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资讯
您当前所在位置:

发挥利废新材企业作用 打造“无废雄安新区”

来源:中国建材报  撰稿人:  发布时间:2018年07月17日 浏览:
摘要:

随着国家对工业固废、建筑废弃物等废弃物综合处理的重视,利废建材迎来发展机遇期。利废建材企业高度关注雄安新区建设,已开始了相关筹划与布局。内蒙古正蓝旗富洋石膏粉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邸洪波近日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阐述了他所理解的雄安新区建设对利废建材企业的意义和影响。......

  4月21日,《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发布。《纲要》特别指出,“使用绿色建材。开发选用当地特色的自然建材、清洁生产和更高环保认证水准的建材、旧物利用和废弃物再生的建材。”

  废弃物再生建材产品,是指以工业固废、建筑废弃物等废弃物为原材料,通过一定技术手段回收、加工处理后,达到相关质量的建材产品的统称,属于资源综合利用的一种有效方式。

  随着国家对工业固废、建筑废弃物等废弃物综合处理的重视,利废建材迎来发展机遇期。利废建材企业高度关注雄安新区建设,已开始了相关筹划与布局。内蒙古正蓝旗富洋石膏粉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邸洪波近日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阐述了他所理解的雄安新区建设对利废建材企业的意义和影响。

  新区引新机 利废企业加速布局

  “雄安新区规划建设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相信如此大规模建设,其投资总额应该非常巨大,建设期也应该在10年甚至更长。这对建材行业来说无疑是一场盛宴,建材行业将直接受益。”邸洪波对新区建设给建材企业带来的利好充满期待。

  近年来,国家陆续发布了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鼓励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发展高附加值产品,促进节能减排,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些为利废建材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

  “大力发展旧物利用和废弃物再生的建材,积极稳妥推广装配式、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方式”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这些都为大力推进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和推广节能建筑提供了发展契机。我们要抓住机遇,积极培育煤矸石、粉煤灰、建筑垃圾、脱硫石膏、冶金和化工废渣等固体废物为原料的节能环保新型墙体材料产业。”

  据介绍,正蓝旗富洋石膏粉业有限公司目前已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建设了2条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项目,年处理烟气脱硫石膏50余万吨,固废经过处理后可生产建筑石膏粉20万吨、纸面石膏板3500万平方米。

  “我们将用最优质的新型环保石膏制品为新区建设添砖加瓦。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的努力。”邸洪波说。

  助力装配式 利废建材市场广阔

  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业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主要内容,是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的重要手段。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意义重大而深远。

  “结合《纲要》,我认为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建材产品,包括砌块类、板材类、盒式建筑、升板升层建筑等市场广阔。”

  邸洪波认为,雄安新区进入密集施工阶段后,以石膏板为代表的建筑石膏产品将最为受益。“建筑石膏技术可靠,产品性能优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升级整改,及2+26城市的环保政策,相关产业停产、迁移。正蓝旗富洋石膏粉业有限公司作为目前销售半径内一家合理有效的石膏产品生产企业,必将责无旁贷为新区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打造“无废雄安新区” 实现多方共赢

  未来的雄安新区将打造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和开放发展先行区,而大量的生活垃圾、污泥、工业废弃物、建筑垃圾以及污染土地,对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的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此前,民盟河北省委在今年河北两会上提交提案,建议通过建立京津冀固体废弃物协同处置体系,创新生产和生活模式、构建新区固体废物分类资源化利用体系等手段,打造“无废雄安新区”。

  邸洪波认为,打造环保、“无废雄安新区”应该时刻遵循《纲要》中心思想,生态优先,推进绿色发展。“发展绿色能源,构建‘无固废产生’能源体系;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工业固体废弃物‘零排放’;精准高效治污,实现城市固废资源化与无害化;推进循环利用,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除此之外,传统的城市建设和运行往往会产生大量废物,如不进行妥善处理,将对环境、资源和社会造成不利影响,而建设‘无废社会’可实现能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共赢。”

  “《纲要》对绿色建材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也将是所有综合利用企业、绿色环保建材企业的一次机遇,一个新课题,一个转折点,更重要的是一份历史使命。”正如邸洪波所说,基于雄安新区高起点、高标准的开发建设要求,建材行业应更快更好开发低碳环保、绿色生态、节能环保等新技术、新产品,着力提升产品质量和产品档次,以适应新区建设对高品质建材产品的需求。这是一则更高层次的新课题,也是对京津冀建材行业发展的新挑战。

责任编辑:王澎
分享文章到:
0
浏览次数:
】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文本、图片、LOGO、创意等版权归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请在两周内与本网联系,本网经核实后可立即将其撤除。
因特网信息服务:电信业务审批[2004]885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04069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4070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9990号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