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资讯
您当前所在位置:

我国水泥产能“走出去”市场分析报告

来源:数字水泥网 作者:高长明  撰稿人: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14日 浏览:
摘要:

【中国建材信息总网】实践出真知!祝愿我国水泥工业在新一轮更高端的“走出去”的转型提升的征途上不断取得更多更好的业绩,达到提高经济效益,挺进高端市场,创建中国品牌的目标。

  西班牙温斯顿咨询集团(OneStone Consulting S.L.)近日发布的调研报告称,2015年世界各国、各地区已有水泥产能为60亿吨,水泥产量(需求)为41亿吨, 产能利用率为68.3% 。2001~2015,在过去15年间,全球总平均水泥产能利用率大多数处于70%~80%之间,仅2012年和2015年降为68%。2016~2020年世界水泥市场将会如何变化发展值得关注,为此本文将对我国水泥产能“走出去”市场现状及其近中期预测进行分析述评,供我国水泥界参考。1. 世界水泥主要生产厂商的产能发展概况

  根据温斯顿2014/2015年的数据,除中国大陆外,世界前20家水泥生产集团(公司)的总产能为13.74亿吨,占世界总额25亿吨的55%。中国大陆前12家水泥生产集团的总产能为13.82亿吨,占中国总数35亿吨的39.5%(我国最近公布的是前10家的熟料产能9.77亿吨,占全国总数18亿吨的54%;相当于水泥产能17亿吨)。产量位于前三甲的水泥集团,国际市场上有法国瑞士的拉法基-豪瑞(LH)、德国的海德堡(HC)和墨西哥的西麦克斯(Cemex);中国市场上有中国建材(CNBM)、安徽海螺(Conch)和中国中材(Sinoma)。

  1.1拉法基-豪瑞集团(LH)

  LH集团2015年刚完成合并重组,在全球约60个国家拥有水泥厂和粉磨站239家,水泥产能3.74亿吨,产能主要分布为:印度6820万吨,中国3780万吨,美国2590万吨,印尼1520万吨,墨西哥1229万吨,俄罗斯1060万吨,阿尔及利亚1060万吨,法国1020万吨,马来西亚1010万吨;其在不同区域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北美67.5%,拉美70.6%,欧洲54.1%,非洲和中东69.3%,亚太76.1%;其水泥产量总计2.557亿吨,总平均产能利用率68.4%;在60个国家中,其产能利用率>/=70%的有32个国家,介于60~69%的有12个国家,介于50~59%的有6个国家,低于50%的有10个国家。总的来看,LH集团在世界各区域的产能利用率都不高,新增产能的意愿不大。有些水泥厂的装备已显陈旧,技术改造,升级换代的项目可能较多。有些相对较老旧的水泥厂可能会转让出售或关门停产被淘汰。近年内,LH最有可能投资建新生产线的是在美国,因为美国的这种需求正在上升,LH在美国也拥有诸多业绩和享有较好的声誉。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成套水泥装备供应商和EPC工程总承包集团已经与LH集团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关系,借此我国可以再次尝试挺进美国市场。这是我国进入国际高端(顶级)市场的机遇,也是我国水泥工业跻身世界一流水平,做大做强必须闯过的一道关口。所以,我国应该下意识地对美国的州政府及各有关方面(部门)提前做好相应的铺垫工作。

  1.2海德堡水泥(HeidelbergCement)和意大利水泥集团(Italcementi)

  海德堡HC在28个国家有85家独资水泥厂,总产能1.227亿吨。其主要产能分布为:印尼2050万吨,德国1100万吨,美国1030万吨,英国630万吨,罗马尼亚620万吨,波兰600万吨,印度560万吨,俄罗斯510万吨。另外在6个国家还有16家合资水泥厂,其总产能为1650万吨,其中最大的两家合资企业,一家在中国,产能740万吨,另一家在土耳其,产能380万吨.。HC集团的总产能为1.29亿吨,水泥和熟料总产量为9280万吨,平均产能利用率72%。其在不同区域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北美95.3%,亚太81%,非洲和中东7 3 . 3 % , 西欧与北欧66.3%,东欧和中亚58.5%。 意大利水泥集团在1 7 个国家有42家水泥厂和15家粉磨站,水泥产能6000万吨,还有710万吨水泥产能的合资企业。其主要产能分布为:欧洲32厂22 0 0万吨,北美和中东10厂1700万吨。2015年水泥和熟料销售4340万吨,平均产能利用率71.8%。各地区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亚洲77.1%,北非和中东74.7%,欧洲68.2%,北美65.7%。海德堡和意大利水泥集团的合并重组已趋于尾声,2016年内将完成全部程序,2017年将产生又一家大型国际水泥集团。目前,海德堡和意大利水泥集团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为13.6%,仅列于LH的18.75%之后,占第二位。我国水泥集团通过与海德堡集团的合作进入国际高端市场,同样不失是另一条可以尝试的途径,其成功率可能不逊于和LH集团的合作。此外,例如墨西哥Cemex、意大利Buzzi Unicem、巴西Votorantim、希腊Titan、爱尔兰CRH等国际知名的水泥集团也可能会对我国进入国际高端市场有所帮助,应予以关注,兹不赘述。2. 世界主要水泥生产国家(地区)概况

  2.1 美国美国的水泥消费量随着其经济发展变化的上行或下行具有紧密的同步性。1998~2005年是上行期,水泥消费由9800万吨上升到1.22亿吨,之后因金融经济危机的影响,水泥消费量猛跌到2009年的6840万吨,跌幅高达44%; 2012年上升到7560万吨,经济形势有所回升,2015年达到8900万吨。据美国波特兰水泥协会PCA预测,2020年很可能恢复到2004年的水平,达1.13亿吨。在经济危机的2008~2011年间,美国乘水泥需求锐降,产能利用率曾降到60%左右之机,随即逐步地淘汰了近1300万吨产能的落后水泥生产线约30条,主要是一些湿法厂、半干法厂和1500t/d以下的SP窑生产线,占当时其水泥总产能的15%。2013年其产能利用率就回复到了72.3%。在市场经济法则下,无需政府操心,其淘汰落后产能之及时和“神”速,与我国现今还在“去产能”的艰难历程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值得我国思考研究,也可能是他们那些生产线太落后了,早就该淘汰之故吧。2015年美国有22家水泥公司,92家水泥厂,134台水泥窑,12个粉磨站,熟料产能9800万吨,水泥产能1.15亿吨。在22家水泥公司中有12家纯属外资企业,占全美水泥总产能的76%。对于新建或改扩建的水泥项目,美国州政府主要管环保和矿山与厂区土地的审批,其他经济范畴的决定完全由投资方自主决策。在经济危机谷底的2010年,美国熟料产能利用率曾下降到60.9%,而在2005年的高峰期却曾高达93.3%。这表明,其实产能利用率是一个弹性很大的指标,利用率的高低只反映水泥的供需平衡关系和水泥价格,应该与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没有直接关系。所谓产能利用率太低,水泥供过于求就会恶性竞争,大打价格战,其决定性的根源看来还是企业素质及其商业道德问题。2015年美国消费水泥8900万吨,其中进口水泥1116万吨,熟料产能利用率为77.3%,水泥的是75%。如果2020年水泥需求达1.13亿吨,在沿袭每年进口1000多万吨水泥和继续淘汰若干落后产能的情况下,显然存在约1000~1200万吨的产能缺口,须要通过新建和改扩建水泥项目来补缺。这正是几家世界一流水泥成套装备供应商特别关注的重大商机。在世界许多国家已经显露水泥产能趋于供需平衡的节点上,我国要抓住的不仅是这一商机,更重要的是要拿到跻身国际高端市场的通行证。这次一定要力争取成功挺进美国市场!

  2.2 印度尼西亚2013年底,印尼有7家水泥公司,水泥产能6800万吨。到2015年水泥厂家增加到13家,产能达8820万吨,这是设计产能,而实际的生产能力大概仅有700 0万吨。Semen Indonesia是印尼领先的水泥公司。因有些新项目的陆续投产,2016年底设计水泥产能将达9770万吨,实际产能约7550万吨。由于众多新水泥公司的相继成立,短期内突然涌入了许多新业主,新老业主都宣称要新建不少水泥厂,信息较混乱。印尼水泥协会最新发布的历年水泥销售量是:2011年4800万吨,同比增长+17.7%;2012年5500万吨,+14.5%;2013年5800万吨,+5.5%;2014年5990万吨,+3.3%;2015年6100万吨,+1.8%;2016年预计6400万吨,+7.7%。预计在今后的3~5年内,水泥需求将以5%~6%速度增长,那么到2020年将达8000 万吨。实际上是否有这么乐观尚待观察。历年来,印尼水泥产能利用率是:2011年90%,2012年92.6%,2013年86.5%,2014年84%,2015年69.2%。利用率的这种急降是一个警示,新增产能太多太快,新来的业主良莠不齐,市场秩序不够规范,产能是否趋于饱和,我国对其新增产能的投资应该谨慎。 印尼是一个由世界上最大的群岛组成的国家,号称千岛之国,疆域宽达5000多公里,海岸阻隔,交通不便,物流不畅,运输成本高。因此投资水泥项目时要特别研究考察所有原材燃料和成品进出厂的全部物流情况,装卸运输设施、运距、路况和水道;等等。这些因素都将对水泥生产经营成本具有重大影响,必须高度注意。我国海螺集团在南加里曼丹投资的2x3200t/d生产线相继投产后,我们自己感觉效果良好。然而也有当地媒体发表评论称,因该厂水泥售价低于市价,担心会把中国式的“价格战”引入印尼,危及其整个水泥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这种论调虽不正确,但也提醒我国所有“走出去”从事生产经营的企业,面对这种负面宣传应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从长计议,正确处理好与当地政府、企业和民间的各种关系,慎审认真妥善处置,防患于未然。

责任编辑:单建庆
分享文章到:
0
浏览次数:
】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文本、图片、LOGO、创意等版权归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请在两周内与本网联系,本网经核实后可立即将其撤除。
因特网信息服务:电信业务审批[2004]885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04069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4070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9990号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