信业务审批[2004]885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04069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4070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9990号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