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资讯
您当前所在位置:

【奋斗百年路】新中国建材工业的奠基人赖际发

来源:作者:赖立钦 陈云衡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撰稿人: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06日 浏览:
摘要:

他对革命和建设诸多贡献赢得了党和人民信任,他先后被选为中共八大、九大代表,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第一、二、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1982年2月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赖际发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农运”骨干,是福建省农村最早的团组织负责人,他早年加入南昌起义部队,是长征途中的出色“粮秣官”,是新中国建材工业的奠基人,一生曲折传奇。

  长征途中的出色“粮秣官”

  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后,红军选择优秀地方干部充实部队。因此,赖际发参加红军主力,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到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前,他先后担任红十二军一○五团二营党代表,红十二军一○五团、独立第四师十团、红二十二军一九○团政委,红一军团第二师六团政治处主任,第二师政治部民运科科长等职。

  1931年,任红十二军一○五团政委,他率部活跃在闽粤边界,担任保护红色地下秘密交通线的特殊任务。1932年临时中央由上海经香港到广东大埔,再由闽西迁到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党中央的电台也经由这条交通线转移到中央根据地。这些艰巨的任务,都是赖际发率领的战士,冒着极大的危险,用自己的勇敢和智慧,穿插于白区之间,顺利完成。

  赖际发参加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战斗,打过多次硬仗。他英勇善战,敢于碰硬;对敌人嫉恶如仇,对部属亲如兄弟;他善做思想工作,团结战士,越打越猛,得到朱德、周恩来等的赞赏。如第四次反“围剿”中,红一军团和红十二军三面受敌,在前进途中,前面大山上有守敌挡住去路。赖际发率领的六团负责抢攻敌人的制高点,两天未能奏效。周恩来亲临阵前对他说:“此山维系全军命运。”赖际发乘夜带着一个连轻装直扑主峰,拂晓前当敌人发现时,他们已接近山顶,硬攻死拼,全连只剩下几个人,终夺下山头,掩护主力部队通过。事后周恩来说:“有什么样的干部就能带出什么样的兵,就能打什么样的仗。”

  1934年10月赖际发随红一方面军参加长征。出发前两天,他被任命为红一方面军二师供给部长兼后勤部长。任务就是筹集军需,保证部队供给,是个十分艰难的任务。红军长征所经过的地方都是新区、边地、险口、关隘。人要粮,马要草,打仗要弹药,伤员要治疗,老弱要照顾,掉队的要安置。在长征的一年中,赖际发一面行军打仗,一面要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筹集军需,有时还要发动当地群众,打击土豪劣绅。他克服重重困难,依靠战友的团结和支持,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为红一方面军顺利到达陕北,作出了重大贡献。出发前,他就接到命令,要为战士准备草鞋,每人至少两双,这就要准备上万双。时间紧,任务重,但他安排的井井有条,原定三天完成,结果两天半就完成了。抢渡天险乌江,他受命搭浮桥。他率部寻找、购买搭桥所需材料,经过几天几夜不停地干,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以想象的困难,用60个竹筏在乌江上架起了壮观的竹排桥,保证了部队顺利渡过乌江,甩开了追敌。经过贵州桐梓时,他率先头部队,在当地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巧夺一座官僚的别墅,缴获一批物资,用来交换布、粮食和药品,供部队用。路过昆明西南的汤林县时,赖际发率部攻下一个敌人据点缴获了一批罐头、饼干、白糖、火腿和云南白药,还发现了一个小弹药武器库。这些物资解决了部队的急需。过草地时,他千辛万苦,寻找青稞,像神农尝百草一样,尝试野菜。让战士们的干粮袋装满青稞和野菜。而他自己却因劳累过度,得了肺病。赖际发为长征的胜利,付出了自己的才智和精力,不愧于红军长征中的粮秣官。

  太行山中的传奇人生

  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改编而成“国民革命第八路军”,下辖一一五师、一二○师、一二九师。一二九师师长为刘伯承。赖际发任一二九师民运副部长。党中央指示一二九师建立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根据上级开辟“华北地区抗日井冈山”的指示,他受命带领一二九师教导团五连一个排先期开进山西榆次,与当地党组织取得联系后,筹建八路军交通站和八路军驻榆次办事处。他会同榆次牺盟会特派员到山西最大的榆次晋华纺织厂,发动工人,组建抗日武装。榆次沦陷后,赖际发带出的晋华纺织厂工人自卫队200多人和一个排的红军干部和秦基伟带来的阳泉煤矿工人与铭贤学校的学生约200人,加上正太铁路工人游击队几十人,按上级的指示合并组成一二九师独立大队,取名为“秦赖支队”,秦基伟任司令员,赖际发任政委兼晋中地委书记。秦赖支队在晋中地区十分活跃,很快就发展到四五千人。秦赖支队配合八路军主力先后参加粉碎日军“三路围剿”、“九路围剿”等多次战斗。为晋冀豫根据地建立和巩固作出了贡献。随后,赖际发任一二九师后方政治部主任,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主任,一二九师新编十旅政委兼晋中地委书记。1940年8月,他率新十旅参加著名的“百团大战”,主要担负突袭正太铁路,破坏日军交通运输线的任务。在新十旅艰苦奋战下,这条铁路被搞得支离破碎,为“百团大战”取得胜利作出贡献。

  “百团大战”后,日军采取“七分政治”的新花招,实行“治安强化运动”。特别是1941年日军推行三次“治安强化运动”,我抗日根据地面积缩小,人口减少,八路军兵力下降,财政经济极端困难,是华北敌后抗战严重困难的一年。在这严重的关头,一二九师政委邓小平于1941年4月提出“反对麻木,打开太行的严重局面”的指示,赖际发坚决贯彻这一指示,领导太行二分区军民以武装斗争为主,运用革命的两手策略,分化、瓦解伪军,打击汉奸、维持会,在晋中坚持游击战,运用多种灵活方式,利用敌伪间、各据点间的矛盾开展政治攻势,打破了敌人的“蚕食”和分割封锁,保卫了根据地基本区,坚持了敌后抗战,为扭转不利局面创造了条件。

  太行二分区,北至正太铁路,南接太岳山,西临同蒲线,东连晋察冀。是延安党中央联系各路大军和各根据地的通道。太行二分区政委赖际发,建立了一支有几百人组成的精悍的、智勇双全的武装交通队,他们神出鬼没出入敌占区。先后护送过许多领导同志去延安参加七大;也迎接不少从陕北调往东北、华北、中南等地赴任的领导。以其在晋中的卓越表现,受到刘伯承、邓小平的评赞:“政治坚定,勇敢积极,刻苦负责。”

  新中国建材工业的奠基人

  新中国成立后,赖际发任重工业部办公厅主任、部党组书记,而后任副部长、部党组副书记。1956年6月国家建筑材料部成立,他出任第一任部长。同年9月他当选为党的八大代表。在会上,他作《增加建筑材料新品种,满足国家经济建设日益发展的需要》的发言。他以充足的理由,阐述了发展我国建材工业的五点意见。受到党中央和与会代表的重视和支持。

  他从1956年出任建材部部长后,就成了这个行业的专任领导。他先后任建材部长7年,在重工业部、国家建委主管建材工作23年。他呕心沥血、竭智尽力在我国建材工业战线奋斗了30多年,是我国建材工业的奠基人。

  在赖际发的领导下,我国建材工业取得惊人的成就。发展了建材工业体系,开拓了非金属矿工业,填补了无机非金属国防尖端材料空白。

  旧中国,建材工业十分落后。可说是一片“空白”。仅有为数不多的水泥、玻璃产业,且极大部分集中在沿海一带城市,分布极不合理。产量低,品种少,根本无法满足新中国建立后的建设需要。赖际发走遍大江南北,经过一番调研后,认为建材发展的方向,根据我国的实际,只能先打水泥的主意,发展水泥制品。他提出了发展水泥工业三个思路:一是“母鸡生蛋”,即在现有的大中型水泥厂,就地扩建一个新厂;二是“三就原则”,即办新厂,就地取材,就地生产,就地使用。这是一个重大的决策,为以后在全国各地建设一大批大中型水泥骨干企业作出了贡献。三是“三老三新”,即老地区带新地区,老厂带新厂,老工人带新工人。这些想法列入了“一五”、“二五”计划。国家建材工业部先后在大同、英德、攀枝花等地建设了几十个大中型水泥厂,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水泥工业布局不均衡的局面。现在,大中小型水泥厂遍布全国,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三位。

  在制定“二五”计划时又补充了新内容,即“三代”。“发展新品种,代替钢材、木材、棉布,缓和供需矛盾”。在赖际发这一思路指导下,我国“三代”产品迅速发展。如穿梭于江南水乡的水泥船,伸向四方的铁路水泥轨枕,遍布城乡的水泥电杆等,都是广大建材战线广大职工辛勤劳动的结晶。根据水利、石油、化工、交通、国防的特殊需要,研制成功几十种特殊水泥。现已有水泥品种五类60种。

  赖际发还十分重视非金属矿的开发和利用。重点非金属矿大多在边远高山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极为艰苦。他亲自到四川石棉矿、四川丹云云母矿等地爬高山、下矿井,进行调查研究,解决问题。在他的推动下,我国非金属材料工业从小到大发展起来。1960年后我国要自力更生搞原子弹、氢弹、运载火箭和人造卫星,要求建材部迅速研制非金属新材料。为及时完成这个任务,赖际发从科技研究设计部门、企事业部门即建材院校中抽调专业人才,组成专门的科研机构。他亲自抓方案制定,协调组织。在各方面的通力协作下,1965年一大批新型产品通过国家鉴定。供军需配套用的耐烧蚀玻璃钢、玻璃纤维、航空防弹玻璃、人造金刚石、特种陶瓷、人工合成晶体等非金属材料,逐步发展,基本上满足了我国国防工业技术的需求。今天,我国生产的新型材料已经用在了我国的航天事业上。

  我国建材工业方面取得的成绩与赖际发的努力分不开。在他领导下我国建材工业很快发展到14个专业,上千品种,许多产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从科研到地质矿山,从施工安装到产品生产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建立了水泥、玻璃、陶瓷、非金属等专业科研机构和队伍,为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打下了基础。这些都倾注了赖际发的心血。

  他对革命和建设诸多贡献赢得了党和人民信任,他先后被选为中共八大、九大代表,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第一、二、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1982年2月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责任编辑:单建庆
分享文章到:
0
浏览次数:
】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文本、图片、LOGO、创意等版权归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请在两周内与本网联系,本网经核实后可立即将其撤除。
京ICP证040699号-1
因特网信息服务:电信业务审批[2004]88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4070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9990号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