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建筑业与区块链结合,行业颠覆大幕正徐徐拉开!

来源:上海科技报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08日

  近年来,上海正在构建区块链产业生态群落,各种场景在不同产业中正在逐步实现。建筑行业的区块链实践也在悄然进行中,市建筑学会将在全国率先开始试水把区块链技术引入未来工程管理中。位于苏州河畔梦清园环保主题公园的上海啤酒厂改造工程将成为中国工程领域与区块链技术牵手的第一单。

  这标志着建筑行业的颠覆大幕开始拉开。那么,区块链技术将给这个传统产业带来哪些变革呢?记者日前采访了市建筑学会理事长、教授级高工曹嘉明和上海树图区块链研究院CTO伍鸣博士。

  应用的临界点已经来到

  曹嘉明在建筑行业打拼了几十年,他做过建筑师,也在华东建筑设计院和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做过管理工作,对建筑工程项目运行的全过程了然于心。他很早就发现在工程项目运行和建筑全寿命周期运维中存在的问题:项目的每个阶段的管理都是碎片化的,所有的流程是分割的,里面涉及了很多的单位。作为建筑师,根本不可能了解其中的每个细节和各种衔接过程。

  今天的中国被誉为“基建狂魔”。曹嘉明说,40多年来,中国走过了欧美200年的基建之路,中国的城镇化率也从17%增长到60%,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但是其中存在着很多隐患,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办法建设一个行业的信用体系,存在很多不规范的低价恶性竞争,也有一些行业腐败的隐性地带存在。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区块链技术的重要意义、发展方向等作出深刻阐释,并对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做出重要部署。这使得人们的目光重新聚焦于区块链这个具有时代意义的数字科技。曹嘉明说,区块链技术最大的特点是去中心化,分布式记账、过程留痕、不容篡改、可以追溯。“这个特点与建筑行业的特点非常契合,当时我们就在考虑建筑领域引入区块链技术是否具有可行性,恰好树图研究院成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onflux底层区块链技术,其技术能力要大大高于传统的以太网技术。”

  在曹嘉明看来,无论从需求角度来看,还是从技术能力来看,应用的临界点已经到来。

  可以追溯的分布式账本

  在中国科学家的努力下,区块链技术有了跨越式的发展。伍鸣说,区块链本质是处理交易的分布式账本,处理的速度是评价区块链技术的重要标准。Conflux技术目前已经将区块链公有链的能力提升了2个数量级。比特币每秒可以进行7笔交易,以太网每秒的交易量是30笔,而Conflux技术每秒钟可以处理的交易量达到了3000笔以上。从交易时间来看,比特币需要1个小时确定一个交易,以太网确定一个交易的时间是10分钟,而Conflux技术处理交易的时间缩短到了20—30秒。这也为区块链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在区块链技术中,最有价值的是智能合约的执行,它对应着区块链中的每次交易。图灵完备的编程语言,可以实现任何的计算逻辑,对应所有合同的各种细节。伍鸣说,区块链的身份通常用私钥和公钥去表达,每个项目参与方都是有自己私钥,可以自主签署智能合约,因为所有关键节点都会被记录下来,所以项目各方不用担心合同被篡改和弄丢。

  Conflux技术的另一个特点是颠覆了传统的共识方法。伍鸣介绍说,传统的共识方法是中本聪共识,只认最长的链条。为了保证这个点,必须要限制数据产生速度,才能保证所有交易记录尽可能保证在一条链上。但是,这就造成了很多数据的丢失。而Conflux技术用最重子树规则,不仅看最长链,还会注重交易延迟形成的分叉,可将分叉关系用链接关系引用,变成了一个图的结构,根据图的拓扑排序,项目方可以排出一个顺序,使得所有区块链的交易都变得有效,有逻辑对应关系,如果合同在执行中有修改,可以留痕,作为法律凭证。这样的模式就可以在各大产业中进行应用。

  最有意思的是支付环节。伍鸣认为,未来银行也可以加入智能合约,可以监视智能合约的进行状态,完成所有合同时,可以自主启动支付环节,企业财务不用通过很长的流程落实款项和转账。

  全过程实践背后的重大意义

  上海老啤酒厂位于普陀区的梦清园环保主题公园,是由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设计,整体建筑呈马蹄形,总建筑面积约32700平方米,现存历史建筑有临宜昌路灌装楼、办公楼和临苏州河的酿造楼等。该厂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啤酒厂,1949年停产。

  曹嘉明说,首先试水区块链的将是上海老啤酒厂改造工程中的建筑设计过程,参与方有上海市建工集团、上海宾孚建设工程顾问有限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等。该项目由上海市科委资助,名为“区块链在建筑业中的应用”的课题不仅会从conflux的特性结合建筑业的特点进行理论上的推算和推导,还会用实际的案例来验证和发展。

  “我们希望通过走一遍过程,感受到区块链技术在建筑行业应用时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我们会和树图研究院共同去解决。我们也打算尝试制定建筑行业区块链的标准。”曹嘉明介绍说,从工程项目的角度看,区块链技术有至少3个方面的优势。其一是可以帮助政府进行城市风险监管,过去一个项目出现重大事故,因为责任不明,政府部门经常会处理区域内的政府官员。但是事实上,可能其并不知晓这个工程的来龙去脉,以及问题所在,毕竟其没有参与其中,也不能精准杜绝这种问题的再次发生。而使用了区块链技术,可以帮助我们精准溯源,找到真正的“罪魁祸首”。其次是因为采取了留痕处理,项目中的运营管理变得轻松很多,扯皮拖欠的情况可以完全杜绝。再次是在分包管理中可以保证质量,因为可以溯源,材料的采购和运输一目了然,技术参数都可以清楚地知晓,便于提高施工的质量,人情合同和靠吹牛拿订单的情况会消失。

  这是对全行业的时代馈赠

  目前,基于5G时代的全国新基建改造已经全面启动,中国基础建设每年对GDP的贡献率超过30%,每年增加3万多亿的产值,而未来这样的贡献还将继续。

  2007年冬天,上海市政工程管理局曾经收到过一份恍若天书的信函,信中内容说的是苏州河与黄浦江交汇处的一座刚满100岁的桥梁——外白渡桥。来信说,外白渡桥桥梁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现在已到期,请注意对该桥的维修,并建议中方检修水下的木桩基础混凝土桥台和混凝土空心薄板桥墩。邮寄信函的是当年设计外白渡桥的英国一家设计公司,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免除桥梁发生意外后所需承担的法律责任。

  曹嘉明说,30年来,中国大地上崛起了大量的高楼大厦和各种桥梁,但是百年以后,因为图纸的缺失,档案的遗失和人员的故去等原因,国内无法达到英国公司的那种严谨和细致,但区块链技术可以弥补这个弱点。区块链技术会使得每项大工程建设过程形成一份动态的工程电子档案,每次设计图纸的改变、每次施工的数据、每个材料的参数和来源、每个合同的签订,都可以进行精准查找,而且可以推演出整个工程的全过程。

  “对于中国这样的巨大工地来说,区块链技术可能是时代对于建筑人的馈赠,它可以督促每个流程的责任方细致工作,可以规避行业腐败,可以让一批优质的行业企业脱颖而出,也可以大大提高工程的质量。中国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将迈上一个新台阶。”曹嘉明感叹。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