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热点资讯

一季度我国陶瓷砖进出口呈现“进口激增、出口萎缩”分化态势

来源:中陶家居网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09日

  据海关总署及行业机构最新数据,2025年1-3月我国陶瓷砖进出口呈现“进口激增、出口萎缩”的分化态势:

  进口额:1-3月陶瓷砖进口总额达2453万美元,同比大幅增长42.47%。其中,3月单月进口额1436.47万美元,同比增长94.28%,进口均价为49.63美元/㎡,凸显高端产品占比提升。

  出口额:同期陶瓷砖出口额为6.31亿美元,同比下降30.65%,延续了2024年以来的下滑趋势。出口均价为6.08美元/㎡,与进口价差显著,反映产品结构差异。

  进口市场:高端化与区域集中化

  1.进口来源国:意大利、西班牙、土耳其为前三大进口国。其中,意大利进口额同比增长106.84%,西班牙增长70.38%,显示欧洲高端瓷砖在国内市场的需求旺盛。

  2.进口省份分布:浙江省以54.76%的占比位居第一,进口额同比激增2071.15%;广东、上海、北京紧随其后,但增速趋缓。

  3.产品趋势:大板/岩板等高端品类占比超80%,进口均价达31.87美元/㎡,反映国内消费升级对设计感和品质的需求提升。

  出口困境:反倾销与成本压力

  1.多国关税壁垒:美国、欧盟、印度等对中国瓷砖征收反倾销税,其中美国综合税率最高达145%,导致出口成本剧增。例如,FOB价1000美元/吨的瓷砖,加税后价格飙升至2450美元/吨,竞争力锐减。

  2.出口量价双降:1-3月出口量同比下降2.11%,出口均价同比下滑约25%。主要出口市场如菲律宾、印尼等需求疲软,叠加海外建厂分流订单,进一步挤压传统出口空间。

  3.新兴市场挑战:海合会近期启动对华瓷砖反倾销日落复审,可能导致中东市场出口门槛提高。

  企业突围:转口贸易与海外布局

  1.东南亚转口贸易:为规避高额关税,佛山等地企业通过马来西亚中转出口,更换原产地标签后以“马来西亚制造”身份进入欧美市场。某佛山企业通过此模式,单吨成本下降超1000美元,前三个月出口额同比增长42%。

  2.海外建厂加速:中国陶企在乌兹别克斯坦、越南、印尼等地投资建厂,通过本地化生产绕过贸易壁垒。例如,建华陶瓷在乌兹别克斯坦的5000万美元项目已于3月投产。

  2025年陶瓷砖行业面临“内需升级、外需承压”的双重挑战。进口高增长揭示消费升级潜力,而出口下滑倒逼企业加速全球化布局。唯有通过技术创新与战略转型,方能在这场“红海竞争”中突围。

责任编辑:韩雅峰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