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10—57811516
前 言
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能源需求量与日俱增、生态污染日益加剧,IPCC(2014)发布的第五次评估报告中称,2010年建筑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9.02吉吨CO2当量/年(GtCO2-eq/yr),占人为活动总排放量的18.4%,其中直接排放为6.4%,间接排放为12%。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中,2010年全球建筑领域直接和间接能源消耗占能源总消耗量的32%,电力和热力生产中有48%的温室气体排放用于满足建筑的需要,此外,黑炭排放占全球的三分之一,含氟废气排放占全球的八分之一至三分之一[1-3]。
被动式集成建筑在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多年;近年来,被动式和集成建筑开始进入中国,并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2016年2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推进节能城市建设。要推广建筑节能技术;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支持和鼓励各地结合自然气候特点,推广应用地源热泵、水源热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技术,发展被动式房屋等绿色节能建筑。这是首次在国家文件中明确发展被动式建筑。河北省建筑科技研发中心、秦皇岛“在水一方”住宅小区等被动房项目在各地拔地而起,成为中国被动房发展的先行典范。但被动房在我国发展刚刚起步,尽管推动建筑节能、发展绿色被动房已成社会共识,各地也相继出台不少政策,但从各地实际情况来看,对被动房概念的认识还比较粗浅,制定的政策和标准规范力度还不够大,示范工程还不普遍、实际推广面还十分狭窄,从总体上看,和国际上的先进水平差距还很大。
为进一步促进新一代绿色建材与绿色建筑的快速发展,尽快地普及被动房的相关知识,了解国内外被动房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特撰写此报告。
本报告在对中国与国外被动房的发展现状以及国内外相关标准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等进行对比阐述的基础上,提出我国被动房行业本土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给出相关的建议;希望通过本报告的归纳和总结,能为行业内外关注和从事被动房事业的相关人士提供一份比较全面的参考资料;把具有中国特色的被动房产业向前推进;同时,也呼吁我国政府和企事业相关人士高度重视和发展被动房产业,让被动房这项先进实用技术为人类生存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做出更大贡献。