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动态

中建集团匠心建设30余个大运会场馆及配套项目

来源:中国建筑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31日

  璀璨焰火,照亮碧波荡漾的东安湖,在世界各地青年学生的热切注目中,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成都举行。

  中建集团用匠心建证这场青春飞扬的体育盛会,高标准、高质量设计和建设了东安湖体育公园、凤凰山体育公园、成都高新体育中心、成都露天音乐公园等30余个大运会场馆及配套项目。

凤凰山体育公园项目

  点亮绿色大运 打造更低碳的节能场馆

  绿色是成都大运会的鲜明特色。中建集团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运用新型建筑技术、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可再生能源等技术,让建造更环保,让场馆更低碳,东安湖体育公园、凤凰山体育公园等新建场馆均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

  从成都东部的龙泉山向西眺望,一只巨大的银色“飞碟”停靠在东安湖宽阔的湖面之畔,这便是成都大运会开幕式主场馆——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东安湖体育公园由中建集团旗下中建西南院设计,中建三局、中建八局承建,中建二局、中建装饰、中建安装参建,包含“一场三馆”——4万座大型甲级体育场、1.8万座特大型甲级体育馆及游泳跳水馆、综合小球馆。

  大运会主场馆东安湖体育场顶部由上万块彩釉玻璃拼出一只巨大的“太阳神鸟”,在颇具特色的玻璃天幕中展翅欲飞,宛如从天而降的银色“飞碟”。“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设计结合‘太阳神鸟’和‘飞碟’创意,充分展现体育场传统与现代、科技与文化的双重属性。” 中建西南院副总建筑师、东安湖体育公园总设计师蒋玉辉介绍道。同时,东安湖体育公园项目的整体设计致力于实现低碳、节能、环保效果的最大化,全面采用绿色建材,减少建筑垃圾和污染物的产生,并以生态价值为引领,构建“一廊一带”片区生态格局,践行公园城市发展理念。

  7月的成都,室外高温炎热,而成都大运会运动员村生活服务中心内却凉爽宜人,这得益于建筑巧妙的“冷巷”设计。“‘冷巷’的原理是气流在穿过一个由宽变窄的区域时,流速加快形成负压,从而带来更多的室外气流,带走更多的室内热空气和湿气。”中建西南院副总建筑师钟鹏介绍,“冷巷”让建筑产生自然通风的效果,在营造舒适共享空间的同时,有效减少建筑能耗、降低碳排放量。

  在绿色低碳场馆从蓝图变为现实的过程中,中建集团建设者匠心巧思,结合项目不同特点差异化定制绿色建造、生态环保方案,建证绿色大运。

  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是一座可以容纳4万座的大型甲级体育场,项目团队秉持“绿色施工、高效建造”的理念,看台区全部采用预制清水混凝土看台板,数量达5840块。与传统现浇混凝土施工的看台相比,预制混凝土看台板成型观感好,一次成优率达95%以上,可大大降低能耗,提高工效。

  东安湖体育公园多功能体育馆可容纳1.8万人,体量堪比北京五棵松体育馆,是“三馆”当中建筑面积最大、建设难度最高、用钢量最多的建筑单体。东安湖体育公园多功能体育馆特别设置了雨水回收系统,雨水将被集中收集处理,为周边绿化浇灌、道路冲洗等提供用水。作为耗水大户的游泳馆则用上了最新节水技术,在满足国际赛事标准水质的情况下,实现了水资源的重复利用。

  走进本次大运会篮球项目比赛场馆——凤凰山体育公园体育馆,空气能热水器、风光互补路灯、LED照明灯带等节能设备映入眼帘。项目由中建西南院设计、中建八局承建、中建安装参建,同样是低碳环保的代表作。项目在开工之初便采用了雨污分流的设计理念,安装虹吸雨水排水系统,将一根根隐蔽的虹吸雨水管道巧妙地隐藏在场馆屋顶。下雨时,雨水通过虹吸雨水管收集输送至排水管道,实现屋面排水顺畅,在降低雨水对建筑影响的同时,还将雨水净化后进行二次回用,供以室外道路冲洗、绿化浇洒。

  由中建科工承建的东安湖图书馆(媒体中心)总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大运会比赛期间,这里将作为主媒体中心向参与比赛报道的全球记者开放。项目采用绿色装配式钢结构建造,以“搭积木”的方式造房子,通过工业化、标准化建设,减少了建造过程中噪音、大气污染、污水排放和建筑垃圾的产生。

  赋能智慧大运 建设更“聪明”的智能建筑

  智慧是成都大运会场馆设计建造的关键词。中建集团致力科技创新驱动,持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让建造更高效,让场馆更智能,从办赛、参赛到观赛各个环节建证大运会的智慧魅力。

  智慧建造,保证更高施工精度。在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建设中,中建二局项目团队运用自主研发的钢结构全生命周期智慧管理平台,进行全过程BIM施工模拟,利用模块化施工技术,实现屋盖钢结构在50米高空中高精度合拢,成功将屋面施工的安装精度控制在2毫米内。成都高新体育中心体育馆玻璃幕墙安装难度犹如“针尖上的舞蹈”,中建装饰采用自主研发的幕墙安装机器人——机械手臂进行玻璃幕墙安装,顺利完成多功能馆5153块和服务中心4503块玻璃安装。

  智慧办赛,实现更快场地转换。东安湖体育公园多功能体育馆是大运会体操比赛项目的承办体育馆,未来还可举办篮球、冰球、羽毛球等16项室内体育赛事。场馆具备“冰篮转换”功能,可在4-6小时内由冰球场转换为篮球场。“冰篮转换”的功能如何实现?“秘诀在于场馆地面下铺设的制冷管道。”中建三局东安湖体育公园“三馆”项目技术负责人袁贵福说,在馆内底部混凝土平面下,精准地铺设着750根制冷管道。为保证冰管制冷均匀,项目建设中采取了施工模拟、精确定位放线、专用固定管卡等精细化方式,确保每根管道实现仅80毫米的均匀间隔。

  智慧观赛,创造更好赛场体验。为了营造良好的观赛氛围,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建设过程中,中建八局项目团队首创了4万座整体“看台碗”形式,使整个看台区域形成了连续的空间,上层看台与下层看台没有明确区分边界,大幅度提升上层看台观赛体验。在看台设计和幕墙设计上,看台打通了场内与场外自然环境之间的视线走廊,让观众在场内能望得见雪山、看得见东安湖。中建装饰项目团队在吊顶内侧采用聚酯纤维吸音织物膜,确保内场吸声效果,为赛场营造良好的声学环境。

  智慧服务,提供更佳赛事保障。在凤凰山体育公园项目体育馆,四面高挂着4块45平方米大的LED显示屏幕,通过4K超高清竞赛实时信息发布系统,能实现场内赛事文字、视频等消息无延时、无压缩地传输和显示,高清捕捉到每一个瞬间。为提高项目安保技防建设,中建安装项目团队将高清、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应用于项目建设之中,整合应用智能行为分析、智能特征识别等智能视频技术,为赛事保障提供数字化支撑。

  据悉,成都大运会建成49个场馆,其中新建场馆13处、改造场馆36处,场馆功能硬件和服务软件全部达到国际比赛标准。中建集团深度参与30余个大运会场馆的设计和建设,搭建更加丰富可及的运动场所,让成都的体育硬件设施持续优化,健身空间不断延伸,添彩当地群众的幸福生活,有效促进全民健身,助力体育强国建设。

责任编辑:褚赞赞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